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死的河流     
正多年以前,我儿时的村庄突然拆迁了,不见了!天真的我总以为村庄可以消失,一条河流必定会永远存在的,它不可能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消失。直到有一天,当我重返那块土地,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条陪伴我成长的河流时,眼前的情景却让我目瞪口呆,我发现那条长长的河流已经消失不见,而且是永远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那十几幢高楼堂而皇之地立在它曾经的位置。我突然想流泪,我知道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还有许多许多!仰视着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6,(2):47-47
▲为什么动物的眼睛在黑暗中会发光?动物眼睛并不能发光,因为它本身不是光源但是你晚上走入树林,用电筒照一下,却可以见到围都是发光的眼睛夜出动物眼睛发光和马路上反光石发的理由完全一样这些动物的眼睛网后面,有一簇小子似的物体,在朦胧月光或星光下看东西,这种物体就反映月光和光,所以看起来像发光了。▲为什么鸟类在睡眠时不会从栖木上跌下?鸟类只要拳曲足趾,自然就紧紧地抓住树枝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动作。鸟一栖息,全身的重量使足踝关节弯下,使足部拳曲的筋,在鸟足踝的关节后面通过,筋就会将足趾拉成很紧的拳曲形状,牢牢钳着栖木。▲…  相似文献   

3.
每年春季植树的时候,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家乡那条早已不复存在的黄土大道,浮现出道路两旁那一眼难望到尽头的参天白杨树,那是一道在我心中永远无法抹杀的亮丽风景。家乡那座村子叫张新庄,距离县城5 公里左右。在村子与县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乡村大道,是黄淮平原上的百姓俗称“官路”的那一种。尽管在当时当地, 它是一条很重要的道路,十村八庄的乡亲上县城,总会像小溪一样从各处汇聚到这条路上,然后像一条河流一样向县城潺流去……但比之今天的公路,它显然是相当坎坷的。我对这条路的好感, 源于它左右各站着两行钻天的白杨树。  相似文献   

4.
我最近刚刚有了一个新发现,即孩子小的时候很像一条拘——忠实主人、眷恋家巢;而长到10来岁以后则更像一只猫,也就是说,不再像狗那样有情有义了。做“狗“的主人那是很容易的,只需喂养它、训练它,让它围着你转。可爱的小狗常常会把它的头靠在你的膝上,然后深情地注视着你,好像你是一幅世界级水平的画。无论你什么时候招呼,它都会热情洋溢地跑进门。孩子一旦到了13岁左右,这个曾经是那样崇拜你的小家伙则忽然变成了一只大“猫“。你要是喊它回家,它会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条小河在我的梦里潺潺流动,带着我儿时的记忆,流过四十多个春夏秋冬,留下永远的乡愁。小河从故乡和什托洛盖南边流过,源头是远处高耸的雪山。和新疆大部分河流一样,河水是冰雪融化的,清澈、甘甜。小河呈弧形,自西向东缓缓流淌,流向戈壁滩的深处。故乡的民居散落在戈壁滩上,因为有了这条河,便多了一些灵气,那些“哗啦啦”的流水声,似乎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天籁之音,给寂寞的戈壁带来无限温馨……春天,冰雪融化,河水推动着冰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地球妈妈,可是人类一点也不爱惜我,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你瞧:工厂里,生产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我的血液——河流。清澈的小河变得又脏又臭,连河里的小鱼、小虾都跟着遭殃!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每天要排放出大量的浅蓝色烟雾,俗称汽车尾气。它是造成我哮喘病的重要原因。其实,早在194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市就发生过400多人因吸入过量汽车尾气导致  相似文献   

7.
<正>当农田、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被高楼、硬地、马路所代替,硬地过多、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欠账太多等使得城市可"呼吸"的通道被封锁,"城市看海"频发。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自由吸收并释放雨水,那么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就具有良好的"弹性"。为此,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全国推进海绵城市建  相似文献   

8.
莫澄绮 《环境教育》2015,(Z1):118-119
<正>一天傍晚,我和妈妈漫步在绍兴世贸广场的人行道上,一片月光懒懒地洒落在肩头。"呀!妈妈快看,那是什么?"我指着一棵小树问。只见沿路小树的树枝上都挂着一个塑料袋儿,下面连着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头插在小树的身上,水晶般的液体正在缓缓地流向树的身体。"好奇怪呀!"妈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难道是这棵树生病了?像人一样要挂葡萄糖之类的盐水?可为什么这么长的人行道上,所有的树都挂了一个这样奇特的"盐水瓶"?难道他  相似文献   

