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动态     
我国阻隔防爆技术应用获重大成功HAN阻隔防爆技术试点应用日前在南昌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验收。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隔防爆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重大成功 ,成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阻隔防爆系统在技术上能够消除储存容器中的爆炸区 ,使之失去爆炸条件 ,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而且 ,显著的抑制火苗效果可将热辐射降到最低程度。专家认为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试点 ,为推广应用HAN阻隔防爆系统提供了成功经验。HAN阻隔防爆技术具有显著的阻燃防爆性能 ,能够解决汽油、柴油…  相似文献   

2.
国内动态     
显著提高易燃易爆储运设施安全度我国阻隔防爆技术应用取得重大成功HAN阻隔防爆技术试点应用日前在南昌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验收。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隔防爆技术研究和应用取得重大成功 ,成为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由汕头市华安防爆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AN阻隔防爆技术能够消除储存容器中的爆炸区 ,使之失去爆炸条件 ,有效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而且有显著抑制火苗的效果 ,可将热辐射降到最低程度 ,具有显著的阻燃防爆性能 ,能够解决汽油、柴油、液化气等液态和气态危险化学品储…  相似文献   

3.
国内动态     
阻隔防爆系统可直接补焊泄漏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HAN阻隔防爆系统在广东汕头三个加油站储油罐的应用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产业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储运设备本质安全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近日决定在有关省市进行该项技术应用试点。汽油、柴油、液化气等液态和气态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设施和工具的防爆问题 ,特别是储运设备本质安全度技术 ,一直是世界各国防爆研究的重大课题。HAN阻隔防爆系统是由汕头市华安防爆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单位自主开发研究的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该系统不但具有机械和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和运输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新型的阻隔防爆材料,多孔非金属材料以其自身的优越性能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多孔非金属材料进行横向对比,总结了多孔非金属材料性能及其主要防爆机理;针对多孔非金属材料火焰淬熄和压力波抑制的作用,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模拟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危险化学品储存容器的防爆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长期以来研究的重大课题.在发达国家,随着阻隔防爆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已成功应用于油库、加油站、公共汽车、运油车、军用车辆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遗留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阻断重金属迁移扩散,阻隔技术成为国内外场地污染控制研究的焦点。通过系统分析阻隔技术在典型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应用实例,概述阻隔技术先进材料和相关实施现状,发掘不同阻隔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阻隔技术组合式应用和阻隔系统工程决策等研究方向,从技术、经济、土地再利用等多维度综合考量,为复杂情景下的场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十溴二苯乙烷为阻燃剂,采用熔融挤出喷丝技术将聚丙烯阻隔抑爆材料母粒加工成具有多孔形状的聚丙烯阻隔抑爆材料,对比分析了聚丙烯阻隔抑爆材料和多孔铝合金阻隔抑爆材料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材料填充密度的增加,聚丙烯阻隔抑爆材料对火焰的遏制效果越来越明显,但燃烧的时间越来越长;当材料填充密度达到50kg/m~3时,聚丙烯阻隔抑爆材料不易被点燃,且燃烧过程中火焰高度最低;当材料填充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聚丙烯阻隔抑爆材料的阻燃性能优异,不亚于不燃的多孔铝合金阻隔抑爆材料。此外,添加的十溴二苯乙烷阻燃剂克服了传统复合阻燃剂Mg(OH)_2/Al(OH)_3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以沸石和膨润土为基础材料制备阻隔屏障,该文通过力学实验、渗透实验、微观表征、吸附实验、离心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探究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阻隔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沸石∶膨润土=3∶2,水泥质量占整个体系质量配比的50%;沸石的加入提升了阻隔材料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其最小渗透系数达到2.049×10-10m/s,最大抗压强度达到3.36 MPa;沸石让阻隔材料内部结构变得均匀且紧密,显著提升了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并且该吸附属于吸热过程;随着氨氮溶液的渗透,阻隔材料渗透系数呈现逐渐减小并稳定的趋势;利用Visual MODFLOW对氨氮在地下水中运移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经过5 000 d后阻隔屏障仍未被击穿。沸石-膨润土阻隔屏障对锰渣堆场氨氮污染表现出了优异的阻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高效的吸附剂,膨润土不仅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也广泛应用于阻隔帷幕中.阻隔帷幕中加入膨润土能有效降低阻隔帷幕的渗透系数或提升阻隔帷幕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阻隔性能,使阻隔帷幕具有高膨胀性和吸附性.通过对基于膨润土的阻隔帷幕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基于膨润土的阻隔帷幕材料的改性研究是热点,其中如何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回收中应用的抽气设备既要保证运行正常,又要满足潜在爆炸环境的安全运行需要。根据GB25285-2010、GB25286-2010标准要求,对防爆离心通风机的机械部件开展了点燃危险分析。主要讨论了机械火花、热表面以及静电等非电气类点燃源产生的危险部位和原因,从材料、结构、工况等方面介绍了相应的防爆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6-110
阴阳观念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文学创作方面,阴阳对举、"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宇宙发生观,导致了古代文人重视骈丽的创作倾向,是古代骈文发生发展及古代文学语言形式普遍骈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在文学的变化方面,"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自然变化观,导致了古人以天道自然变化以解释文学发展变化的现象,形成了以刘勰为代表的"质文代变,变不失常"文学发展观;在文艺的审美方面,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得中为吉的万物根本论,导致了古人普遍以"中和"为美的现象,使"中和"美论成为古代几千来的审美主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