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2,(4):F0002-F0002
近年来,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来源。为提升监管效能,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致力于科技手段优化和管理模式创新,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完善。建成了“机动车环保网络综合监管平台”。逐步实现了以有限的环保执法人员对南京市140万机动车的全方位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未来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路。提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要构建完整的监管体系,重在对部门的监管;加强车辆使用全过程污染防治监管,建立对各级机动车维修企业尾气治理行为的监管制度;启用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手段,全面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机动车污染监测情况,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机动车污染、交通干线的污染物日排放特征、机动车源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了贯彻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完善污染控制管理机制;重点控制公交、出租和专业物流的机动车污染;严格控制车用油品质量;建立车辆污染数据库;加快道路建设,运用交通综合管理制度削减污染;实施保护区和控制区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标志管理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和原理对营运机动车排气污染实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阐述了降低营运机动车排气污染外部成本的两种方法即明晰产权法和“内部化”法,提出了营运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建立深圳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因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了深圳市当地的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研究技术路线,通过大量的调研、实测建立深圳市道路和联片建成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因子,为深圳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研究和控制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年检监测,表明南京市的汽油车、柴油车、摩托车排气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全市机动车排气监测总合格率为99.9%,比1993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也呈上升趋势,2002年达83.8%,比1993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对机动车排气路检结果表明,CO超标的车辆占84.4%,CO、HC两项指标都超标的车辆占31.1%。对各类汽油助力车排气监测结果表明,二冲程汽油助力车尾气中CO、HC排放量要高于四冲程汽油助力车的排放量。对各类正三轮摩托车排气抽检结果表明,大部分四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物能达标,且排气管无碳烟;二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中HC值偏高,排气管碳烟明显。  相似文献   

7.
制定南京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分析了目前机动车污染防治规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法规的规定及其成功经验,提出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尾气执法监管,强化定期检测和监督抽测,确保达标排放,启动环保标志管理,积极推进区域限行,完善管理手段,逐步淘汰高污染车辆,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对在用车维修治理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对策。对新机动车排气控制实施了新车上牌的环保注册登记目录制,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达到国家制定的排放控制目标和排放标准;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控制实施检测/维护(I/M)制度,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其发动机处于正常技术状况;对高排放污染机动车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改善机动车排放水平。定期检测中各类型车辆维护前后排气污染物削减结果表明,85%的高排放污染车辆能达标,且CO的削减率最高,达50%左右;定期检测中各类型车辆安装机内净化器前后排气污染物削减结果表明,二次补气机内净化器对CO的净化率为22.5%~30.0%,对HC的净化率为9.7%~30.0%;高能电子点火机内净化器对CO的净化率为5.4%~22.2%,对HC的净化率为17.2%~30.8%。不定期检测中,一些高排放污染车辆安装三元催化反应器后,其净化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9.
现场评审是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委托流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按评审性质的不同梳理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现场评审的重点内容,解析各项内容的检查要点,为指导全省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的评审工作并统一评审尺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及道路扩散模式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基于开阔型、交叉路口型和城市峡谷型3类城市典型交通道路,探讨了各种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对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的阻碍和吸附,探索绿化植物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的阻散特征;加强CFD软件在城市道路空气质量研究领域的应用;在GIS平台下,结合扩散模式开发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简易瞬态工况法相对于双怠速法的技术优势,分析了该方法排气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作弊手段。提出以质量控制为基础,采取检测全过程防舞弊措施;与机动车排放监督管理系统建设相结合,对检测设备软件版本实施统一监控;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建立检测工位前端防舞弊控制机制;对检测数据分类统计与分析,促进检测工作公正与规范;借助视频监控手段,实现对检测过程的实时监管;加强日常巡查,促进监管工作体系持续完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尾气对南京市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 了南京市机动车尾气对道路环境污染的状况,分析了城市道路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指出,从1991年以来,南京市机动车总量和道路车流量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城市道路条件的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道路两侧污染物NOx,CO浓度均有所下降,但仍分别高于对照点2.2倍、3.2倍,道路汽车排气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出,随着道路车流量的不断增加,要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必须推广清洁燃料以及低污染车和零污染车,同时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增加植树绿化。  相似文献   

13.
2014年9月1日起,国家试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等车辆免检制度。大多数城市根据此规定,对于车辆的排放定期检验也同步实施6年免检。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地方环保部门应针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管理重点,从管理手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对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高污染车辆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于柴油车排气检测的加载减速工况(LugDown)法设备的构成与测量原理,分析了 LugDown 法设备在加载、功率扫描控制、排气测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国标要求,结合 LugDown法设备的工作特点,探讨了在功率扫描性能、寄生滑行性能、排气测量过程控制、测试档位选择与扫描起始速度控制等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江苏省机动车排放监管现状,从监管制度、检验市场、执法能力、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监管提质增效、提升检验技术水平与执法监管能力、通过信用评定创新执法管理手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燃煤、工业、扬尘等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源的排放贡献率逐步增加,已成为城市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江苏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已于2022年11月25日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会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 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将为协同开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监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法规支撑。介绍了这部法规的背景、立法修订的必要性、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亮点,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未来移动源立法工作提供地方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基层环境监测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业务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业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不强,缺少环境监测业务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提出,应树立正确的环境监测业务风险理念,建立环境监测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与监测工作紧密结合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优先监控风险高的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监测结果表明,梅梁湖水体TP,TN含量分别为0.1mg/L和3.4mg/L藻类生物量达9-13亿个细胞/L,富营养化相当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工农业,渔业,畜牧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水全营养盐含量较高,藻类大量繁殖,可采用“控源截汛”,“清除淤泥”,“调水搞活”及生物治理等综合性措施,对梅梁湖的富营养化进行了治理。  相似文献   

19.
以石英纤维滤筒采样,采用硝酸一氢氟酸消解体系,建立了电感槌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废气中铅分析方法。研究了仪器工作条件、方法的干扰和消除因素,探讨了空白实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优条件下。铅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10m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8%;加标回收率为97.8%~104%。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本方法准确可靠,检测限更低,灵敏度更高,线性范围更宽,可用于废气中铅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使用客户/服务器型数据库技术,开发了云南省环境监测培训考核管理系统。以历年全省监测人员参加质控考核和基本理论培训考核的结果为基础数据,建立了质控考核成绩档案库和基本理论培训及考核成绩档案库;利用档案库内有关指标的查询结果,可对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