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1962-2012年陕西省延安市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和Morlet复数小波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地区近50a来,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都有上升趋势,冰日、霜日、冷夜、冷日数量呈下降趋势,夏日、热夜、暖夜、暖日呈现波动上升。由20世纪60年代至今,各类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天数平均增加了6.61 d。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日、热夜、冰日、暖夜都存在27a左右的周期,冰日、冷夜有5a左右或更短的周期。极端高温天数的增多会加大旱灾、森林和草原的防火压力,极端低温天数的减少易发生森林和草原的病虫灾害,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家庄市16个县气象站和石家庄市区气象站(简称石家庄站)1972-2012年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市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城市化对石家庄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极端高温事件多发中心位于石家庄站及西南部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多发中心位于东北部地区;大部分站点极端低温事件呈减少的变化趋势,而极端高温事件则呈增多的变化趋势。在年代际变化上,石家庄市的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而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则呈明显增多的趋势。除了冷昼日数突变不明显外,其它极端气温指数均在1990年前后发生了突变。城市化使得石家庄站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显著减少,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显著增多,四季中春季的冷昼日数和暖昼日数城市化影响最明显,夏季的暖夜日数城市化影响最明显,而冷夜日数的城市化影响在冬季最明显,且夜间和白天极端气温指数城市化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城市热岛效应的非对称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国十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峪  王凌  祝昌汉  张强 《灾害学》2004,19(3):76-80
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特别是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南方持续的高温热浪及伏秋连旱,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低温阴雨、秋汛、台风、局地暴雨等也较为突出.本文利用我中心气候业务系统所得资料,对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近50年北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58-2008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的几种主要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均具较大的年际变化特征,高温事件的分布为双峰型结构,1990年代以来为高温多发期,年极端高温强度及连续高温日数均有增加的趋势,低温事件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2)强对流天气事件如暴雨、冰雹、雷暴日数的下降趋势不明显,但强度有减弱的迹象,大风、沙尘暴、大雾事件下降趋势明显;(3)北京年酸雨日数上升趋势明显,酸雨pH值的变化表明污染日趋严重;(4)北京气候变暖突变发生前后某些极端天气频率和强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其突变点相差1~2 a间隔,表明极端事件对于气候增暖变化需要一个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桂林1981-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对桂林市近35年气候条件的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初步分析了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柑桔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5年来,桂林市的年平均气温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呈上升的趋势,以0.076℃/10年速度上升,进入1990年代后期,这种趋势明显加快,尤以春季升温最为明显,冬季次之;气温在1997年出现了突变,直接导致暖冬、35℃以上高温日数、≥10℃活动积温在1997年以后增多趋势显著。年降水量呈弱增多趋势,夏季增多最明显,春季呈增多趋势。气候变暖使柑桔虫害越冬基数增加,低温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的频率增加,使柑桔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对柑桔的产量、品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6.
2002年我国十大极端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昌汉  张强  陈峪 《灾害学》2003,18(2):74-78
2002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在1999-2001年连续少雨大旱之后,又发生了较大范围的干旱。另外,暖冬、高温、暴雨洪涝、低温阴雨以及暴雪等影响也较大。本文利用我中心气候业务系统所得资料,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利用华北农牧交错带及其附近3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最高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确定了极端高温事件的阈值,分析了华北农牧交错带极端高温日数和极端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2a来,华北农牧交错带极端高温主要集中于5-8月,年均极端高温日数为1 d,极端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9℃,两者分别从20世纪80和90年代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均存在25~30 a的显著振荡周期;极端高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海拔依赖性,极端高温日数有显著的代际变化特征,并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呈现两种不同的分布形态,极端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分布相对稳定;21世纪最初的12 a,华北农牧交错带各站点极端高温日数、极端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均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1960-2012年宁夏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6,(1)
利用宁夏19个气象站1960-2012年降水、气温月数据,使用干旱指标SPEI,定义了干旱强度指数,对近50年宁夏及其4个气候区强干旱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960-2012年宁夏及四个气候区SPEI-12气候倾向率均小于0,干旱化趋势明显,干旱气候区干旱趋势大于半干旱气候区大于半湿润气候区。通过干旱强度指标确认强的干旱事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宁夏水资源公报》中的重大干旱事件能很好的对应,强干旱事件在空间上由1980年代之前的区域规模发展到全省规模且强度不断增强。近50年气候暖干化是强干旱增多的主要原因。ⅡC区、ⅡB强干旱事件主要受升温作用影响,ⅠB区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共同影响,ⅠA区主要受降水减少的影响。ENSO与宁夏强干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EL Nino事件的影响超过LA Nina事件的影响,ⅡC区、ⅡB受ENSO事件影响小,EL Nino和LA Nina事件的交替发生对强干旱事件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2016年湖南油茶测产数据和同期临近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判识、气象灾害指标独立性检验和相关检验等方法筛选构建湖南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指标;采用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与油茶减产率乘积之和构建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基于1961—1990年、1991—2020年湖南500 m×500 m历史气象资料小网格数据和2021—2050年气候变化预估网格数据,分别统计各网格点气象灾害综合指数,绘制不同气候背景下油茶气象灾害综合区划图和油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影响湖南油茶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春梢萌动期低温多雨、盛花期低温阴雨、幼果期低温、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高温、果实成熟期阴雨,综合影响等级除高山区外,大部地区为气象灾害低影响区,对湖南大力发展油茶有利。