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V/O3复合降解水中2,4-二氯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紫外光源为主要依托,变换反应器中的不同工艺条件,分别对紫外光、臭氧和紫外/臭氧三种不同于工艺条件对水中污染物2,4-二氯酚(2 ,4-DCP)的降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O3复合对2,4-DCP的降解较UV、O3单独作用效果好;溶液的酸碱度影响UV/O3对2 ,4-DCP的降解;此外,溶液中含有细菌时,E. coli的杀灭效果仍表现为UV/O3>O3>UV.细菌的杀灭和2,4-DCP的降解均消耗羟基自由基,形成竞争反应,从而影响到2,4-DCP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
汤丽鸳  陆庚  符若文  姚广伟 《环境技术》2003,21(4):22-25,37
通过控制交联剂(DVB)及单体(4-VP)浓度等工艺,研制了不同交联度的聚丙烯接枝4乙烯基吡啶离子交换纤维(PP-g-4VP),旨在改善纤维的结构及其再生吸附和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VB含量增大,纤维的接枝率下降,交联度增加,而吸水率下降。所制的PP-g-4VP和PP-g-4VP-季铵盐纤维对Cr~(6+)静态吸附量大,分别达约6.5mmol/g和4mmol/g。交联度低时,纤维对Cr~(6+)吸附速度越快,穿透点前流出液浓度较低。纤维吸附Cr~(6+)后用1N NH_3·H_2O能完全洗脱,再生吸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获取2014年成都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污染物逐日浓度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O_2、NO_2、CO、PM_(10)和PM_(2.5)夏季浓度最低,冬季最高,O_3则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受秸秆露天焚烧影响,5月各污染物浓度均出现一个小高峰。温度和风速均与O_3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污染物显著负相关;大气压则相反;相对湿度与各污染物均显著负相关,但在严重污染时与颗粒物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差分吸收光谱(UV-DOAS)联用技术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实验证明UV-DOAS技术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受到H_2O的干扰影响,可用来精确计算NO、NO_2和SO_2的浓度,FTIR技术可根据偏最小二乘法(PLS)计算得到CH_4、HCl、HF、CO、CO_2等其他烟气污染物的浓度,两种监测技术并行,可自由切换。经过长时间测量,各组分气体零点漂移均小于2%F.S,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实现对高温高湿现场烟气污染物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5.
以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吸附,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过滤,臭氧(Ozone,O3)氧化对超滤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及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体考察了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BAC的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预处理方式可有效去除有机物,使水中DOC与UV254值明显降低。AC投加量由0.5 g/L增加至5 g/L,吸附时间由5min延长至8h,膜污染未得到缓解。BAC预处理随EBCT由30min延长至60min,增加了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Irreversible Fouling,IF)。臭氧投加量由0.2mg O3/mg DOC增加至0.94mg O3/mg DOC,臭氧预氧化缓解膜污染的效果越明显。臭氧投加量较低(0.48mg O3/mg DOC)时,IF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大略有上升,而臭氧投加量增至0.94mg O3/mg DOC时,IF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同期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PM_(2.5)、PM_(10)、NO_2、SO_2、CO、O_3)以及气象要素数据,研究空气质量指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首要污染物最多的是PM_(2.5),其次是PM_(10)、NO_2和O_3,AQI指数与PM_(2.5)、PM_(10)、NO_2、SO_2、CO均呈高度相关,与O_3呈中度相关;空气质量指数与平均气温以及能见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而与平均本站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6年12月~2017年5月陕西省10个地级市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逐小时监测数据,分析陕西省冬春季大气污染现状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最差,陕南、陕北地区较好,进入春季后,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有显著提高;(2)冬季延安市SO2浓度异常高于其它城市,各市冬春季大气污染以颗粒物污染为主;(3)关中城市全天颗粒物污染较重,温度变化对O3小时浓度变化影响最显著,各市O3污染高频时段集中在午后。建议关中地区应加强冬季大气颗粒型污染物浓度控制,延安市应加强对SO2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利用由O2和Fenton试剂组成的类Fenton系统处理对氨基苯磺酸废水,取得了很好的降解效果.当FeSO4(10g/L)投加量为1.2mL、H2O2(3%)投加量为3mL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0%.  相似文献   

9.
