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地震活动和新星、宇宙线环境的关系。文章提出了二点新的观察。第一,自1918年以来共出现了六颗视星等2.1等以上的亮新星,用时间迷加法处理资料发现,亮新星出现后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明显增多。第二,在连续进行宇宙线观测的40多年里有两次最大的地面增强事件(GLE),随后的第13个月都出现了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活动的特别高潮。从而表明,宇宙线环境是影响地震活动的一个因素。据此,文章对本世纪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活动的三个典型高潮时间,即地震发生数最高的年代、最高的年份和最高的月份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旱涝灾害演变规律的研究对区域灾害预警与应对意义重大。基于西安地区1951-2012年近62年的实测降雨量资料,用Z指数法判定其旱涝等级,结合频率分析法、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法研究了旱涝灾害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温变化、太阳黑子数与ENSO事件对西安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62年来西安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繁,"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现象明显,且旱涝灾害往往交替发生。旱涝灾害演变在全时间尺度上存在5~7年和53年的显著周期,且呈暖湿化的趋势。旱涝灾害的演变与太阳黑子数目、ENSO事件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太阳黑子的极大、极小值年份前后和ENSO事件发生年份是旱涝灾害多发年份。  相似文献   

3.
超新星和中国旱涝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超新星是中国近500年里最严重旱涝灾害根源的观点。探讨了超新星引起的主要旱涝灾害应该比超新星的爆发时间晚上几十年才出现的机制;揭示了近五百年里银河系的三颗超新星(1572年超新星、1904年超新星、仙后座A超新星)出现后在中国都发生了很严重的先旱后涝灾害。根据超新星出现后中国旱涝灾害的特点,文章提出,中国近五百年里的7个最旱年和7个最涝年可能都是由超新星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诱灾因子对秦岭南北旱涝灾害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小娟  延军平 《灾害学》2009,24(3):57-60
运用旱涝指数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诱灾因子对秦岭南北旱涝灾害影响.研究表明:①秦岭南北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存在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太阳黑子处于峰年或谷年时关中与陕南地区形成旱涝灾害,且20世纪60-80年代太阳黑子数与旱涝指数呈负相关,80年代以来呈正相关;②厄尔尼诺年与秦岭南北旱涝灾害有一致性.1957-2006年50年中,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为15次,在事件当年和次年关中、陕南地区发生旱涝灾害概率分别为:75%与50%,且间隔6年以上的两次厄尔尼诺之间,必有一次干旱年和多雨年;③太阳黑子与厄尔尼诺对关中与陕南影响既具有一致性,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近130年来赣江洪水灾害事件重建与特征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赣江河漫滩相堆积剖面的415个样品,基于植物残体AMS-14C+137Cs/210Pb方法建立年代序列,利用粒度组份和粒度参数(包括平均粒径、粒度频数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等)指标,较高分辨率地辨识和重建了近130年来赣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序列,并将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赣江近130年来洪水沉积物分层明显,沉积物的粒度组份特征和粒度参数特征在洪水期和平水期模式下差异明显,可以很好的指示洪水灾害事件,并识别出1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灾害事件。MK检验与累积距平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和1977年附近发生过两次突变。1882-1911年和1943-1977年属于旱涝波动时期;而1911-1943年和1977-2014年则分别属于涝多于旱和旱多于涝的时期。小波分析表明,赣江流域旱涝变化以4年、16年、42年、74年为主要周期。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旱涝变化在11年尺度上与太阳黑子变化相关性明显,并且贯穿整个研究时段。2~8年尺度上赣江流域旱涝变化与ENSO事件相关性明显,可能与ENSO的2~7年周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951~1990年我国336个站逐旬降水量资料,采用服从Person Ⅲ型分布的旱涝Z指数,分析了40年来我国夏季风活跃期旱涝事件,揭露了夏季旱涝演变的事实。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王刚  肖伟华  路献品 《灾害学》2014,(2):142-148
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及水资源系统影响的角度剖析了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的驱动机制,从气候变化对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经济社会需水量等方面的影响梳理了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旱涝事件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导致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持久性旱涝事件;气候变化还可以通过影响地表覆被、土壤特性等下垫面条件加剧旱涝事件的风险;同时,气候变化还将影响经济社会需水量及过程,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8.
