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再生砖骨料的取代率对再生骨料GRC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及再生混凝土骨料对GRC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GRC的强度随废混凝土取代率的提高先增长后下降,当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可达到或超过天然砂GRC的力学性能;当粉煤灰取代水泥10%,同时硅灰取代水泥10%,废混凝土取代天然砂30%时,其抗折、抗压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废混凝土粉以不同取代率取代建筑砂浆中的天然砂对砂浆的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废混凝土粉可以取代建筑砂浆中的部分天然砂配制再生骨料砂浆。  相似文献   

3.
宋丽萍 《环境》2013,(Z1):5-6
选取甲苯为代表物,分别以甘蔗渣/蘑菇堆肥/珊瑚砂/和甘蔗渣/蘑菇堆肥/珍珠岩为填料建立两个生物过滤塔,研究生物滤塔处理甲苯操作的最佳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甲苯进口浓度约为1000mg/m3,气体塔内停留时间90s的条件下,两个生物过滤塔对甲苯的去除率可稳定维持在95%。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周期为100-130天。在实验范围内,去除甲苯的反应近似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经过约200天的运行,含珍珠岩填料含水率从70%降到16%、pH从7.4降到4.9、压实速率0.04cm/d;含珊瑚砂填料使含水率维持约40%、pH维持7、压实速率0.02cm/d。选取合适径身比、有足够湿润进气有助于提高甲苯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废弃混凝土填埋导致的环境污染,而且能解决天然石料资源不足和废弃混凝土如何再利用的问题,其中,力学性能是再生混凝土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国内外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未来再生混凝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琳杰  余辉 《环境工程》2015,33(12):5-9
为了探究羟基磷酸钙(HAP)结晶法应用于生活污水中磷回收的可行性,采用改性珊瑚砂为晶种,考察了晶种投加量、pH值、水力停留时间(HRT)、n(Ca)/n(P)和曝气量对HAP结晶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HAP结晶回收生活污水中的磷,不需要额外加碱调节pH,通过曝气吹脱CO_2而致碱度提高,足以满足HAP结晶对OH-的需求;HRT是影响反应结晶效率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HRT越短,污水磷回收效率越差。室温条件下,当进水磷浓度稳定在3~6 mg/L,HAP结晶法回收生活污水中的磷的最佳运行条件为:pH值为8.3,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n(Ca)/n(P)为8∶1,曝气量为200 L/h,改性珊瑚砂晶种投加量为83.64g/L。以上结果表明,以改性珊瑚砂为晶种的HAP结晶法应用于生活污水磷回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忠武输气管道榔坪河谷山洪灾害特征及已建拦砂坝损毁原因的分析,对拦砂坝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设计及稳定性分析,该研究可为拦砂坝的设计及类似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生物砂滤柱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滤柱中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变化,并应用属性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滤柱低温运行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在5.2~10.2℃时,生物砂滤柱对NH4+-N的去除率为51.31%~66.35%,对CODMn的去除率仅为9.18%~16.04%,其生物活性为0.029~0.055 mg/(h.g);温度从12.7℃下降到5.2℃,生物量减少了17.33%,而生物活性减少了56.72%;同时水温、基质浓度、滤速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318、0.270和0.118。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年来对纤维混凝土高温性能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对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纤维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及合理的纤维掺量,以期为今后混杂纤维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及其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能解决日益发展的建筑业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建筑业进行调研,具体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废弃混凝土的现状,提出其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在乌鲁木齐地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并对乌鲁木齐地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当前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珊瑚中239+240Pu的研究现状,首次对已研究的10个珊瑚中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原子比值的时间序列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其来源和对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珊瑚中的239+240Pu主要来源于大气核试验的全球性沉降和太平洋核试验的近地局部沉降。岸礁和环礁珊瑚生长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其骨骼中239+240Pu比活度也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1952-1958年,太平洋大规模的核试验使得近地局部沉降的Pu核素成为海洋中珊瑚可富集Pu核素的主要来源。因此,珊瑚中239+240Pu比活度与全球大气Pu核素沉降有着不同的时间序列模式。太平洋珊瑚中239+240Pu比活度的时间序列(主峰时间为1954年)与大西洋珊瑚的时间序列(主峰时间为1964年)也不同。