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2005年指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起点就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环境伦理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对于指导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绿叶》2005,(11)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解振华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  相似文献   

4.
《和谐》一文指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意义。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和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建立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体系方面,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牟利本性的深刻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靠掠夺自然、以自然为代价来为少数人的财产增值服务的。今天的西方经济理论实际上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和谐》一文鞭辟入里地分析、解读了继承和光大人类文明遗产,并在伟大实践中升华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社会观,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明确阐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和制度支撑。文中所议,事关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抉择和历史命运。改革开放后20余年,我国实现了年均9.6%左右的高速增长,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未得到有效扭转,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基础资源趋于枯竭和环境成本明显加大所形成的硬约束,很可能会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增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历史眼光未雨绸缪,必须把执政党的“先进…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一篇用科学发展观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优秀战略论文。为什么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当前显得更加突出、更加迫切?因为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增长速度不减,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特征更加明显,城市化速度加快,居民消费升级,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凸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资源消费产出的经济效益更低,单位资源消费产出的污染物排放更高。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潘岳提出:“我们应该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之中。综合分析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奇缺的能源、淡水、…  相似文献   

7.
《和谐》一文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用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以界定它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区别。这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为全面的论述。该文从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制度支撑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政策及体制,这些论述应该成为我们在这几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该关注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中国环境之所以出问题与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也就是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应该注重环境产…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伯  冯杰 《环境教育》2012,(10):73-75
自1996年国家颁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来,福建省一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此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近些年来,伴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凸显,已成为制约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从意识和理念上端正人们对环境与资源的认识,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由此提上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学校正是从环境教育的基础教育人手,通过提高大、中、小学生和幼儿的环境意识来推动整体环境保护观念的养成。一、福建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发展沿革福建"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是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过度消耗、牺牲环境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张到人与自然和谐,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分析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选择背景的基础上,阐明节约型与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与内涵,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6,16(1):5-11
(2006年2月21日)这次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和省人口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友好”并不单纯是一个理念问题,它更是一个科学和技术问题。“环境友好”并不仅仅要求人类的行为无害于环境,更要求社会在无害于环境的前提下取得发展和进步。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在于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国家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与瑞士再保险公司联合举办的"节约资源能源、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创意暨摄影比赛在北京揭晓。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和环境公平分配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视野》2010,(1):29-32
<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资源和环境更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20世纪人类社会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契约、技术与制度的崇尚,反映了近代以来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中立与道德祛魅精神。然而,随着环境危机事件的频发,特别是在环境以及生态问题构成了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的情况下,依靠契约、制度、技术的环境治理方案陷入低效甚至失灵的境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拓了环境治理的新思路,让我们看到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环境合作治理模式建立的希望。环境合作治理是一种可以将所有力量整合到合作行动体系中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应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并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立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只有当环境治理采用了合作模式,才能在环境的维度上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当全社会都在一味搞开发的时候,政府要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负责,在发展和生态问题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天津市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和《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要求,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积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不断创新形式内容,突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普及生态环境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夯实基础,环境友好型创建精细化。天津市始终将环境友好型创建作为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细胞工程,面向学  相似文献   

18.
李秋年  李秀贞 《四川环境》2009,28(4):123-127
文章围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核心问题,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切入。分析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阐明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法律作保障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与瑞士再保险公司联合举办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其中包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26部环境资源法律和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的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但是,我国的法治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