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市城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分析了2013年春节期间成都市城区的SO2、NO2、CO、O3、PM10及PM2.5的浓度值,发现烟花爆竹的燃放对SO2、NO2、PM10及PM2.5的浓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绿色视野》2012,(1):10-12
2011年11月末,接连数天雾锁庐州。漫天大雾中,合肥空气质量状况和灰霾一样沉重。漫天大雾中,合肥市民们不经意间接受了一场有关PM2.5的知识普及。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次深刻感受到PM2.5距离自己并不遥远。空气质量一降再降从去年11月20日开始,合肥市空气质量状况连续出现轻微或轻度污染。2011年11月24日,合肥空气污染指数为167,空气质量状  相似文献   

3.
<正>治霾是今年北京"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在丰台团全团审议中提出,北京已经弄清楚了空气污染究竟来源于哪几个因素,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应该再进一步,在每次污染出现时,详细告诉市民这次污染产生的原因,这样人们才能知道自己应在减排方面承担什么责任。郭继孚代表提及北京弄清楚了空气污染的来源,是指根据去年完成的《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的研究》。北京市全年的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占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年1月1日至2月15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PM2.5监测数据和大连市气象局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资料,研究了降雪、降雨、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大连市冬季采暖期PM2.5污染较重,PM2.5浓度受气象因素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风三种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风、降雨、降雪,去除效率分别为61.6%、46.0%、34.5%。  相似文献   

5.
正浓浓的雾霾过来,谁都要吃它的苦头。2015年12月7日,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不仅仅是京城一地遭受雾霾的笼罩,京津冀一带都将出现空气重污染:北京、天津PM2.5峰值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河北中部峰值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杭州地处南方,近日同样受到雾霾的困扰。此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良好的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央领导同志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都先后遭遇了最严重的雾霾天:11月上旬,沈阳遭遇重度雾霾,PM2.5浓度超1000,东北多地雾霾数据惊人;11月27日开始,全国雾霾面积一度扩大到53万平方公里,京津冀至关中平原多地PM2.5爆表。与此同时,一场全民对抗雾霾的"战斗"也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2013—2018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连市环境空气中PM2.5污染特征分析表明,PM2.5浓度在冬季采暖期较高,夏季非采暖期浓度较低,具有早晚双峰的日变化特征.2018年各区市县PM2.5年均值均下降.除普兰店区和瓦房店市PM2.5年均值超标,其他区市县均达标.大连市区PM2.5年均值仅高于长海县,低于其他...  相似文献   