广西月尺度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我国南方旱涝并存、急转突变现象突出,因其灾害严重且难以预防,已成为当前亟待攻关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标准化前期降雨指数(SAPI)计算广西1961~2017年逐月旱涝急转指数(SDFAI),在讨论其阈值和适用性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旱涝急转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SDFAI在广西具有较准确的识别能力,其临界阈值为1.2(旱转涝)和-1.2(涝转旱),57年时段旱转涝(涝转旱)事件百分率为4.07%(2.5%);②广西旱转涝事件年内分配以4月最多(12.59%)、12月最少(5.24%),涝转旱事件则以6月最多(21.88%)、12月最少(1.34%);③广西旱转涝(涝转旱)事件的年际增(减)趋势均不显著,多重周期以2.93a(3.09a)为主,仅旱转涝事件在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④广西旱转涝(涝转旱)事件的年频次空间均值为0.49次/a(0.3次/a),空间分布均呈现由桂西北向桂东南逐渐减小的总体变化特征。该成果可为广西旱涝急转现象及其灾害成因分析、过程识别、信号诊断及预报预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由此造成气象灾害的数量日益增加。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的变化特征,能够为预测和预防极端事件灾害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法和R/S分析法,选取10个极端气温指标研究了宁夏近50年来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预测了未来该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情形。结果发现:全天极端高温天数、白天极端高温天数、夜间极端高温天数、生物生长季和夏季天数分别以0.76、0.48、0.67、0.35和0.29 d/a的趋势明显增加,而全天极端低温天数、白天极端低温天数、夜间极端低温天数和最大连续霜冻天数分别以-0.40、-0.25、-0.66和-0.30 d/a趋势显著减少,极端气温年较差也呈下降趋势(-0.02℃/a),且空间差异明显;除极端气温年较差外,其它各极端气温指标与年平均气温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年极端冷指标和极端气温年较差在未来将继续下降,极端暖指标在未来将继续上升;宁夏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流域夏半年旱涝概率时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Γ分布模式拟合区域降水百分率的概率分布,由此推求黄淮流域夏半年(4~10月)旱涝概率,并探讨该区出现各级旱涝概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相当的客观性,为旱涝灾害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各级旱涝概率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各地旱涝频发程度的区域特征和季节变动,揭示了大旱大涝灾害的脆弱区分布特点。文中推导的区域旱涝概率与Γ分布参数α的经验关系,为推断无资料地区旱涝概率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与中国旱涝灾害大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旱涝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用历史类比方法研究近500年我国历史冷朝时期的旱涝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建设发展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最后将两者叠加,勾划出全球变化和未来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旱涝灾害分布大势。结果显示:在未来稳定暖的时期,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及嘉陵江上游地区易涝,其中以东南沿海为甚;黄淮、华北、环渤海湾地区易旱,其中以黄淮为甚。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千年来水灾生成频率和强度的分析。认为两晋、南北朝时期和南宋、元、明、清时期是两千年来本区的主要水灾期。对照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气候变化、海面升降与长江口河道变迁关系,认为在本区水灾生成事件中,气候因素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当然,人类活动对本区水灾生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地区近百年来的旱涝灾害规律可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旱涝灾害的准60年、准35年和准11年的长周期变化与地球自转速度、地极移动和太阳黑子活动的3个周期变化基本一致。本地区气候系统的行为具有混沌特征。这是线性逼近和周期叠加预报方法难以得出灾害预报正确结果的原因,但气候系统半个月的确定性预测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人类与旱涝灾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留科 《灾害学》1995,10(3):87-91
本文以旱涝灾害与农业发展为主线,对人类与旱涝灾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全文由两部分组成:①探讨了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旱涝灾害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作用形式;②就旱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及其时间和空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赵玉 《灾害学》2014,(4):33-37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旱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分析了冲击的空间溢出和乘数效应。