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纺织系统现在正常运行的废水处理设施共十二套,有八套处理印染废水(其中三套用生化法——两套表曝法、一套接触氧化法;两套用电解凝聚浮上法;三套用气浮法),有一套处理六价铬的设施,另外三套采用蒸发手段回收生产中流失的资源(两套回收淡碱,一套回收己内酰胺)。这些设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成都市某老旧工业园区六价铬的空间分布、迁移规律及风险评估,该研究采集研究区域25个土壤样品,基于GIS的克里金插值法对六价铬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吸附和土柱试验对其吸附及迁移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地累计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模型对土壤六价铬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壤六价铬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电镀行业附近,最大浓度为49.3 mg/kg,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六价铬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的8.65倍。采用线性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土壤对六价铬的吸附曲线发现,其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0.955、0.987;线性等温吸附方程更符合六价铬的吸附动态,吸附系数Kd为0.006 3,表明土壤对六价铬具有良好吸附作用。以原状土按照1∶1填充,进行13 d浸出试验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出水中六价铬浓度较低,且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中六价铬的标准值0.05 mg/L,表明六价铬的迁移流动性较弱。研究区域最大地...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球磨法对六价铬污染土壤进行固化处理,文章研究了不同球磨工艺参数对降低土壤中六价铬浸出浓度的影响;同时,在球磨时间2 h、球磨转速500 r/min、球料比12的特定条件下,对8组不同浓度梯度的六价铬污染土壤进行球磨处理,探究机械球磨对不同污染强度土壤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条件逐渐增强,土壤中六价铬浸出浓度随之减少。当保持球磨转速500r/min、球料比12不变,延长球磨时间至6 h时,六价铬浸出浓度由原始的453.16 mg/L降低至0.29 mg/L,低于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标准限定值(5 mg/L),固化率达到99.93%。而机械球磨对土壤中六价铬的固化能力是有限的,当在处理高浓度六价铬污染土壤时,则需要进一步增强球磨条件才能使六价铬的浸出浓度满足毒性浸出标准。  相似文献   

4.
运用柱子淋洗法 ,通过分析淋出液中六价铬的浓度 ,测定淋出六价铬质量与填充铬渣质量百分比 ,并计算六价铬淋出速率 ;研究了在铬渣与粉煤灰主混合体系中加入不同配料对铬渣中六价铬阻留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混合填充体系均对六价铬有一定程度的阻留作用并降低六价铬的淋出速率。其中 ,铬渣∶辅料 C∶粉煤灰为 1∶ 3∶ 5(填充高度比 )的配合填充体系中 ,淋出六价铬质量只占填充铬渣质量的 0 .0 60 % ,相对阻留效果达 94.53%。其机理可能是辅料 C对粉煤灰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动力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和六价铬初始浓度等条件对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分别建立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氢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方程.结果表明:pH值 为2.0~5.0时,没食子酸与六价铬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而pH值为6时,因[H+]不足,二者的反应不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在pH值为2.0~5.0时,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103kobs)分别是是951.6、103.6、17.3和7.5h-1.pH值 为2.5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快速增加;温度为30℃时,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温度为20℃和10℃时反应速率常数的1.61倍和3.68倍.不同初始浓度六价铬的反应体系中,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六价铬与没食子酸初始浓度比值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利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和阿伦尼乌斯公式分别建立了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常数关于氢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函数方程,为预测和分析没食子酸还原六价铬反应过程中六价铬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浓度变化情况提供动力学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浙江温州工业区六价铬废水污染的土壤中采样分离得到一株耐铬细菌Y7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菌,最高可在加有1600 mg·L-1六价铬(K2Cr2O7)的 LB培养基中生长.该菌为好氧生长,但在3种不同的氧压力下,包括有氧、无氧和兼性无氧(先有氧生长)的条件下都可以还原六价铬,而在兼性无氧(先有氧生长)的条件下达到最高还原效率,可在96 h内将1000 mg·L-1的六价铬还原83%.另外,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值(5~11)和温度(10~50℃)范围内还原六价铬,而最佳反应条件是pH=7 和30℃.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六价铬的还原率增加,但接种量超过10%时再增加接种量对六价铬还原的影响不明显.供试的大多数金属离子(50 mg·L-1)对该菌株还原六价铬的影响也不明显.