8.
结合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以PM2.5平均浓度值为指标,对吉林省县域雾霾污染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吉林省县域雾霾污染总体趋于严重,绝对与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2)县域雾霾污染呈现出"中部高、两端低"的峰型格局,空间集聚趋势由增强逐步减弱。(3)雾霾污染对经济、人口的敏感性较强,不同地区雾霾污染的影响因子具有方向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转型、人口格局优化等是推动吉林省县域雾霾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PM_(2.5)的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家庄市PM2.524 h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PM2.5的污染指数范围是84~242,污染指数最高点出现在高新区,最低点出现在封龙山。导致PM2.5高污染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气象、地理、机动车保有量和石家庄工业结构。因此从减少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工业污染防治、环保及气象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了PM2.5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朱彤 《绿叶》2011,(12):8-12
只有在国家制定了很清晰的PM2.5的空气质量测量标准,以及在未来制定了合理的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且每个城市的监察测量网和监控系统的技术已经非常完善的情况下,公布出来的PM2.5监测值才有更多的可比性,才有更多的科学价值。近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引入新的标准,因为即使没有PM2.5的标准和数据,PM10的浓度也可以反映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现在的问题是怎样采取措施把目前的PM10污染尽快地降低下来,将已有的PM10空气质量标准调整到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更接近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进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降水对西宁市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西宁市2001~2009年主要污染因子PM10、SO2、NO2浓度日数据,从月(或季年)平均值、有降水(微量、微量以上)平均值、无降水平均值出发,研究西宁市PM10、SO2、NO2在有降水、无降水等不同情况下月、季节和年度变化特征,同时分析降水对PM10、SO2、NO2浓度变化的影响和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城市PM10、SO2、NO2无降水日浓度均值最大,月均值其次,有降水日浓度值最小。三者浓度值在夏秋季最低。SO2的浓度均值2006年出现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NO2浓度均值2006~2009年间呈上升趋势;PM10浓度均值2002年最低,2007年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2.
大气细粒子(PM2.5)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对人和生态环境等影响巨大,迫切需要进行PM2.5质量浓度的监测;本文介绍了PM2.5国内外监测研究进展、监测网络应用情况以及监测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先进的技术: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和光散射法,并详细描述了各种监测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提出最好采用PM2.5在线监测仪进行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PM2.5对人体健康、能见度、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旨在提出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和控制措施,为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我国PM2.5污染防治目标。其次,采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分情景预测了我国未来一次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基于情景预测结果和此前研究建立的一次污染物排放与PM2.5浓度间的非线性关系,确定了2020年—2030年与PM2.5浓度改善相适应的全国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最后,利用能源和污染排放技术模型,提出了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对策建议。研究表明,2030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应分别比2012年至少削减51%、64%、53%和36%,氨排放量也要略有下降。对于污染严重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控制力度。要实现上述减排,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可持续利用,建立"车-油-路"一体的移动源控制体系,并强化多源多污染物的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区PM2.5污染特征及其溯源与追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乌鲁木齐市大气中PM2.5的污染特征,分析其质量变化浓度与各种气象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利用美国空气资源实验室的HYSPLIT模型对颗粒物进行备季节代表月份的溯源和追踪分析,为正确认识乌鲁木齐市区大气PM2.5污染状况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为以后的对比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PM2.5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月,受采暖期的影响,冬季PM2.5质量浓度全年最高。(2)PM2.5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性,与气压的呈正相关性;在无降水的前提下,PM2.5的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3)春、夏、秋三季PM2.5来源主要是阿拉山口、阿勒泰北部及南疆,冬季则主要来自于南疆。到达乌鲁木齐的颗粒物主要向河西走廊及阿拉山口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5~2018年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衡阳市城区环境空气以PM2.5、PM10、O3污染为主,其中PM2.5和PM10年均值浓度呈下降趋势,O3年均值浓度呈不规则波动变化;年内时空变化上,O3呈现夏、秋季浓度高和冬、春季浓度低的特点,PM2.5和PM10呈现出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的特点。针对衡阳市空气污染物特征,提出了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泸州市主城区颗粒物污染变化特征及成因,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空气自动监测数据,运用Origin2017等技术手段对PM2.5与PM10的时间变化特征、污染来源方向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与PM10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站点污染物相关性特征明显。分析表明:泸州市主城区颗粒物污染成因为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燃煤、扬尘以及不利气象条件等,建议对6类污染排放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17.
分析绵阳市城区2014~2016年空气污染个例,发现PM2.5污染日数最多,多发在秋冬季;PM10污染多发在春季;O3污染多在春夏季出现。按照划定的关键区进行天气学分型,结合气象要素和Pasquill稳定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多发生在槽前型或高压控制型天气中,且绵阳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更有利于污染发生,大气稳定度为D级;PM10污染均发生在高压底部或前部型天气中,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NE时,污染发生概率更高,大气稳定度多为D级;O3污染绝大部分发生在经向型天气中,有时也发生在高压外围型和高压脊型的天气中,当地面主导风向为SE或SW时,有利于污染的发生,大气稳定度多为A-B级。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然而雾霾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以长三角41个城市2005—2018年PM2.5浓度为基础数据,借助LMDI指数分解法从强度效应、结构效应、增长效应和规模效应4个层面研究影响PM2.5浓度的驱动机制及贡献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了雾霾污染集聚效应与空间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各驱动因素具有正负效应和异质性。强度效应表现为负效应且是PM2.5浓度减少的关键因素;增长效应与规模效应为正效应,其中增长效应是促进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结构效应在以2013年为分界点的两个时间段产生正负相反的效应。雾霾污染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特征,近年来,高—高集聚城市有所下降,而低—低集聚呈现增长趋势。探讨长三角雾霾污染的驱动效应及空间演化,对长三角雾霾污染防治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PM2.5浓度控制目标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雾霾污染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浓度目标和减排措施。但是这些减排措施能否够实现PM2.5的浓度目标呢?本文基于数据分析方法,量化了2013—2014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预测了现有减排措施可以达到的PM2.5浓度以及实现既定的PM2.5浓度目标的大气污染物减排要求,对"大气十条"减排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科学评估。结果显示,现有的减排措施难以实现PM2.5浓度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的大多数地市需要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河北的部分地市即使实现了PM2.5浓度下降25%的目标,PM2.5浓度仍然过高,应改下降百分比为绝对值目标。北京的污染物减排率过高,减排难度较大,可以考虑一个现实合理的PM2.5浓度目标和污染物减排计划。由于污染物减排行动涉及区域经济和民生保障,PM2.5浓度受到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治理应确定现实可行的浓度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的雾霾"明星"城市不是北京,改沈阳了。进入供暖季一周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迎来持续的空气严重污染。特别是在11月8日,沈阳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一度突破1400微克/平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的56倍。顿时,网上涌现了大量关于霾锁沈阳的段子。其中传播最广的是:出门一回头,家不见了。但更让人揪心的是,在雾霾来袭时,政府部门的反应不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