采用蒙特卡罗和分块Bootstrap技术模拟了Gamma、Rayleigh等分布假设下的旱涝灾害对各地区粮食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1粮食市场受到货币供给等经济因素和旱涝灾害的显著影响,旱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强度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2旱涝灾害对粮食市场的冲击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和反馈,从而一个地区旱涝灾害的冲击会扩散到距离更远的市场;3各影响因素空间溢出和反馈具有较强的区域特征,按照该特征可将中国粮食市场划分为5个区域性市场;4未来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各地区粮食价格指数波动幅度多位于2~8区间内,涨幅约为1%~3%;5未来东北和中部主产区的粮食市场受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大,而非主产区的粮食市场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旱涝灾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地区500年旱涝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出了以旱涝灾害指数作为鉴别干旱的指标,能较确切地反映出新研究范围内各年旱涝灾害程度。这对分析各年灾害程度、探讨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的变化规律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巢湖流域旱涝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媛  王心源  李祥  张广胜 《灾害学》2007,22(2):97-100
利用巢湖流域14个站点39年(1961~200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对巢湖流域汛期旱涝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旱涝灾害十分频繁,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等特性,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巢湖流域北部为易旱易涝区,西部为易旱区,东南部、南部是易涝区,中北部是不易旱易涝区。  相似文献   

17.
河南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河南1949~2003年的逐年旱涝灾害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采用年旱涝成灾面积的相对大小进行了旱涝年型等级划分,分析了旱涝灾害演变的基本特征;同时运用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旱涝灾害的转折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影响高于雨涝灾害,并具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旱、涝阶段的转折突变具有12年左右的周期,下一个旱、涝转折突变点可能出现在20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8.
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利用福建省60个气象站1960-2006年逐月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M ann-Kendall检验、正交经验分解函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福建省旱涝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近50年总体上向涝的趋势发展,SPI指数在20世纪60年代先升后降,至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80年代初发生短暂下降,此后持续上升,上升趋势一直持续到21世纪。(2)旱涝呈现阶段性变化,1960-1972年、2000-2005年为干旱发生频繁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则为雨涝频繁的阶段。(3)根据旱涝特征差异,福建省可划分为闽东南沿海、闽北、闽东与闽西等4大区域,4个区域总体上与全省具有相对一致的旱涝趋势,但在某些时段南北方向上的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4)福建省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以后旱涝变率最大,20世纪80年代初变率最小,且4个区域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旱涝灾害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70年代以来,由于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的出现,影响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特别是70年代以来非州萨赫勒地区出现的百年少见的严重旱灾,引起了许多国家和有关科学家们的关注。气候影响研究作为世界气候计划的四个子计划之一,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开展。我国气候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价工作于1985年在全国开展。但由于气候影响评价工作涉及的学科较多,它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目前还基本处在定性描述阶段。由于旱涝灾害对经济影响评价在气候评价中占主要地位,在此仅论述旱涝灾害及其影响评价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60-2012年宁夏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6,(1)
利用宁夏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降水、气温月数据,使用干旱指标SPEI,定义了干旱强度指数,对近50年宁夏及其4个气候区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960-2012年宁夏及四个气候区SPEI-12气候倾向率均小于0,干旱化趋势明显,干旱气候区干旱趋势大于半干旱气候区大于半湿润气候区。通过干旱强度指标确认强的干旱事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宁夏水资源公报》中的重大干旱事件能很好的对应,强干旱事件在空间上由1980年代之前的区域规模发展到全省规模且强度不断增强。近50年气候暖干化是强干旱增多的主要原因。ⅡC区、ⅡB强干旱事件主要受升温作用影响,ⅠB区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共同影响,ⅠA区主要受降水减少的影响。ENSO与宁夏强干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EL Nino事件的影响超过LA Nina事件的影响,ⅡC区、ⅡB受ENSO事件影响小,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交替发生对强干旱事件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