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15个评价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水资源总量偏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失衡已成为影响当前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通过对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阐明区域水资源、经济和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使该区域及早制定有效的水资源调控规划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选取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水、人均生活用水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运用多目标决策的TOPSIS法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山西省及各地市的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确地评价区域水资源状况,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DPSIR模型构建多因素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6~2015年间,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水平及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都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少水资源的压力,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建立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模型来探析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综合承载力间布局呈"南弱北强、东弱西强"的分布格局,且水资源支持力、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农业承载力、农村承载力、城镇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六个因子空间布局呈现区域差异性。未来干旱区要关注水资源承载力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协调好干旱区水资源系统与周边水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干旱区水资源系统内部各区域关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同时,倡导水资源环保意识、推广科学用水新观念来缓解水资源承载力恶化。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方法,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并以灰色预测理论为指导,建立GM(1,1)模型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6年武威市水资源处于可承载状态,可承载指数偏低,但呈逐步上升态势: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达到理想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保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控制性要素.区域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保障程度.城市是地区经济的核心,因此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其意义重大.简要阐述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和阐述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德阳市2013—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第一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禀赋因子也是影响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德阳市水资源承载力时间上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全市水资源承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张掖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状年(2012年)、近期规划年(2015年)和远期规划年(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影响张掖市建成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年(2012年)为不可承载,近期规划年(2015年)为差,远期规划年(2020年)为可承载,表明张掖城市水资源规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4个方面确定了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利用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主成分得分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