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李德忱 《干旱环境监测》1993,7(2):83-85,108
灰色聚类法,对于大气环境污续多因子区划评价简便易行,是一种具有实用意义的新方法,结果直观,切合实际,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髟灰色聚类法对乌市和昌吉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就污染因子的权重问题与其它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它方法处理权重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肯定了灰色聚类法对要权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湖泊营养状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湖泊水体的营养状态看作一个灰色系统,建立用于识别湖泊营养状态属性的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模型,将水质级别作为一个灰类,水质状态作为灰色变量,根据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方法来确定水体营养状况归类。以太湖为例,基于分布全湖的20个监测点数据,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其进行富营养状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太湖大部分水体基本处于中营养水平,局部湖面达到中度富营养状态,客观地反映了太湖湖区水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1 一类及二类混合区域的划定在噪声功能区划中,一类及二类混合区的划定是“区划”中的难点.即不能为了方便管理或者迁就现状人为地降低标准,也不能将标准限制过严,以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达标,给管理和经济造成困难.而一类混合区与二类混合区的界线属于灰色系统的范筹.若划分不好,很可能将原本灰色的现象人为地白化了,从而使判定结果过多地烙上了人为的痕迹.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聚类分析加以划定,可以避免掺杂过多的人为因素,从而使判定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结合评价应用实例,论述了利用灰色聚类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的灰色聚类法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环境质量评价时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法API在具体操作中不具有可比性的缺点,本文以郑州市大气监测数据为例,应用改进深灰色聚类法对郑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构造白化函数,根据各测点不同级别的隶属度的比较,即可判断出各测点环境质量优劣所得结果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糊相似选择法建立模糊相似关系矩阵和入截矩阵计算量大的缺点,介绍了一种简便、等价的改进方法。根据模糊相似选择法的基本性质,提出一种新的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例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灰色聚类法用于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水质富营养化的因素很多,通过实测只能了解和掌握某种因素的含量,但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却不易掌握。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既有明确的信息,又有不明确的信息,灰色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用灰色聚类法来进行研究是合适的,为此,本文用巢湖、新疆天池、杭州西湖为实例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9.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Euclid贴近度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贴近度评价模型存在的“阈值漂移”问题,重新构造了评价参数隶属函数,提出了一种湖泊营养状态Euclid贴近度评价模型,经过对全国23个湖泊富营养状态的实例分析,证明这种评价模型结构合理,评价过程简单,模型通用性好。  相似文献   

10.
湖泊富营养化遥感评价模型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处于不同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已达75%,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遥感技术能够低成本地对水体实现大尺度、快速监测,实现传统点状监测到面状监测的延伸。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参评指标相互关系的同时,通过研究参评指标的光谱特性分析其遥感可行性,提出了从水体的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入手,综合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遥感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质变化灰色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某地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的变化为例,结合新近的一些研究成果,介绍GM(1,1)模型衍生出来的几种线性回归求解法。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灰色模糊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灰色聚类为基础,提出了灰色模糊聚类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这是一种较为简便,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太湖梅梁湾水环境监控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质预警站、实验室深度分析和蓝藻遥感监测等技术集成,监控预警模型构建,监控预警体系建立,应急响应工作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太湖梅梁湾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为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进的七步连续提取法对洪泽湖9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各形态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洪泽湖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范围为580.7~1 447.7 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含量的64.32%~88.60%;有机磷(0P)占TP的11.40%~35.68%.受河流注入和人为活动的影响,TP、I...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主要河流水质进行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新疆河流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用GM(1,1)模型对今后五年内的河流水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Long-term limnological monitoring data (from 1971 to 2001) were compared with sediment core record in Lake Viitna Linajärv (hereafter L. Viitna), a small lake in northern Estonia. The monitoring data show that L. Viitna changed from mesotrophic in the 1970s to eutrophic in the 1990s. The trends of paleodata thatintegrate the changes in the biogeochemical matter cycling in the lake over 2–3 years have clear signals about changes in the state ofthe ecosystem in L. Viitna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A gradual increase in organic productivity should reflect a greater oxygen demand in the hypolimnion. As a result the hypolimnion becameseasonally anoxic earlier and its pH level remained low for a longer time. These fundamental changes near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ere recorded in the sediment core. The greatest changes occurr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80s (layers at a depthof ca. 20 cm), when the meso(eu?)trophic conditions in L. Viitnastarte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eutrophic. The variations ofpaleorecord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diment core coincide temporally with changes in the water level of the lake.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3年5(春季)、8月(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的调查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环境要素特征和评估海水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是莱州湾水质的主要污染要素,春夏季的N/P平均值分别为100.76、117.84,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结果表明,春夏季各站位的营养级均只包括ⅣP、ⅥP两类,磷限制为莱州湾的营养盐结构特征;富营养化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E>1站位比例分别为65%、20%;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春季Ⅱ级、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95%、5%,夏季Ⅱ、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70%、25%,Ⅱ级中的部分站位具有较大潜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8.
对固城湖水生植被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水生植被控制和恢复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也为长江中下游流域中的类似湖泊提供沉水植被科学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改进密切值法在阳澄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阳澄湖水质分析为例,利用改进密切值法分别对其东、中、西3个湖区湖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中,该方法不仅具有模型构建简便灵活、计算量小、结果直观的特点,而且区别于以往笼统的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湖体水质判断为某一类标准的评价模式,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不同时空的水质分布规律,预判水质变化趋势,同时区别于将污染指标等权处理或忽略指标权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引进熵权法计算权重判断主要污染因子,使湖泊生态系统水质评价结果更真实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