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9,(11):64-66
根据研究报告称,在过去100年间全球的气温上升了大约0.6摄氏度,报告预测,从1900至2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4至5.8摄氏度。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土地干旱,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但令人无法预料的是还有八大产业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句先知     
《环境教育》2009,(9):81-81
2008中国CDM核证减排量占全球53.8%;2100年海平面上升将超1米;欧盟愿出百亿助穷国减排;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连续4年减少;全球变暖导致更多降雨 撒哈拉正在“变绿”;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提升,鳄鱼可能会面临难以找到配偶的艰难处境。受国际环保组织“地球环境监察研究所”长期资助的著名鳄鱼研究专家、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的莱斯利教授指出,气温上升可能破坏爬行动物种群的性别平衡。“对于鳄鱼来说,其性别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孵卵期间胚胎的温度决定的。孵卵期内0.5~1摄氏度的温差就会导致鳄鱼出现显著不同的性别比率。”莱斯利说。研究表明,32~33摄氏度的巢穴温度产出的是雄性鳄鱼,高于或者低于这个温度产出的是雌性鳄鱼。当巢穴顶部到底部的温度不同时,就会孵化出雌雄两种鳄鱼。莱斯利认为,“更多…  相似文献   

4.
您知道地球上的五个极吗?(1)热极──非洲的亚丁湾沿岸曾测得60摄氏度,为全球最高气温。(2)冷极──—在南极附近,曾测得零下94.5摄氏度,前苏联的南极东方站曾测得零下105摄氏度,可谓全球最低气温。(3)雨极──—大洋洲的韦阿尔年降雨量平均达1....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尊严     
谢湘宁 《环境教育》2014,(11):56-57
正今年9月22日,联合国举行了气候变化首脑峰会。这是继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后,全球125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再次为气候问题齐聚一堂。会上,一份由来自15个国家的独立专家共同做出的报告被广泛传阅。报告说,2010年,国际社会达成将地球气温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的目标,是基于全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以上可能引发大自然的回应(比如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从而导致气候变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欧盟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了3%,达到了340亿t。这一数值可能将使联合国难以实现原本制定的到2050年之前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这份报告由欧洲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以及荷兰环境评估署于上周三联合发布。报告中指出,如果要达到联合国科学小组建议的标准,各国在2000年到2050年之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过1.5万亿t。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4):27-27
专门从事环境可持续研究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弗莱2005年9月28日表示,尽管可再生能源目前每全球能源市场上的份额只有2%,但比例在不断增加,到2040年,其产量将赶上传统油气能源的产量.弗莱说,过去有种观点认为,真正的能源人士从来不打可再生能源的主意,但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今年全球共有240亿美元投入到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中,投资主要是看到可再生能源潜力的石油巨头。  相似文献   

8.
本期之所以将“全球变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度提出,是因气候专家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气温目前正处于至少400年以来的最高点,北半球地表平均温度仅在20世纪就上升了0.6oC。报告指出,人类的活动是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这意味着地球已经“病患”且人类该觉醒了!  相似文献   

9.
自有大气层以来就有温室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大量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气温上升。人类对这一过程的认识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结论,指出在控制温室效应和全球变化的问题上,最困难也是最基本的难题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李民骐  龚权 《绿叶》2008,(12):80-90
气温再升高约两摄氏度,人类就将陷入气候灾难。阻止灾难,单靠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作用有限,必须压缩全球经济规模,但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无止境的扩张。要么终结资本主义,要么陷入气候灾难!人类必须抛弃资本主义,代以全球民主计划经济,在确保人类基本需求下,收缩经济。  相似文献   

11.
国际要闻     
《环境教育》2009,(8):87-88
日本1.5亿日元打造全球首个太阳能巨型货轮 日本近日研制出全球首个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大型货船“御夫座领袖号”,尽管“御夫座领袖号”太阳能货船还不是完全以太阳能为动力的货船,但是它的环保意义十分重大。环保专家表示,如果世界各国能大量使用太阳能货船运送物资,那么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减少大约1.4%~1.5%。  相似文献   

12.
正据外媒报道,北半球多地近日持续高温天气,多地学者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报告,警告地球可能突破进入"温室"状态的临界点,平均气温可能在数十年间升至比工业革命前高4至5摄氏度的水平,海平面则将比现在高10至60米。据报道,研究报告由丹麦、澳大利亚和德国学者联合发表。温室效应是指全球气温  相似文献   

13.
《环境技术》2010,28(2):1-2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指出,我国家电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正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这使产品的可靠性变得非常重要。比如我国生产的冰箱、洗衣机占到全球产量的四成,空调更是占到全球产量的70%-80%,这么大的产量、如此重要的地位,对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可靠性标准化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专家小组预测,全球已进入一个气候变更期。如果今后世界各国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将普遍受到影响,甚至陷于混乱之中。专家们对21世纪气候变暖的预测如下: ·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2001年,海平面上升幅度将超过46cm。届时,将淹没聚居大量人口的部分河流三角洲和城,美国东部大部分海滩将在25年内消失。 ·全球部分地区气温、干旱和雨量极度上升。沙漠面积将扩大,各大洲的中心地带比过去更干燥,但遍及世界各地的雨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南省腾冲市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Morle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该市气候变化特点和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显著的突变升高,年降水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分别存在4年、26年、8年、14年、8年、3年、8年的主周期变化。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4年年平均气温仍将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仍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电解铝厂周边一定范围内,受氟污染危害的玉米田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氟污染对玉米产量和子粒品质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电解铝厂的氟污染已导致调查区域范围内(0.5~4km)玉米的产量降低至正常产量的28.21%~85.19%,玉米子粒的营养品质变劣,氟含量严重超标,不宜人畜食用。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官方称,俄罗斯将在2003年内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官方尚未提出批准的时间表。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化国家至2012年其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平均减少5.2%。截至2003年1月24日已有103个国家批准了该条约,约占全球工业排放量的43.3%。一旦俄罗斯批准该议定书,将使签约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比例达到55%。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工业产量持续低于1990年的水平,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低于1990年水平,所以俄罗斯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在1990年水平上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世界野生生…  相似文献   

18.
长江黄河源地气候变化诊断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根据长江源地伍道梁,托托河两站,黄河源地玛多站分析了近40年江河源地气温、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地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变暖趋势,黄河源地温度变化倾向率大于长江源地。黄河源地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变化,即最低气温趋向上升,而最高气温却趋向下降。长河源地最高、最低气温不存在非对称变化,但是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两地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少。长江源地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黄河源地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长江源地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黄河源地降水增加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9.
国际     
<正>碳排放达到《巴黎协定》目标并非不可能8月初,英国《独立报》一篇文章称,世界将几乎肯定无法实现气温上升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9月17日,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文章称,达到《巴黎协定》所定的目标并非不可能,但要下更大的减排决心才行。研究人员认为,用更透彻明了的研究方法定期更新人为导致的升温状况,将会帮助各国调整缓解气候变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是世界第三大冰川,按照冰川学界的划分。被归为“冰原”。冰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冰原所处的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中纬度地区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明显。在过去30余年间,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m高度范围内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8℃,远高于全国平均值。与此同时,普若岗日冰原已向上收缩约5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