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1,(5):62-63
国际资讯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近日在纽约举行,主题为"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论坛交流分享了世界各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先进理念、创新技术和最佳范例,发布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测定城市温室气体的国际标准"和"可持续建筑指数"等标准体系的最新成果以及《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纽约宣言》。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同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应该积极响应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本文概述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问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并归纳出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主要低碳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开发性金融部门探索绿色投资倒逼其低碳转型之路,相应的气候变化对其绿色投资的影响和风险值得深入研究。运用气候压力测试模型、WITCH模型和气候VaR对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的气候冲击影响、气候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极端气候冲击会对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价值及其投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债券的票面利率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各异,国家开发银行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增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减少;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气候风险各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绿色投资的气候风险相对较大。研究成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转型和绿色投资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段红霞 《绿叶》2012,(1):45-5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以绿色发展的模式提供经济持续和高速增长的机会。绿色转型要求企业自身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到低碳发展。企业绿色转型最关键的是创新,特别要在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技术以及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采取创新行动,才能有效推进绿色转型。此外,政府和消费者从政策和企业竞争力的角度促进了企业转型,而低碳社会的构建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的能源新闻聚焦于绿色低碳发展与推进能源革命:首先是媒体11月4日全文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能源相关即为绿色低碳发展与推进能源革命;二是11月4日秦皇岛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379元/t,本报告期比前一报告期下降了1元/t;三是中国将加大力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以应对气候变化;四是中国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2020年有望成为世界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第一。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6,(2)
正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遏止全球暖化的《巴黎协定》,这是继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又一实质性文件。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发出世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清晰信号,虽然并不完美,但它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巴黎协定》是一份什么样的协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我国已开展三批试点工作,在推动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取得成效,但在落实落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量化低碳城市试点的发展目标并增加其约束性,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纳入生态文明体制中,构建多元的、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政策评价标准并建立试点退出机制就成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节能减排的措施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低碳节能的措施,并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时事     
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赢得赞誉当地时间12月4日下午,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展厅区的"中国角"人头攒动,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主办的主题为"多功能碳汇交易促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活动在此举行。这是本次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角"举办的首场边会活动,在接下来近两周时间里,"中国角"将举办25场边会活动,介绍中国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明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方兴未艾。我国作为一个能耗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立起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任勇  田春秀  冯相昭 《绿叶》2008,(8):28-33
气候变化问题急剧升温,已跃升为国际重大议题的榜首。刺耳的"中国环境威胁论"表明,国际舆论已将中国推到气候变化国际舞台最突出的位置。对于气候变化问题,中国如果处置不当,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策将遭遇重重困境。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中国在坚持维护发展权益和空间的基础上,应抓住低碳经济技术革命的潮流,这是赢得未来的可能之径。  相似文献   

14.
巴黎气候大会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与行动逐步达成共识,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趋势。文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石油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国际石油公司典型做法,探讨了我国石油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我国石油行业应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发展天然气、清洁油品、生物燃料、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碳化工等新兴业务;建立完善的低碳发展决策、管理、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等概念的背后隐含着重大的政治图谋,即突破气候变化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引导建立利己的全球环境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结合本国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等国情,科学选择低碳经济路径。同时,应联手应对美欧等国提出的"碳关税"措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环境政治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自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建立了“ 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重点从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4):4-4
正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李克强强调,去年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但今年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努力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尽责。  相似文献   

18.
李俊峰 《绿叶》2008,(8):59-63
气候变化是不是确认的事实,还需要论证,但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表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科学家和政治家达成了联姻。应对气候变化,现有主政策是限减排,某种程度上就是限制发展,即要发展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气候变化成了一个大政治,诸大国中限减排压力最大的是中国。如何在能源需求持续扩大与减排压力不断增加下实现突破?全球低碳经济浪潮,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大商机,大突破口可能在太阳能与风能。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0,(4):61-61
<正>赏花、登山、玩水,似乎已成为每年赏花踏青春季游的固定形式。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人们越来越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方法。碳汇,尤其是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也日渐被大众接受。游客在观赏花卉时,折掉的不是花,是固碳的功能;在走捷径时,踩踏的不是绿地,是阻挡沙尘的屏障;在登山玩水时,扔掉的不是垃圾,是碳排放源。2010年北京植物园桃花节的主题确定为"低碳桃花节",北京植物园将采取多项低碳措施:如收集园内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16,(9)
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是一个全球性议题,如何将这样一个攸关人类生存的大命题与城市居民每个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自然之友在2011-2016年进行了三期的低碳家庭节能改造试验,60多户家庭参与了节能改造活动,尝试了各种适用于家庭的低碳节能方法,积累社区层面的节能减排经验,总结出可推广的"低碳家庭"样本,形成探索通往低碳宜居城市的路径和公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