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洋河张家口—宣化段水体的弥散系数,用罗丹明B进行了示踪试验,简述了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方法,并用该法处理了示踪试验数据,用一维扩散模型计算的纵向弥散系数为5.53m~2/S.最后用二维模型进行检验,表明上述处理方法和系数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河流水质分析的状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弥散时Streeter-Phelps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解析解难以得到,在计算BOD和溶解氧浓度时,很多文献在计算表达式右端都含有未知的弥散系数D=Os-O。作者通过对上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在计算BOD和溶解氧浓度时有较大的误差,本文给出了考虑弥散时Streeter-Phelps一维稳态河流水质的状态空间模型,该状态方程可以用多种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如龙格一库塔)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BOD的计算精度,也可以改善溶解氧浓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分区达标控制法求解海域环境容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可考虑二维扩散的分式标控制法用于求解海域环境容量。引进贡献度系数将二维容量问题定义为线性规划问题,使各类水功能区在达到所对应的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各排污口污染允许排放量之和最大。并给出了用二维扩散模型计算贡献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天然和人工叠加流场下弥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污灌区浅层含水层进行了现场弥散试验,采用氚做为示踪剂,瞬时投放.因为天然流速较弱,通过注水形成天然的和人工的叠加流场.根据流场特性。建立以Φ-Ψ坐标表示的移流弥散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数值方法求解,其中二维模型应用分裂格式.通过计算的浓度曲线与实验曲线拟合,求得纵、横向弥散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传统的室内一维、二维测定装置不能完全反映污染物运移过程中的空间特征,设计了一种能测定三维水动力弥散的试验装置。该装置结合平面二维和剖面二维的测定,可以综合反映水动力弥散系数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数据显示:平面和剖面上的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都在0.02左右,平面上的横向水动力弥散系数小于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3倍左右,而剖面上的横向水动力弥散系数小于纵向水动力弥散系数数十倍;另外,通过分析一维流三维水动力弥散的特征,对试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天然河流的二维等效扩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然河流流带的拉伸或压缩处理,使之成为处处流速和水深均相等的理想河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效二维扩散模型。文中对建模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渤海水质控制模型研究 Ⅱ 潮余流长期输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自然水域的污染扩散问题的数值研究,以往大多使用二维非定常模型。这些模型在近岸水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输运问题的非定常解,往往初始条件难以设定,跟踪时间的长短也不好估计。特别在环境影响预测计算中初值更难确定。 排入海湾的各种污染成分在海水中的分布状况是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在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之后,可以认为是处于一种定常状态,或者周期性变化的稳定状态。因而在考察污染物质的长期输运扩散效果的问题和对某种污染物对水体的长期影响的预测问题等方面,可以处理为定常问题。本文通过垂向平均二维输运方程在潮周期内求时间平均,导出了与时间变量t无关的定常形式的输运方程。采用SOR迭代方法对定常型方程进行数值求解。鉴于问题的物理背景,对平流项的有限差分采用“逆流”格式。这种差分格式使计算达到二阶精  相似文献   

8.
水体交换能力只与水体的流动性有关,目前有关水交换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指示物质浓度来计算水体交换率以及交换时间,其结果不能准确地体现海水交换能力。本文以一个T形区域为例,提出基于流量函数的一种水体交换计算方法。在三维连续方程沿水深方向积分的基础上得到水深平均的二维浅水方程,求解得到流速、水深等数据;进而对二维浅水方程积分引入流量函数;做出流量函数对应的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分布图中显示模拟区域内一半以上的水体能被交换至域外,计算模型前、后半周期的海水交换率分别为0.6396和0.6465。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流量函数的数值模拟方法评价某区域的水体交换能力简单而可行,通过流量函数等值线分布图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区域水体的水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介绍了一种确定特定天然水体中金属毒性的计算工具,利用这一工具,可以通过计算,确定特定天然水体中某种金属的生物毒性,避免或减少大量繁杂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工作,为确定特定水域具有地方特色的水质基准中的金属浓度限值提供了一种切合实际且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体自净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水体自净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简述了影响水体自净的各种主要因素,选择水文、水质监测资料齐全的河段及库段,应用水质模拟方法,优选出水体耗氧系数K_1和复氧系数K_2,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求得实验条件下的K_1和K_2值,对比分析室内实验数据和野外监测成果,得出不同水体耗氧系数K_1及复算系数K_2的计算公式,可为生产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测量水体流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一些常用流量计不能满足各种水体的流量测量,使用流速仪法测量水体流速从而计算出流量成为常用手段。以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所使用的Flo-mate2000型流速仪为例,阐述如何使用流速仪测量并计算出各种排放方式下的水体流量,以及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我国早期建设的简易填埋堆场底部天然土层中污染物迁移状况,作者以安徽某填埋场为例,在前期现场勘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宏量有机污染物COD在土层中的迁移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拟合求参获得COD在该场底土层中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等运移参数的合理取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李娟  蒋良维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3):35-37,64
用作水流平面图的方法来计算河流累积流量,根据确定的流管系数对累积流量曲线进行分割,求得二维水质数学模型所需的流管宽度,水深和平均流速等水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地下水弥散系数是表征地下水污染物传布的重要参数、为建立地下水水质数学模型所不可缺少,实验室模拟求出的弥散系数与野外就地求出的弥散系数,有文献报道相差1—2个数量级。其原因值得探讨、但由此  相似文献   

15.
使用室内水平土柱吸渗法测试了西北某粘土矿水动力弥散系数,根据测定的土壤中含水量动态数据,计算了非饱和粘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质量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公式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6.
优化内陆核电厂低放废水排放方式,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低的合理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选取某拟建内陆核电站为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在水库中的弥散状况;通过实验手段,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水库中吸附沉积特性,获得典型核素的吸附分配系数,计算出核素在水库底泥和岸边的沉积量;最后计算水生生物及典型渔民所受辐照剂量值,通过与法规标准的对比,评估了核电厂正常运行低放废液排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平原区二维复杂河流水质模拟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湘江航运大源渡枢纽工程对湘江衡阳市区段水质影响的二维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河段具有河道弯曲、分汊、江心有洲的复杂特点,应用有限单元法与单元网络划分的有关理论,在河流速度场资料的情况下,建立了利用河道水下地形图进行河不质数值计算的方法,并计算出了研究河段水质的浓度场分布,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可以进行各种复杂地形条件和不同水位情况下平原区线水河流水质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传统地表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针对其缺陷提出考虑不均匀系数的计算方法。介绍混合区概念及其允许范围,应用二维水质模型求解不均匀系数,并分析其计算结果。作为实例,对广西红水河某河段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金属大气腐蚀数据降维的最优维度。方法分别采用PCA、MDS、Isomap和LLE四种方法对大气腐蚀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采用集成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针对不同的降维方法和近邻点个数计算,使用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相对百分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将最佳预测速率所对应的维度作为最优维度。结果不同的降维方法和近邻参数作用下,最优维度从2维到7维不等。流形学习方法对大气腐蚀数据进行降维的MAPE均小于线性降维方法。结论适合每种降维方法的最优维度可能是不同的,通过对MAPE进行对比,得到大气腐蚀数据在各种降维方法的最优维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锗γ谱仪分析低水平环境样品中人工核素和天然核素时所建立的方法,主要描述了谱仪刻度;有关γ符合相加和样品自吸收校正的考虑;一些核素特征峰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误差分析与估算等,提出了充分利用谱数据计算核素含量以减少误差的方法,本文介绍的方法原则亦适用于分析其它低水平的环境γ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