上述结果说明,菌株Y73有其独特的还原铬性能,以及在处理六价铬污染废水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SCS模型,USLE模型,铁钉法和养分流失公式,对巢湖龟山研究区进行了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的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年径流量为476.5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径流量不同,灌丛和草地相对较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较大;USLE模型和铁钉法估算的土壤侵蚀量平均值分别为4 107.57和3 847.6 t/(km2·a),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差异;土壤养分流失量的计算结果显示,氮素为7.389 t/(km2·a),磷素为3.166 t/(km2·a);流失土壤携带是养分流失的主要形式,径流携带养分总量相对较小,其中,氮素和磷素通过土壤携带造成的损失分别占氮、磷养分流失总量的90.14%和87.37%.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La与P迁移的关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别观察了元素P和La从土壤表层纵向和横向流失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单一稀土元素La与土施畜禽肥料P随暴雨径流流失的关联性.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外源La和P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都非常困难,La和P的迁移深度分别不超过土壤表层6 cm和8 cm;增加外源La可以降低土壤中水浸提P、NaHCO3浸提P和NaOH浸提P的量,提高HCl浸提P的量,增加残渣态P在TP中的比重;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La和总P都是通过径流沉积物相流失(占流失总量的95%以上),对于添加不同剂量的La系列,无论是从土壤表层的流失速率还是流失的总量,总P和La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用于土壤中六价铬检测的提取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使用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提到的碱溶液提取法. 但该方法在进行大批量土壤检测时存在耗时长、试剂用量大、温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因此,建立高效、准确的土壤中六价铬测试方法,对开展土壤中六价铬污染风险评价及修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提出了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快速、准确测试土壤中六价铬. 通过开展提取剂组成与用量、微波消解方式、消解液过滤及pH调整等参数优化研究,确定了土壤中六价铬提取与测试的优化条件:消解液组成为碱性提取液20 mL、氯化镁100 mg、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0.2 mL,3次微波消解,消解液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待测液pH调节至7.0~8.0. 在优化条件下,土壤六价铬的有证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土壤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5.5%~88.7%,相对标准偏差为7.6%~8.0%. 与HJ 1082—2019相比,本文建立的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更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六价铬检测分析,所采用的微波消解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提取效率较高,易于在不同种类实验室中普及和推广,可为土壤中六价铬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新型的复合材料-磁性的γ-Fe_2O_3膨胀石墨(MEG)复合材料。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该复合材料ME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G中γ一Fe_2O_3的粒径约为50nm,而且其中γ一Fe_2O_3和膨胀石墨通过C=O相互作用。复合材料MEG作为新型的六价铬吸附剂,通过吸附时间、初始溶液的pH值以及再生性对该吸附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40 min内MEG吸附六价铬的过程基本达到平衡;在初始溶液的pH为3.5时,MEG对六价铬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16.4mg/g;而且该复合材料MEG重复使用3次后吸附效果基本没有下降。因此,复合材料MEG对于废水中六价铬的处理有选择性吸附作用,而且初始溶液的pH值对其吸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体上控制在1995年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九五”期间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总量控制的分解原则是到2000年总体上控制在1995年的排放水平;国家重点控制地区和流域要有所削减;东部发达地区在1995年基础上有所削减,中部地区持平,西部地区略有增长,但控制在10%。 日前,在西安市召开的全国“九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会议上,初步确定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12项,即大气污染物指标有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污染物指标有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排放量:固体废物指标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环境》1995,(9):27-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4年广东省环境保护状况公告如下: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水:1994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33.72亿吨,比上年增加13.92%。工业废水排放量13.1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比上年减少6%。工业废水中主要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等,比上年减少4%,化学需氧量比上年减少0.13%,石油类排放量比上年增加3%。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19.81亿吨,占废  相似文献   

13.
