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测定汞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冷原子吸收法和双硫腙比色法.冷原子吸收法是测汞的特异方法,干扰因素少,灵敏度较高.汞在地表水中含量一般都比较低,有时接近空白值或与空白值同一数量级,因此,空白值的大小和重复程度对汞样品测定的准确度影响比较大.另外,该法汞蒸气的发生受较多的外界因素影响,条件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因而研究降低汞的空白值,对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是很有意义的.一、实验方法1.1 冷原子吸收法冷原子吸收法分析汞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汞是评价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总汞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其中,冷原子吸收法应用较广。此方法是利用汞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和在空气中不易氧化的特点,用还原剂将消解后试液中汞离子还原成元素汞,通入载气将汞吹出,进行原子吸收测定。资料对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痕量汞的冷原子吸收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由方法可知,测定河流底泥中汞含量的关键,是试样的消解。目前,常用的消解方法有硫酸——高锰酸钾法,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法和硝酸—亚硝酸钠法。为了提高汞的消解率和减少它在消解过程中的损失,有报道采用冷凝回流法  相似文献   

3.
汞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毒性大,是环境监测和控制的一个重要对象,但是大多数实验室在ppb级汞的测定中存在很大误差,为此有必要研究水中痕量汞标准物质,用以统一测量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致。 本工作选用冷原子吸收法作为水中痕量汞的测定方法,对各项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法对含汞量为10ppb的标准物质,测定精密度(C.V.)为2%。  相似文献   

4.
半封闭溶样冷原子荧光测定鱼体中总汞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鱼体中总汞的方法,将半封闭混酸消化法与冷原子荧光法并用,对鱼体肌肉组织在95~140 ℃下进行消化并测定其总汞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度高,便于操作;对鱼汞含量标准样品(TORT 2,DORM 2)的实测结果与推荐值间误差小于1.13%,是快速、准确地测定鱼体中总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阳极溶出法是测定痕量和超痕量物质的有效手段之一,现已广泛地被采用.用金电极阳极溶出法成功地测定了硒(Ⅳ)、砷(Ⅲ)和铜,也有利用悬汞电极和汞膜电  相似文献   

6.
将半封闭混酸消化法与冷原子荧光法并用,对鱼体肌肉组织在95~140℃下进行消化并测定其总汞含量。实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方法精确度高。对于鱼汞国际标准样品(TORT-2,DORM-2)测定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推荐值间的误差小于1.13%。是快速,准确地测定鱼体中总汞的理想方法。同时。此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生物样品或沉积物和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利用汞作为各种热液矿床找矿标志的想法是А.А.Сауков(1946)提出並首先使其变为现实的。关于利用植物中的汞作为汞和锑-汞矿化标志的可能性是由Е.Ф.Зпштейн(1948)确定的,並为以后的研究所证实。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效率地测定生物体内微量汞的方法,汞-生物地球化学法的实际应用一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此文根据198篇参考文献对环境样品中汞的测定和富集方法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的测汞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电势滴定法、原子吸收法(包括冷蒸气法、无火焰法和利用塞曼效应的方法)、原子荧光法、中子活化法和光谱法。讨论了环境样品中汞的存在形式。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原理,提出了多种汞富集方法,如共沉淀法、汞齐化法、电解法、萃取法、吸附法。介绍了各类萃取剂、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此文不仅对环境研究中的汞测定有重要意义,对金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测汞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Cu2 I2 与Cu2 HgI4 共沉淀法富集微量汞 ,采用固相反射散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沉淀物中微量汞的含量。探讨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 ,选择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和测定条件。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优点 ,可应用于极谱实验室空气中、土壤、水体及植物体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水中汞的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大量实验对汞的测定进行探索,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城市管道煤气生产中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金汞齐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贵阳市城市民用管道煤气中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煤气生产中使用的洗精煤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焦碳、煤焦油、焦炉煤气脱硫洗涤物硫浆中汞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管道煤气中汞的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 0 .0 5ng/m3,低于贵阳市大气中汞含量。在原煤转化为城市管道煤气过程中 ,原煤的洗选过程脱除了 70 %的汞 ;焦碳中汞含量占洗精煤汞含量的 1 1 .4 % ;焦油中汞含量占洗精煤中汞的 1 2 .6 % ;硫浆的生成过程脱除了煤气生产用洗精煤中 50 %的汞。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汞的活性库,研究湿地汞的累积特征对揭示湿地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崇明东滩沉积物汞累积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湿地汞的地球化学循环和湿地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采集了崇明东滩湿地高潮滩、中潮滩、中潮滩植被带前缘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测得沉积物中w(Hg)为0.015~0.315 mg/kg. 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潮滩沉积物中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沉积物存在轻度的汞污染. 同时对w(Fe),w(Mn),w(有机质)及粒度等理化参数进行了测定. 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沉积物中w(有机质),w(Fe),w(Mn)和粒度对沉积物汞累积的影响,指出有机质和铁、锰循环是影响沉积物中汞累积的主导因素,而粒度不是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探讨冷原子荧光法在测定人发中的条件,并研究切断松花江主要污染源后人体发汞负荷。用冷原子荧光法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人群发汞含量水平进行检测;并用冷原子荧光法应用于痕量汞分析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汞线性好。观察组人群发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的发汞值。冷原子荧光法可用于人群发痕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微孔滤膜-巯基棉联用现场富集法测定水中总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环境水样的总汞,特别是测定背景值或污染不严重的水体中的总汞,往往需要高倍数的前富集,随着环境化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水体中的汞,50—90%存在于悬浮物中,而萃取法、吸附法只能富集水溶态汞,若水样不经消解,无疑不能富集到全部的汞,测定结果将严重偏低,然而对1升至数升的大体积水样而言,富集前充分消解是困难的,这使现场富集方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金捕集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水中痕量汞的较理想、简单、可靠的方法。本方法是在成熟的冷原子吸收法的基础上,使样品中汞蒸气经过金捕集,再释放而达到提高灵敏度、降低检出限的目的。本方法检测下限2.7ng·L~(-1),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8%。  相似文献   

