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露草薇核试验,是一种用减数分裂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为攻击目标,以四分体中形成的微核学监视终点来评价污染的新技术。前不久,广西扶绥肝癌防治研究所张丽生等人首次将其用于肝癌病因学的研究,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他们通过了解扶绥肝癌高发区水体中化学诱变剂的污染现状,从实验的微观  相似文献   

2.
紫竹梅微核技术对糖厂废水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竹梅微核技术是以花粉母细胞早前期的染色体处理目标,以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染色体突变的依据,是监测环境污染比较简单而有效手方法之一,本试验利用微核技术监测糖厂的工业废水,通过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微核率的差异程度的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了糖厂工业废水有较大的致突变效应,对环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
紫露草微核法与化学分析法监测河流污水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河、板桥坊河、娄山河、湾头河)入海口断面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并与化学分析法作了对比.监测结果:五条河的污水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染色体都有损伤作用,引起染色体断裂,在四分体时期产生微核,污水高度有毒时,使部分四分体细胞死亡.从四分体时期产生的微核率作为污染程度指标.得出娄山河污染最重,其次是李村河、海泊河,较轻的是板桥坊河、湾头河.与化学法测定多种污染物再进行统计处理.来评价各河口水质污染状况,取得了基本一致结果.此法是监测污水行之有效的一种生物法,其方法简单、经济、方便,能在短时间内测出水质污染程度,可作为理化方法评价环境污染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真核生物紫露草微核监测法(Trades Cantia MCN Test)是环境污染监测的一种简便、经济、实验周期短、效果可靠的方法。研究表明,紫露草微核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全面评价石化地区的环境质量,且可以发现新的污染物,对于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紫露草微核技术对青岛几个工厂污水监测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紫露草微核技术用来监测环境污染,国外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报道。1980年,该项技术的创立者,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来我院合作,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初步结果。为了比较紫露草微核技术与化学测定方法对工业废水的污染监测,我们对几个工厂排放的污水,做了两种监测方法的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6.
几种生物监测河口及近岸海域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紫露草和蚕豆微核法对海泊河河口的水体污染进行了监测,其结果与化学分析方法结果一致。海洋动物的毒性试验表明,海胆、贻贝和卤虫幼体是监测河口及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的优良指示种类。  相似文献   

7.
测定环境污染,除用化学、物理方法外,生物方法已受到广泛重视且已得到应用。介绍利用紫露草(Tradescantia.paludosa)微核技术在我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可靠性,不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且易于操作和推广,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平阳霉素诱发紫竹梅四分体的微核效应以及与紫露草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平阳霉素浓度与微核率间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与紫竹梅、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相关非常显著(P<0.01);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间相关显著(P<0.05)。同时,紫竹梅四分体微核率和紫露草四分体、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间相关非常显著(P<0.01),从而为紫竹梅四分体微核率测试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紫露草(Tradescantia)四分体微核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已由首倡者马德修(Te-Hisu Ma)教授评述,1980年通过中美合作途径引入我国,1982年由方宗熙教授主持,通过了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检测技术并加以推广,在国内各地也相继开展起此项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充实该技术,作了相应的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的方法,是美国西伊里诺大学生物系马德修教授创建的.已经成功地用于监测空气、水质的污染或放射线,以及食品或药物中的有害物质.该技术于1980年介绍到我国后,陆续用于监测空气、污水、农药的污染.山东海洋学院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配制的污染海水(含Cr~(3+)、Cd~(2+)和Hg~(2+))各150ppm或自然海区污染的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海洋酵母菌(1.5×10~7个/500ml海水),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后,表明酵母菌有解毒和净化污染海水的作用。用紫露草微核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对比监测表明,污染海水紫露草微核率降低,离子含量减少。该实验为用微生物方法净化海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利用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对微核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植物微核技术-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目前我国微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昆明盘龙江水质的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盘龙江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整条江水质呈现出轻重不一的污染段面,北仓、洪家村样点水质具有较高的微核率,微核率分别为6.85%,7.50%,城区河段致紫露草微核的潜在性污染物较轻,最低点为油管桥样点,微核率为4.35%,但从整体来看,由松花坝微核率3.20%至滇池的附近洪家村增至7.5%,水体的潜在性致突变物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这表明盘龙江水体可能存在致突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露草微核效应检测工业废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废水微核效应,往往会遇到因废水pH值过高、过低,或由于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以进行微核检测。为此,作者研究了有关的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会使废水中金属离子价态发生改变而改变其化学形态,所以在进行微核检测时,以不调pH值的原状态废水为最好。废水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紫露草微核具有诱变作用,所以处理剂量要视废水的毒性、pH值的不同而不同。最好在检测前作好预实验,找出处理紫露草花序的适宜剂量;同时还要以四分体中不出现死细胞为宜。  相似文献   

15.
胡征兰  张秀珍 《环境保护》1993,(3):27-28,39
本文报导了三种不同浓度的工业毒物F、Cr~(6+)、Hg~(2+)、Cd~(2+)诱发紫露草微核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核率随溶液浓液增加而增高。紫露草微核效应呈阳性反应,均有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SO2和NOx进行了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紫露草对大气中SO2和NOx较敏感,紫露草微核频率MCN%(效应y)与SO2、NOx的浓度(剂量x)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对于SO2当浓度在0.00-3.75mg/m^3之间时,对应的微核频率y=8.38+4.38x,r=0.91;对于NOx当浓度在0.00-1.00mg/m^3之间时,对应的微核频率y=4.8  相似文献   

17.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英彦 《环境科学》1989,10(4):66-70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VMT)是继紫露草四分孢子微核检测方法,是国内较为普遍用于研究和监测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的高等植物间期体细胞遗传检测系统。从方法学到实际应用等各方面已积累较多资  相似文献   

18.
生物监测项目多、功能全,对环境污染具有综合性、累积性反映的特点。对滇池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监测结果表明,滇池富营养化进程仍在发展,并对外海带来严重影响。盘龙江水质仍在下降,而螳螂川水质92年较91年略有改善。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的结果还表明了三个水厂水源受污染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大连湾主要排污口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的五个排污口中,有四个明显含有生物诱变剂;其中有的排污口对其附近海区已造成污染,而远离排污口的海区水质未受到生物诱变剂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酚(phenol)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污染物,又是苯(benzene)在体内代谢的重要衍生物,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强烈的细胞原浆毒剂。近年来,鱼类作为环境污染的一种合理监测生物,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应用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周血有核红细胞微核直接监测水生环境中酚的毒性及其危害,还罕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测酚对草鱼(Ctenop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