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功能被逐渐弱化,河道被填埋,城市特色丧失.针对城市河流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城市河流被弱化的原因,提出了建设生态河流来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在河流中自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流的特点,利用示踪剂对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衰减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污染物扩散模式,确定了河流不同断面的石油通量,求出了石油类污染物的衰减系数。为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河流环境容量的确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家河流治理、管理近中期的实际需求及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清洁河流概念提出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了清洁河流的特征,初步提出清洁河流的内涵和定义。研究结果表明:清洁河流内涵是河流所涵盖的流域工业、生活、面源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做到有效达标排放,水质目标管理基本实现,水体清澈,河流水质基本满足人类对其功能包括景观功能、生境维持功能、自净功能等要求,河道保持通畅并具有一定的流速、河道生态流量尤其是枯水期生态需水量可以满足,河岸景观美感度较高,本土典型水生生物生存良好。清洁河流定义指流域污染源有效控制、水体清澈、水质基本满足人类对其功能要求、河道通畅、本土典型水生生物生存良好的河流。清洁河流内涵和定义的提出为下步围绕清洁河流开展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楠  朱立琴 《四川环境》2021,(2):208-213
河流治理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问题,而且涉及人民根本利益,所以在面对严峻的河流问题,探寻其症结所在,探索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则显得尤为重要。河长制作为新时代治理河流的治河政策,对于缓解我国河流治理困境以及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转向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河长制的实施背景,从维护河流生态价值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梳理河流治理体制现状,强调研究河流治理价值取向的重要性,通过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的理论的研究,辨析河流治理的价值取向,并从意识层面出发、从保障与监督机制以及立法协调角度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得出其对维护河流生态功能、维持河流生态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河流管理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流近自然治理--概念构架与治理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自然元素和景观组分,具有提供水生生物生境和水源、调节小气候、美化城市、休闲娱乐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等多方面的危害.如何恢复受损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结构及其在城市中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介绍,讨论了河流生态恢复的近自然方法,并对现有的河流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河流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河流的旅游功能、河流旅游产品、河流旅游影响、河流旅游发展效应、河流旅游开发与规划、河流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研究理论较薄弱,系统性不足,研究框架尚未形成。从河流旅游的发展与研究现状来看,未来河流旅游研究要注重研究内容的系统性,体现研究对象的差异性,注意研究方法的针对性,从人地关系角度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深圳市惠阳淡水河水质恶化的原因,对河流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河流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梯级开发河流的“水库-河流”两重性,当该河流呈水库性质时,会发生对污染物的积累和缓冲;同时,论述了惰性物质氯离子(Cl^-)的积累模型,提出了破坏此积累性和缓冲性的临界流量,以及如何用它来改善梯级开发河流的水质。  相似文献   

9.
前言为了考查河流的污染情况,对河流进行质量评价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测定河流底泥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一般的发射光谱仪测定了成都南河底泥中的微量Pb、Ni、Cu。测定中以  相似文献   

10.
河流水质模型在双流县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现有的河流水质模型,构建了一个可实时模拟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一维稳态单组分水质模型对河流的CODCr、NH3-N的降解进行计算,采用多宾斯-坎普稳态模型对河流的BOD、DO变化情况进行计算。模型引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统计公报数据,以Excel作为数据平台,可以反演出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区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将该模型应用于双流县的流域治理,以在锦江双流段的应用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根据2008年双流县河流的相关数据,研究使用该模型反演出了锦江双流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对其反映的流域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研究使用该模型已计算出的岷江中段河流的降解系数,模拟计算了4种情景下锦江双流段出境断面的可能水质变化,以验证拟定的双流县流域治理方案的预期效果。模型具有实用性和进一步扩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环境规划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流域的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被应用于环境规划管理中,相关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很多。本文对城市中河流的环境规划从其原理、意义及各种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目前城市河流环境规划所具有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对该规划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7,(5)
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河流污染、生态恶化和河流资源剧减等水危机,而河流治理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各个部门,需要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建立在政府和民间多年实践基础上的河长制及其推行,不仅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而且突破了"多头治水"的体制限制,更为河流的综合治理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文以社会组织NGO的实践案例,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总结经验,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条河流,乃至一个水系,可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而,要管理好这个系统必须实行全面规划和总体设计,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六十年代以后,伴随着系统工程科学的发展,水质规划作为水资源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就使河流水质管理能够用数学规划方法,运用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河流污染特征和规律,从而使人们对河流污染的控制、水质规划与管理由定性分析走向了定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油气管道穿越敏感河流的主要方式及其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大开挖方式,介绍了国内、国际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管道穿越河流施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溪水潺潺,小河淌水这是中小河流给人们的印象。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中小河流的命运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沂沭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质状况,建立了沂沭河流域河流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该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出流域内各水功能区和各河流的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沂沭河流域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质达标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流整治的生态规划要点——以北京市温榆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城市河流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大,在饱受污染危害之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者注意到,河流不仅是饮水之源、排污渠道,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生态依托,因此,碧水工程已经成为各地城市生态整治的工作重点。但是,河流的生态功能是什么?服务功能又是什么?碧水工程不应只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而应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利用好河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北京市温榆河的生态规划为例,充分尊重河流的线性廊道特征,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修复温榆河生态通道功能和恢复天然河流水的运动规律的生态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总体现状发现,我国城市河流治污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区域利益分化、职能部门能力缺失等困境,以此为前提,分别从树立正确的城市河流治污观念、设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预防为主和防控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几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贝荣塔  周跃  张军  何敏 《四川环境》2009,28(6):29-32
通过对矿区选矿废水污染的河流水样和悬沙样品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污染河流悬沙与镉污染、铅污染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中镉含量与悬沙量相关关系,以及铅含量与悬沙量相关关系都是极显著的.经过曲线回归方程拟合,有三个方程较优,即直线方程、二次多项式方程、三次多项式方程,表明了在矿区污染河流中悬沙量与镉含量、悬沙量与铅含量都具有十分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测定河流悬沙量可以粗略地估算水中镉、铅含量.本研究方法对其他河流类似情况也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贺震 《环境教育》2009,(10):67-69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大地因河流而灵动,城市因河流而兴起、而发展。看吧,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世界上每一座城市的身旁都有一条河流静静在流淌着。河流是有生命的。每一条河流都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与植物。如果说树林、草地是“绿地”,那么,河流的水岸就是“蓝地”。“蓝地”是水生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水陆过渡地带,是河流生态系统中最丰富、最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