海洋珊瑚中的Pu核素可能对大尺度海水流动的方向、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大洋中潟湖海水小尺度的波动周期等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睿  孙若愚  曹蜚  刘羿 《地球与环境》2022,50(3):426-438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快速的物质循环等特点,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在维系全球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绝大部分珊瑚礁位于近海,有害金属元素如汞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珊瑚礁生长水域,在珊瑚礁生物中富集并经过食物链放大,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本文简单介绍了珊瑚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态功能,并汇总了目前报道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海水、沉积物、食物网、珊瑚中的汞的含量与形态。总体上,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汞研究极其有限,目前对该重要系统中的汞循环并不清楚。未来可结合稳定汞同位素方法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汞的来源、迁移与转化进行示踪,认清珊瑚礁的汞汇通量,发展珊瑚骨骼对生长水域汞污染的监测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团块状珊瑚优势度高于枝状珊瑚,群落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分析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包括海洋工程、生活污水排放、旅游活动造成了这些区域的珊瑚退化,但这些区域新生珊瑚的补充量相对较高,说明珊瑚生长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改变。只要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区域的珊瑚还具有恢复的可能性。蜈支洲活珊瑚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死珊瑚覆盖率较低,珊瑚补充量较高,分枝状珊瑚的优势度高,珊瑚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这说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珊瑚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西沙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并以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进一步探讨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扭转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提高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了以钢渣、水渣和脱硫石膏为原料制备的复合胶凝材料作为掺合料替代水泥制备C30混凝土。考察复合胶凝材料的掺入量对胶材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净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与复合胶凝材料的掺入量呈正相关;所制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复合胶凝材料替代水泥量的增加而下降,全部使用胶凝材料制备混凝土试块的28 d抗压强度达到43.5 MPa,为水泥对照组的78.3%。钢渣微粉和脱硫石膏能够促进水渣水化生成钙钒石和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起到良好的胶结作用,使得混凝土结构致密。该复合胶凝材料可替代部分水泥,减少CO2排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珊瑚断枝移植是恢复珊瑚礁生境的有效手段,文章尝试提供一种在水下反应时间短,凝胶速度快,毒性低不污染环境的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可为以后珊瑚礁生境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E44和T31固化剂获得剪切强度与凝胶时间较为符合要求,分别达到了2.72 MPa和33 min;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不同配比偶联剂、促进剂、稀释剂等,抗剪切强度提高至4.24 MPa,凝胶时间缩短至24 min;胶黏剂凝胶2 h后,抗剪切力显著增加,此后缓慢提升。确定了自制的水下环氧树脂最优配方:E44占57%,T31占33%,KH560占1.14%,增韧剂占2.85%,促进剂占1.65%,填料合计占2%。  相似文献   

16.
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突出了,然而,就混凝土结构而言,一直受物理性与化学性两大病害困扰,这两大病害是造成混凝土结构工程灾害的主要原因。而裂缝则是混凝土工程所有病害中员主要的因素,它大约占了70%的比例。此外,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都很低,拉应变与弯曲应变也很小,因此,普通混凝土结构中脆性破坏经常发生。为了改善普通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和技术,钢纤维混凝土(SFRC)因此应运而生。近30年来,由于SFRC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韧性,并可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SFRC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土木、水利、矿山、交通等诸多领域。本文对SFRC的阻裂与增强机理进行了综合阐述,同时,对SFRC在混凝土工程病害的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海洋生态系统,但其生态也非常脆弱。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渡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影响,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其中,全球变暖、海表温度异常升高导致大量珊瑚白化,已成为全球珊瑚礁最大威胁,因此珊瑚礁的白化监测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监测珊瑚礁白化的主要监测方法,将其总结归纳为三类:现场监测、生态监测和遥感监测方法,介绍和评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监测珊瑚礁白化方法的发展前景。目前,通过海水温度预测珊瑚礁白化状况的监测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其监测精度还有待于提升。纵观全球,美国和澳大利亚对于珊瑚礁健康状况监测工作起步较早且已实现常规化运行,而我国相对起步较晚,监测手段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