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机理,对吸附量和有机负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钻井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负荷的关系符合初始质量等温线;土壤中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强;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持久吸附作用;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是乌鲁木齐河与头屯河下游的尾闾湖泊,东道海子水体氮素主要受放牧和采樵对荒漠植被破坏和农业排碱影响。而湖泊沉积物是湖泊水体污染物源汇关系中的重要介质,这些沉积物可能成为污染物运移转化的载体。本文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东道海子湖岸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在吸附动力学特征中,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达到极显著水平,沉积物Q_(max)变化范围在179~450mg/kg之间,平均值为238mg/kg,沉积物对氨氮的最终平衡时间在2h,均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前30min的吸附量基本已经与最终的吸附平衡浓度差别不大。在吸附热力学特征中,在低浓度条件下,对吸附浓度与吸附量进行拟合,Henry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达到了显著水平,东道海子沉积物对氨氮吸附规律适用于低浓度吸附氨氮,在低浓度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数据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不如Henry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铁矿是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要成分,能够有效地影响环境中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实验以水中Sb(V)为目标污染物,以针铁矿为吸附剂,分析吸附的影响因素和吸附动力学,探讨在不同p H、离子强度、磷酸根浓度条件下针铁矿对Sb(V)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Sb(V)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针铁矿对Sb(V)吸附性能随p 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磷酸根与Sb(V)在针铁矿表面发生竞争吸附,加速Sb(V)向水体中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吸附去除水中锑(Ⅴ)领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六厂(场)一车,是指污水处理厂、造纸厂、畜禽养殖场、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机动车。六厂(场)一车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4种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3以上。因此,我国将这4种污染物纳入"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并列为"十二五"减排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前絮凝沉淀+环境治理微生物A/O+后絮凝沉淀+四相催化氧化+活性焦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某市工业集中区废水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COD总去除率≥90%,氨氮总去除率≥95%,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淄博市大武水源地的石油污染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特性的研究。内容包括用现场粘土充填灰岩石板缝测定弥散系数、吸附系数及其他有关参数,建立该系统在饱水条件下的迁移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静态吸附均遵循Langmuir吸附模式,且吸附能力较小;静态吸附结果与动态参数比较吻合,可直接用于建立整体模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在地表以下迁移性很强,容易下渗进入潜水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相同含量活性组分(MoO3、CoO和NiO)不同USL沸石含量的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吡啶红外(Py-FTI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Cat.0(参比剂,仅以γ-Al2O3为载体)相比,添加USL沸石催化剂所得加氢油的烯烃含量、芳烃含量和研究法辛烷值(RON)均增加;仅当催化剂载体中USL沸石加量在0~40m%之间变化时,加氢油的异构烷烃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当载体中USL沸石添加量在0~20m%之间变化时,催化剂的脱硫率有所升高。综合对比,当载体中USL沸石添加量约为40m%,催化剂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指标,脱硫率达90%,RON损失仅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6.
纳米零价铁去除磷酸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颗粒具有独特核-壳结构,使其具有较强氧化还原特性,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活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种污染物的去除修复。本研究采用传统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nZVI颗粒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磷酸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ZVI颗粒的性质。实验研究了nZVI投加量、PO3-4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对nZVI去除PO3-4效率的影响及微米零价铁(micro-ZVI)和nZVI去除PO3-4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时,随着nZVI投加量从200mg/L增加到1000mg/L,PO3-4去除效率从32.94%上升到90.1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时,随着PO3-4初始浓度从10mg/L增加到100mg/L,PO3-4去除效率从87.33%下降到45.7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溶液pH分别为3和4时,PO3-4去除效率分别为83.63%和92.36%;nZVI和mZVI投加量均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10mg/L,nZVI的PO3-4去除率(87.33%)是mZVI(8.86%)的9.86倍。研究结果表明,nZVI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主要去除机理是吸附和化学沉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mFe~0-PS-O_3(微米级零价铁-过硫酸盐-臭氧)耦合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相对于传统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毒难降解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文章对mFe~0颗粒的表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mFe~0和PS之间、mFe~0和O_3之间、PS和O_3之间的反应机理,在反应过程中,mFe~0、PS和O_3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产生大量的活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可以有效降解水中有毒难降解的污染物质,且反应中生成的Fe(OH)_2/Fe(OH)_3絮体对污染物还具有吸附和絮凝作用。阐释了该工艺预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万盛经开区万东北路站点的空气质量日均值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万盛大气污染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半年主要污染物为PM_(2.5),夏半年主要污染物为O_3,冬半年污染重于夏半年,颗粒物污染重于O_3污染。万盛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仅有冬季会出现中度以上污染天气,其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建立了万盛PM_(2.5)、PM_(10)与O_3的预报模型。通过对模型得出的预报值与实况值的比较来看,预报与实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可以较好的指示未来AQI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预报模型中,O_3的预报效果要远好于PM_(2.5)和PM_(10);而ARIMA预报模型三者预报效果接近。总体来说,ARIMA (p,d,q)预报模型对颗粒物污染的预报效果要远好于多元回归预报模型,而O_3则两种模型预报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氢为高级氧化中常用的氧化剂,和紫外光结合时,易于形成羟基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UV/H2O2、UV/H2O2/O3、Fe2+/H2O2/UV高级氧化技术联合工艺,能产生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从而能有效地分解一些单独使用H2O2不能分解或分解效率较差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UV/H2O2治理烟道气污染物NOx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投入使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通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MAQ(WRF-CMAQ)对常州市2018年6~12月的空气质量预报结果,结合实况资料,进行了预报效果评估,以期为常州市空气质量的预报提供更好的参考。结果表明:(1)模式对常州市各预报时效空气质量指数(AQI)和各污染物浓度的标准化平均偏差(MFB)和标准化分数误差(MFE)均处于"理想水平"范围,能较好的反映实际空气质量变化趋势。(2)当空气质量为优良时,AQI和空气质量等级(AQI等级)预报效果最好,当空气质量达中度及以上污染时,预报效果最差,应进一步优化调整。(3)模式对首要污染物24小时预报准确率为66.9%,当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时,预报准确率较高。(4)模式对AQI的预报总体存在负偏差,对细颗粒物(PM_(2.5))浓度的模拟结果较好,对臭氧(O_3)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存在低估现象,对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和一氧化碳(CO)等3项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高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