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已经在环境执法中显示了巨大的威慑力,但"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模式不符合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在违法行为"先轻后重"或者"先重后轻"的情形下,都可能造成"过罚不当"的问题。对于初始违法情节类似,但复查时违法情节大相径庭的不同违法者,会出现"不同情节相同处罚"的不公平情形。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于"先重后轻"的违法行为,可以考虑在违法者的改正行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形下不予按日连续处罚,同时依据《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将该已经显著减轻的违法排污行为视为新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于"先轻后重"的违法行为,可以在进行按日连续处罚时,视具体违法情节动用限产停产、查封扣押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理想状态下,应当摒弃"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计罚的规定,改为数据值式的按日计罚,即规定"……拒不改正的,处每日××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以更好地实现"过罚相当"。为了避免持续性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损害,按日计罚的最长期限不宜超过三十日。违法者超过三十日仍然不改正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采取责令限产停产、查封扣押或责令关闭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按日计罚"是新《环境保护法》众多利器中的一大杀手锏。具体来说,"按日计罚"是指从发现污染的那一天起,到污染终止的那一天,每一天都要罚款一定的数额,污染时日越长,罚款越多。8月26日,安徽省环保厅召开环境执法新闻通气会,本刊记者在了解全省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情况的过程中获悉,近期环保部门出大招,对三家拒不整改污染企业开出"按日计罚"的罚单。拒不整改按日计罚被处罚对象:合肥市康兴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主要违法行为:肥东县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等;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应当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提供便利等。最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法》的保驾护航,而"按日计罚"制度作为2014年《环境保护法》的"钢牙利齿",其实施效果极大影响着《环境保护法》的运行。遗憾的是,粗放的立法技术使"按日计罚"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陷入困境。"按日计罚"实质为具有执行罚特性的行政处罚,可以通过完善《环境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衔接信用评价机制、强化政府责任等措施优化"按日计罚"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保护部令第2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称排污者)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和督促排污者及时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第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决定和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等相关信息。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五条排污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一)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6.
要闻     
《环境教育》2014,(5):39-40
正新环保法对污染企业罚款上不封顶4月2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部法律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新环保法还着手加大惩罚力度,对污染企业按日连续计罚,罚款将上不封顶。(央视网)北京东京拟合作治理PM2.54月26日,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结束为期三天  相似文献   

7.
让违法排污行为无市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新《环保法》相配套的四个实施细则,也同期正式实施。1月8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这四个配套实施办法。它们分别是针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实施查封、扣押办法》和《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以及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曹立平在发布会上表示,新《环保法》提出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使其具有  相似文献   

8.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3,(11):71-71
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名单公布;环保部发布《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环保法修订草案引入“按日计罚”;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举行  相似文献   

9.
政策法规     
2011年环境法治八大期待:承载希望阔步前行 1、环境刑罚成为有力震慑;2、绿色经济政策更加有力;3、生态补偿立法渐行渐近;4、“按日计罚”写入国家立法;5、确立区域联防联控法律地位;6、环境公益诉讼畅通无阻;7、环境损害赔偿实现制度化;8、双罚制让违法者付出双重代价。  相似文献   

10.
罚款是我国环境法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制裁方式,它对制止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起了较好的作用。然而,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笔者深感罚款的适用、权限、原则和数额的确定亟待研究解决。一、罚款的适用环境法中的罚款是指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对违反环境法但尚不够给予刑事、民事处分的违法者,强制其在一定时期内缴纳一定数量金额的处罚。它与环境法制裁中法院强制缴纳一定数量金额的罚金、赔偿损失是不同的。罚金是刑罚方法,适用于严重污染、破坏环境而触犯刑律的人;赔偿损失是民事制裁方法,适用于因  相似文献   

11.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3,(11):8-8
大气污染罚款被指处罚力度太轻 “有人开玩笑,大气污染罚款,还抵不上一顿饭钱。”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的一句话,直指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处罚力度太轻,不足以震慑违法行为。目前,根据大气法规定,对违规排污者,处以1万元至10万元的罚款,而且只是一次性的。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最高罚款也不过50万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也许正是一些排污企业敢于铤而走险的原因。罚款封顶,企业没有敬畏之心;罚单位,不罚个人,违规排污依然会屡禁不止。只有转变处罚方式.调整处罚对象,污染治理的效果才会显现。(中国广播网)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江苏省环保厅网站公布了4起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有网友对高邮市光明化工厂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款603元提出质疑。江苏省环保厅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603元只是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中一项废水pH值超标的罚款,据高邮市环保局通报,目前对该企业执行的罚款  相似文献   

13.
一、违法处罚“滞后性”概念的提出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都对违法处罚有具体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环保法规、规章的单位或个人可依法进行处罚.罚款是处罚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且法规中往往规定罚款的数额、面的同志在讨论地方立法和法规修改时认为某些现行法规的违法处罚太轻了,罚得六痛不痒,失去法规的威慑作用。笔者认为.不能笼统地认为这些法规的违法“处罚太轻”。‘“处罚太轻’指的是法规制订者的主观行为.这仅仅指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应该说“处罚太轻”只是极个别的现象.是一种无意的失误。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客观…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从环境保护部获悉,环境保护部向媒体通报各地环保部门2017年10月执行《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环境犯罪案件的情况。对1—10月份案件较多的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地进行表扬。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1—10月,全国实施五类案件(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总数32227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如何确认县级以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罚款数额权限的问题 ,日前 ,国家环保总局作出解释 ,全文如下 :《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款分别规定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 ,规定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 1 999年 8月 6日发布了《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7号 )。该办法第十七条对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实施罚款处罚的权限和…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个"热词"的出现,都反映出社会公众对"热词"背后事件的关注程度。近几年,生态环保领域热点频现,"热词"频出,如"环保钦差""党政同责""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垃圾分类""秸秆禁烧""绿色创建"等。这些"热词"的背后,折射出我国环境治理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环境教育也随之开启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排污罚款不及超生受罚,"差距"不止表现为罚款金额的绝对数悬殊,更在于其背后折射出的领导重视、危害认知、职责履行和工作力度的现实差距。3月5日,在全国政协科技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感慨道,某个省份对计划生育超生的家庭罚款80万,可河北赫赫有名的"红豆汤事件",70家企业罚款平均下来,每家不到8万。"这叫保护性罚款!不仅没有任何处罚的作用,反而是在引导"。(3月6日《中国青年报》)70家企业违法排污,造成地下水被染成红色,近800只鸡喝后死亡,当地村民饮用桶装水长达23年,  相似文献   

18.
二十五年磨一剑。在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历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整部法律只有两条一字未动;首次将按日计罚、持证排污等写入法律。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立法理念新,监管机制广是该法的突出亮点。人们常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一"亮  相似文献   

19.
地方     
《环境教育》2014,(6):43-44
正山东22家企业环保造假被查6月5日,山东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3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2013年至今,山东省环保厅共查处破坏或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22家,对其实施了通报、顶额罚款、挂牌督办等处罚,并将其中5起符合移交条件的案件移交省公安厅处理。移交的5起案件中,共有7人被处  相似文献   

20.
罚款是环保部门或其它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依法责令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行政制裁措施。由于罚歉执行起来简便、有效,因而它已成为环境行政处罚中运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行政责任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有的执法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却滥用罚款权,影响法律的严肃性;也有一些被罚单位利用法律规定上的不足或对罚款的一些误解,与执法机关胡搅蛮缠,妨碍法律的实施。目前,因罚款而引起的环境行政诉讼时有发生。为了使人们对罚款有正确的认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笔者现就罚款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