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3):50-50
可持续发展: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认识的加深,可持续发展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正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源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盲目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威胁,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于是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人类最深刻的警醒,体现了人类发展追求公平的价值精神。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与会各国都一致承诺将可持续发展长期作为  相似文献   

3.
一、必要性1.1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是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为了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和认同。联合国于相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周世纪议程》,提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并要求各国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的测算,资源的使用每减少一个单位,对环境污染可…  相似文献   

4.
朱文琳 《环境保护》1996,(12):40-41,18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农业持续发展道路朱文琳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政府多年来坚持的对资源的合理利...  相似文献   

5.
胡彩屏 《环境》1996,(6):13-13
1992年6月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下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方向。我国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也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未来15年的发展及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了推进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的急剧增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件.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们充分的认识到,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能源短缺之间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已经意识到能源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不是无限的。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便应运而生。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世界能源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地球,所能供给人类消耗的能源不是无限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今天,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正在快速上升,到2050年,全球人口由现在的65亿增长到90亿,能源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然而一方面是能源供应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未能实现更高的能源效率,使得全球浪费的能源总量超过了有效使用的总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限度成为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第一个绿色经济计划,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是一个“绿色的生态发展观”。作为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其内涵:一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保持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依靠人的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腾…  相似文献   

10.
毕军 《环境》1995,(8):13-1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外乎三种方式,第一,主张经济增长是一第一位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自动地解决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环境质量先下降后上升的事实对这一观点无疑是一种历史的验证。其二,认为维持生态稳定、保护环境是人类最优先的任务。这一思想在西方国家以“绿党”为代表已形成一定的缺陷。前者的经济增长是以高昂的环境代价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基础的;后者则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因此,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所在。“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出的一种观点,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下去”,这是一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相支持的战略,事实上,如果消除了现有经济核算体系的失真之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对立的假像就会消失。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带来环境破坏,关键是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例如,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节约能源战略,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也称为“持续性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和容许的范围内。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持续性发展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国进行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对策及一整套措施,为我们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可持续”和“发展”相辅相成。所谓可持续,最直接、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延续繁衍的能力;所谓发展,是人类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脑、挪威首相布鲁德兰曾指出:环境是指我们生活的空间,发展是指在此境域内人们旨在改善生存条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且这种活动应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生命支撑系统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2.
携手共荣     
韦倩 《环境》2002,(10):1
在各国领导人对下一代的承诺中,世人瞩目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于9月4日晚上在约翰内斯堡桑顿会议中心落下帐幕。此次会议于8月26日开幕,9月2日至4日举行了首脑会议,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最后通过了《执行计划》和作为政治宣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两个基本文件。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又一次具有广泛影响的会议,它表明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1992年,18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制订了《21世纪议程》,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共识。10年来,这一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众多国家为之努力的目标。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世界目前已有6000多个城镇制订了地方21世纪议程,还有一些国家制订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于1994年率先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在国际上引  相似文献   

13.
清洁生产,是以减少废物产生量为表征的产业革命,在当今已形成世界性潮流。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将清洁生产纳入《二十一世纪议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在全球推行清洁生产计划。1993年我国第二次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了转变传统发展战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任务。可以说,推行清洁生产,将是我国90年代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战略措施。1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1.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我国渊源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保护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鳖鱼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70年代,我国提…  相似文献   

14.
<正>《自然-可持续发展》 2019年4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始于工业化早期的19世纪70年代左右,而不只是发生在近几十年观测资料丰富的时段。研究发现,北半球中高纬度区域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气温的季节性弱  相似文献   

15.
流域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 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 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 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 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在成为世界的共识.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即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以及未来的必然选择;1994年3月,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得以实施;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自19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把发展片面地等同于经济的增长,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人们采取了急功近利,甚至是竭泽而渔的方式对待大自然,其后果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这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圣贤先哲很早就萌发了比较清醒的生态意识和初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些朴素的思想在当今仍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值得当代人去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环境文摘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近一年以来.知识经济这一全新概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说在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那么如今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指出“随着信息  相似文献   

19.
挑 战持久工业增长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工业得到了基于引进外资,并以出口产品为导向的快速发展机会。与农业这个传统经济基础相比较,工业获得了三倍的增长率。工业在经济中作为最大的生产部门己快速超过了农业,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NP就增长了三倍之多。亚洲开发银行预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收入的38%。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仍仅为750美元,在联合国开发署的人类发展指标上被列为第108位(总数…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07,(6A):1-1
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充分享受着现代化的舒适和便捷.然而,与之相伴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却直接危及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确认的观测事实表明,20世纪是过去10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个世纪.20世纪90年代则是整个20世纪平均气温最高的10年。这种现象在21世纪还将持续,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海平面上升、极端灾难性气候频发、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极端后果,人类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战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