董保澍 《环境科技》1992,5(2):33-35,38
铬渣是重铬酸钠、金属铬生产中排出的废渣。渣中含有镁、钙、硅、铁、铝和没有反应的三氧化二铬,还含有水溶性铬酸钠(Na_2CrO_4)1~3%,酸溶性铬酸钙(CaCrO_4)1~1.5%。由于铬渣中存在这些六价铬以及它的流失扩散而构成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14.
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是目前通用的微量六价铬的化学分析方法。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缺点是易受还原物质的干扰。六价铬氧化性能的强弱和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强酸条件下六价铬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特别是在室温下)它却是一种很弱的氧化剂,可以和一些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根、硫代硫酸根等共存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环境监测与科研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既有六价铬又有还原性物质的水样。若直接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分析,由于分析试液是强酸性的(一般酸度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批实验研究了Al(Ⅲ)对糖浆溶液化学还原六价铬反应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条件下Al(Ⅲ)对六价铬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l(Ⅲ)能够促进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反应进行;其作用机制是Al(Ⅲ)与糖浆溶液中有机还原物质及Cr(Ⅵ)反应形成三者的络合物,降低糖浆中多酚等有机还原物质还原Cr(Ⅵ)的反应活化能,提高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Al(Ⅲ)存在时,该六价铬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pH 2.0,2.5,3.0,3.5时,添加Al(Ⅲ)的实验组中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比对应的空白对照组中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增加了0.0251,0.0139,0.0058,0.0048h~(-1).添加Al(Ⅲ)前后反应体系中六价铬还原的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66.38,62.80kJ/mol.当糖浆浓度不足时,Al(Ⅲ)能够提高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
六价铬还原细菌Bacillus cereus S5.4还原机理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宝钢电镀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六价铬还原细菌Bacillus cereus S5.4,在液体LB培养基中培养72 h完全还原2 mmol/L Cr6+.测定该菌株六价铬还原后细胞内外六价铬和总铬浓度,检测细胞各组分六价铬还原能力,并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六价铬还原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菌的细胞壁膜能阻止六价铬进入细胞,是六价铬发生还原的主要场所,其通透性的改变将影响六价铬还原酶的作用;该菌株六价铬还原酶为非分泌型,在细菌细胞内侧发生作用.测定六价铬还原酶活性和稳定性:其最适温度范围25~37℃,最适pH 7,Cu2+有增强六价铬还原酶活性的作用;在37℃,该菌株六价铬还原酶Km为125.61 μmol/L,Vmax为7.68 nmol/(min·mg).  相似文献   

17.
陈子方  李琴  赵勇胜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2):3628-3633
通过批实验研究了Al(III)对糖浆溶液化学还原六价铬反应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条件下Al(III)对六价铬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l(III)能够促进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反应进行;其作用机制是Al(III)与糖浆溶液中有机还原物质及Cr(VI)反应形成三者的络合物,降低糖浆中多酚等有机还原物质还原Cr(VI)的反应活化能,提高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Al(III)存在时,该六价铬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pH 2.0,2.5,3.0,3.5时,添加Al(III)的实验组中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比对应的空白对照组中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增加了0.0251,0.0139,0.0058, 0.0048h-1.添加Al(III)前后反应体系中六价铬还原的反应活化能(Eа)分别为66.38,62.80kJ/mol.当糖浆浓度不足时,Al(III)能够提高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的发展,铬在许多行业得以重要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为主,其中六价铬毒性较大。本文根据土壤中铬的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铬修复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法、化学淋洗法、电动力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对活性炭与水合肼的相互作用;活性炭对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合肼对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二者联合使用时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的研究和探讨.并且通过小型流动连续试验进一步证明,在活性炭的催化和吸附作用下,采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可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生成氢氧化铬沉淀除去,使处理后排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0.5mg/l),并能使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实现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20.
铬渣中含高浓度的六价铬,属于危险废物,未经无害化处置的铬渣泄露将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经银河化学公司研发的干湿法结合的“增压隔氧法”解毒工艺处理后,铬渣样品中总铬、六价铬去除率达99%以上.解毒后铬渣样品中总铬、六价铬含量满足《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T/T 301-2007)要求.铬渣解毒后不属于危险废物,可以综合利用于水泥混合材料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