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铁岗水库流域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文章分析了水库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及其成因,指出建立和完善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水源保护区保护和发展矛盾的关键所在,并对生态补偿的补偿原则、补偿标准、补偿类型和补偿方式等展开论述,最终提出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建议,以促进水源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汀溪水库为例,采用3s技术进行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利用GIS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并自动生成汇水区盆地和流域范围,初步划定保护区范围;采用遥感技术获取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专题信息;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综合考虑社会和自然等多种数据源进行人工修订获得保护区范围界定。  相似文献   

3.
曹淑松  吴君莲 《山东环境》1999,(1):28-28,31
临沂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沂南县西部山区。以岸堤水库为依托,以汶河流域为主要水源,区域范围650km2。流经八个乡镇。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市政府制订了比较详细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老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初探——厦门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环境管理的一种经济手段,它通过调节人类生产活动行为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本文以厦门市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建立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确定了汀溪水库引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计算出了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2004年—2006年的生态补偿量,并提出了符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方式,对构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5.
以山区某水库为例,分别采用应急响应时间法和数值模型计算法划定某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划定的保护区格局差异,以期为高风险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提供案例和方法参考。结果表明,应急响应时间法和数值模型计算法划定的保护区格局相似,但两种方法在水源保护区二级区和准保护区划定范围上有所不同。针对某水库环境风险现状,提出水源保护区风险应急体系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铁岭市南城子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村镇莲花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侧重研究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村镇环境保护对策,以期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昆明市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饮用水主要来源有三:滇池;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地下水。为确保昆明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1981年6月,昆明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将松华坝水库汇水面积线以内629.8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划为水源保护区,并向昆明市人民政府写了“关于建立松华坝水库水系水源保护区的报告”,经同意后,昆明市人民政府又向云南省人民政府写了专题报告。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8月以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方法和原则,并举例说明了辽宁省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情况以及相关的技术发展趋势、法律程序等。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及环境风险一直是影响我国饮水安全的主要隐患。虽然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成熟,但是在单一供水难以满足供水要求的情况下,协同供水的不同水源地之间的供水干渠在水源保护区划分上缺乏相关指导性意见,并且在水源保护区后期保护建设中针对性不足,难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本文针对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结合中型水库水源地的特点进行水源保护区划分,并综合分析水质和污染源等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治措施,为明光市石坝水库水源地建设及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水源地水质与潮汐河口水流运动、污染源及排放方式等的影响规律,明确水源地水质主要影响因素,形成潮汐河口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技术方法体系,填补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技术方法的空白,研究以青草沙水源地为例划分水源保护区范围,对国内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调研.指出目前国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在潮汐河口水域应用时存在科学性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研究针对河口潮汐往复流特征、水污染排放和水环境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水库库区自净能力的划分原则和应用污染物最大流动距离法划分潮汐河口水库型水源地二级水源保护范围的技术方法.研究利用该方法初步划定了规划中的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简单实用、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泰和鸡种质资源开发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和鸡是我国著名的观赏及药用鸡种,是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的主要配方用料之一。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和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泰和鸡品种的开发历史及其选育过程。指出泰和鸡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饲养及药用历史。在距今400多年前,泰和鸡始由雏型到品种的初步形成,由血缘紊乱,遗传性状极不稳定至遗传性伏的相对统一,大体约经过了240年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品种特征的相对固定,又经过了200多年的选育过程。这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培育的结果。本文为进一步合理利用泰和鸡种质资源和发挥我国特有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特提供一些科学依据,这对泰和鸡的深入研究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淄河滩陈化油污土层是引起大武水源地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对油污土层采取原状土柱样,在室内进行了模拟淄河滩地存在不同厚度表流时的残油淋溶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油污土层可淋出水量24.566104m3、油量1185.1kg; 水层厚度对渗出水的油浓度影响不大,渗出油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渗出水的数量;太河水库放水补源方式对残油释放量的影响不起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南坑石膏矿床位于赣中南泰和县吉泰盆地,是目前在赣中南早禾凹陷中发现的唯一石膏矿床.层状含膏层赋存於上白垩统周田组中.按其分布分为东、西二个矿段,东矿段(8-22线)和西矿段(7-0线),矿化总面积为29 km^2.初步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往对矿床地质评价工作程度较低,今后需重新评价,以扩大矿床规模.矿区外围的泰和凹陷、早禾凹陷和桐坪凹陷,成矿地质条件与南坑石膏矿床类似,而且在泰和凹陷已发现石膏矿层,是外围找矿最有利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锦州地区71家冶金企业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主要为废气污染,占全市废气污染源排放量的18%。其中,废气中的粉尘污染占全地区的41%,二氧化硫污染仅次于火电行业,在冶金企业相对集中的凌海市和太和区所占比例超过80%。针对这一严重污染问题,从宏观调整布局到具体管理等方面提出应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为实现污染管理和达标排放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陵森林生态系统矿质元素循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3-1986年在江西泰和县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小区试验的数据,运用Basic 语言在联想386微机上,利用分室模型成功地模拟了植被分别为人工马尾松(Pinusmo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以及天然次生林内 P、K、Ca、Mg、Fe、Mn 等6种矿质元素的循环。通过计算机模拟,定量地刻划了在0-10年内上述元素在植物、动物、凋落物层与土壤中的运转状态,并给出了循环系数与系统中矿质元素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章从水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亲水生态城市的概念以及亲水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复杂程度高、适用性不强、系统性和动态性不足的问题,在模型中引入灰水足迹量化消污用水,并在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考虑非常规水源,然后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开展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整体保持在生态承载力以内,水资源开发仍有潜力,但水资源的供需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鉴于此,从节流、开源和污染治理角度出发,设置了6种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方案.其中,2018~2050年综合协调方案能在满足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和水资源负载合理的条件下,妥善解决水资源供需问题,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调控方案.目前中国水资源开发速度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不匹配,需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开源、节水和治污力度,从而缓解水资源的生态胁迫压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水资源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要求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宏观管理体制,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再生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结合水资源的特性构造了水资源宏观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初条件下能促使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再生率。  相似文献   

19.
沈大军  张萌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2):2060-2073
文章基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应用不同国家和地区数据构建了水资源利用发展路径,并以此为依据评价了中国1980-2014年水资源利用发展过程和大陆各省1993、2000和2011年水资源利用水平。水资源利用呈现阶段性特点,在经济发展从低收入向中低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用水比重从极高下降到较低水平,人均生活用水量逐步增加,单位工业用水量显著下降,水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供水人口实现全覆盖。中国水资源利用发展过程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明显,工业用水比重过大,人均生活用水量偏低,并滞后于经济发展。各省水资源利用呈现显著差异,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省份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危机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利用资源成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矿坑深层地下水进行水质评价并分类利用,是缓解矿山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云南会泽铅锌矿涌水量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而显著增大,应用模糊数学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矿区深坑水水质现状开展评价,结果表明,深部中段地下水水质较好,属Ⅰ-Ⅲ类水;其次,根据水量多年监测资料,得出可利用的稳定最低开采量为6500~11500m3/d,可以考虑用于矿山充填用水、采选厂用水、市政用水或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