9.
彭琦 《绿叶》2012,(2):104-107
当我们翻开历史,多是政治家的纵横捭阖、军事家的运筹帷幄,间或也点缀着创业者的筚路蓝缕、才子佳人的绝代吟讴以及贩夫走卒的引车卖浆。然而,当我们专注于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奔走腾挪之时,《什么是环境史》的作者唐纳德·休斯(DonaldHughes)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久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历史角色。这个角色为人类的历史演出提供了一切后勤保障,甚至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但它却又永远低调地把自己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绿岛小夜曲》,这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老歌无不抒发着关牧村对大自然的爱恋和深情,她也因此与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关牧村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环境大使"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你见过最美的蓝天吗?是那种最纯净、不掺杂一丝脏污的蓝。"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这是诗人们曾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的蓝天,你可曾见过么?不,你永远不会再见到了。现在是2070年,我是最后一片蓝天了。我  相似文献   

12.
青海倡议     
《绿叶》2021,(1)
正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生态文明志愿同行"论坛发布《青海倡议》"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关爱环境、守护自然,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绿色视野》2012,(7):7-9
新安江是徽州人的"母亲河"。对于那些生活在新安江、成长在新安江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新安江有着许多独特的记忆。这些记忆一直萦绕在脑海,像刻进骨子里一样,永远不能抹去。而这每一段的记忆,都会有一个特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场特殊的官司,是在分界小学东侧的一条河边进行的。河岸上,醒目地写着这样一句警示的标语:停电了,蜡烛可以给你带来光明;道理不通了,可以另辟新径;水污染了,水没有了,什么可以替代?这一天,观者如堵。几经打听才得知,原告是小河,法官是大自然,而被告,竟是主宰大自然的人类!在低缓的乐曲声中,小河开始了它声泪俱下的诉述——"我曾经很美很美,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清得像一面硕大的明镜,静得像一位文雅的少女。我哺育了两岸的几代人,他们到我腹中淘米、洗衣、洗澡、玩仗,我的身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16,(3)
正沱沱原名王慧勤,她的故乡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这位在始丰溪边青山绿水间奔跑着长大的女作家,自幼酷爱自然和文学,更挚爱家乡清澈的河流始丰溪。她追溯并思索着河流的源头,使用沱沱作为笔名,书写了对大地的热爱,对生态的关照,对绿色的守望。她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花完多年积蓄,自费考察全国各地,走访生态专家,参与生态环保的实际行动,去年末终于写成了32万字的纪实文学《大地之上》。这是一本全面展示中国生态环  相似文献   

16.
要以正反两方面典型教材,深入开展"环保人"的思想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不断强化环保干部职工重小节、讲气节、争廉洁、守真洁的自律、自尊、自强意识。2012年2月13日,环境保护部颁发了《关于开展向"环保卫士"孟祥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来,《人民日报》、新华社纷纷报道了"环保卫士"孟祥民的事迹。笔者多次阅读了关于孟祥民同志的媒体报道,也在感动中期待一个"奇迹"出现:像当年学雷锋一样在全国、至少在环保战线掀起一场学习孟祥民活动,或出现网络捧"油条哥"、"托举哥"那样的"热评如潮"。遗憾的是"奇迹"终未出现。社会反应如此冷淡,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20,(Z1)
正传统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最近几年,我做过这样一些工作。一个是写了一本专门研究河流的书——《河流的文化生命》,这本书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河流管理机构,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治河理念的改进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流不息     
《绿叶》2021,(4)
正河流就像时间一样,从很久以前走来,掀起涟漪,卷起浪花,又向很久以后走去。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会装着一条河流。在王维笔下,长河映衬着落日,诉说着不尽的相思;在木兰眼里,辞别的黄河是家乡的标志,溅溅的黄河水声是故土对离乡儿郎的呼唤。心中的河,她或许壮阔,或许涓涓;她或许张扬,或许低调;她或许多言,或许寡语,但她就在你的记忆里,或许你知道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或许不知道她的来处和终点。  相似文献   

19.
唐宝民 《绿叶》2013,(8):120-122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更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有一种读书的目的,是为心灵世界寻找一个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浮躁的心灵能得到沉淀。每当我困惑之时,总能想起一本被称为青春圣经的书——美国著名思想家、超验主义哲学先驱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毕业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他本可以像大多哈佛毕业生一样,戴着哈佛的光环走入社会,成为政坛明星或财富的拥有者,但他却选择了一个与世俗生活不同的道路——845年,28岁的梭罗在离康科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盖了一间小木屋,他在湖边种植庄稼、蔬菜,在树林里观察植物和鸟类,在湖中泛舟,在湖边思考问题,在林中的小木屋里读各种经典著作,写下了200多万字的日记,写出了美国生态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一书。  相似文献   

20.
拜谒高原     
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涉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那迷人的雪域风光。雪山,朝圣者,无边无垠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还有酥油茶和糌粑……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们涌到海滩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