16.
用现有的设备、以冷蒸汽无焰原子吸收法能快速测定低浓度的汞。但是,在测定前,必须将全部汞转化成有机态的汞,还必须去除能结合汞的有机物,而且需在没有汞挥发或吸附损失下进行。下面介绍用化学氧化法和光分解法获得的经验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上游夹皮沟金矿开采区芦苇叶片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金矿开采区周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汞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它环境要素的相关性,2016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在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夹皮沟金矿开采区内采集芦苇叶片、土壤、水体样本测定汞含量,同步测定大气汞浓度,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芦苇叶片汞污染等级,分析芦苇叶片汞含量与环境要素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含量以及土壤、水体汞含量均随离夹皮沟金矿距离的加大而逐渐衰减,大气汞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在时间分布上,芦苇叶片汞重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低于秋季,芦苇叶片汞轻污染地区夏季汞含量略高于秋季,而大气汞、土壤汞含量均为夏季高于秋季;各环境要素对芦苇叶片汞含量的影响重要程度依次为:土壤大气水体;此外,停止混汞法采金多年后,夹皮沟金矿开采区汞源主要为土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双道原子荧光法,连续测定原生金选冶废水中砷汞的新方法.本法只需在一次采集的样品中,通过原子荧光光谱仪A、B两道,连续测出原生金选冶废水中两个污染因子--砷、汞,从而提高了分析速度,简便了分析程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前言目前,汞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冷原子法。Hatch 和 Ott 应用冷原子法测定了土壤中的汞。此外,尚有采用注射器的静态测定法以及使汞先富集到金属上,然后通过加热或电热作用直接原子化的测定方法。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汞的灵敏度已达到0.0002微克。其中,冷原子法被认为是测汞的较好方法,已广泛用于土壤中痕量汞的分析。此方法是利用金属汞在常温下蒸汽压较高和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的特点,用还原剂将消化后试样中汞离子还原成金属汞,通入空气吹出后测定。但整个操作过程较复杂,重复性不够稳定。本文采用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富  相似文献   

20.
标准法——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主要缺点是:测定时间长;使用了汞盐,二次污染较严重;对测定含氯离子浓度较高,COD值较低的试样,准确度较差.本文提出了改进意见.提出了彻底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方法,克服了标准法的主要缺点.改进方法精密度比标准法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