通过该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较现有研究有了新的发现:(1)气象条件对油茶产量的影响需从当年追溯至上年的春梢萌动期;(2)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指标有效降水日数较降水总量更重要;(3)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高温;(4)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油茶气象灾害高影响等级在减轻,但中、低风险区范围明...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的气象灾害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出现了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阴雨、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和天气气候事件.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民政部收集的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对我国发生主要气象灾害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突出洪灾事件对新疆潜在气候转型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疆近250年来的水文突出事件——洪灾的分析人手,探讨了其与新近提出的可能气候转型期降水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小冰期末以来新疆存在5个比较明显的重大洪灾时段。每一个时段基本上都对应着降水偏多时期,同时也对应着比较明显的气候转折期,前两次对应气温下降降水减少期,后三次对应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洪灾灾情差异显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洪水及其灾害事件对气候(降水)变化响应较明显,表现出随着降水的增加,洪灾灾情加重、主要河流洪水洪峰流量突破历史极值的情况。这为气候转型观点的成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且还初步印证了前人有关气候转型初期自然灾害频发和洪水量级增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地区干热风灾害致灾因子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也是干热风灾害危害最重、影响最广的地区,本研究利用黄淮海冬麦主产区81个站点1961-2017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小麦成熟期和干热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在81个测站中,有23个成熟期提前趋势显著或极显著,但大部地区成熟期变化趋势不显著,有63%的站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干热风致灾因子达标日数和相似系数的分析表明,达到干热风灾害阈值的概率依次为14:00风速>14:00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是形成干热风的主要限制因素,轻干热风的发生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起主要作用,重干热风则是高温胁迫起决定作用,低湿条件使胁迫加重,风速只起辅助作用。揭示了该地区干热风危害总体减轻的气象条件基础,即干热风3要素表现为最高气温略降、14:00相对湿度略增、14:00风速明显减小的特征,3要素均向有利于减轻干热风发生的方向变化,对于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是有利的。但灌浆成熟期内最低气温的显著升高,意味着气温日较差减小、小麦夜间呼吸消耗增大,对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异常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冷 《灾害学》2000,15(4):61-65
1999年,我国先后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风雹、沙尘暴、雪灾和冻害等多种气象灾害,特别是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除上述气象灾害外,本年度还出现了冬暖,夏凉、春寒、倒春寒、夏季高温和秋老虎等异常气候事件,本文主要是几种主要气旬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不同分辨率建立了近二千年和近五百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曲线。得出近二千年我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在11世纪前低处于低发时期,11~12世纪灾害迅速增加,以后通过两峰两谷于19世纪进入灾害群发时期。近五百年,17世纪和19世纪中叶后为两个灾害群发时期。上述灾害群发时期都发生在数百年气候变化暖的背景下的暖期和冷的背景下的冷期。另外在气候转折时期,我国重大气象灾害也群发。根据上述关系,估计现今至2030~2050年,具有灾害群的气候变化背景,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将群发,特别是洪涝与风暴潮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对于大面积干旱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辽宁气候变化及若干气象灾害的事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省1961~2005年39个气象观测站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采用沙道夫干湿指数分析了辽宁省近45年的旱涝变化趋势;同时研究了辽宁省夏季低温冷害和沙尘天气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5年来辽宁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5年来辽宁的干旱有增加趋势、洪涝减少,夏季低温冷害明显减少,沙尘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关性,但目前要确切地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强度和出现频率的影响还很困难。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在千年尺度上,长江流域的大旱和气候变冷成正相关,而长江流域的大涝以及黄河流域的大旱和大涝与气候冷暖过渡期成正相关;2.在百年尽度上,近1042年来,共出现281次全国性大旱和大涝,平均每百年出现27次,在地域分布上以南涝北旱为主;3.就百年至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言,气候冷冷组合期(1301~1900)易发生全国性大涝,而冷暖组合期(950~1300年,1901~1991年)易发生全国性大旱。总的来说,冷冷组合期的大旱大涝发生频率明显大于暖期,但不同地区有差异;4.在其它影响方面,台风、地震与海啸灾害在冷暖组合期(20世纪)均有比冷冷组合期(14和19世纪)多的趋势。因此,气候变暖将使防灾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7.
姬兴杰  朱业玉  顾万龙  潘攀  竹磊磊 《灾害学》2012,27(3):59-63,68
基于河南省109个气象站1971-2010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0年河南省夏季≥35℃、≥38℃和≥40℃高温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可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省夏季3个等级高温日数在空间上呈现出豫西北高海拔和豫东南低海拔地区较多,其它地区较少的分布特征,高值中心位于豫西地区的偃师附近,在时间上无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但是在年代间呈现出“多-少-多”的变化特征,最近10年夏季高温日数最多;从各台站趋势变化的空间分布看,豫西北海拔较高地区台站呈增加趋势的较多,豫东和豫西南台站呈减少趋势的较多.夏季平均气温和≥35 ℃(r =0.58,n=4360)、≥38℃(r=0.39,n=4360)以及≥40℃(r=0.27,n=4360)高温日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未来河南省高温日数将可能进一步增加,特别是≥35℃的高温日数.  相似文献   

18.
尹宜舟  高歌  王国复 《灾害学》2021,(2):19-23,29
该文拓展了面向气象灾害损失评价的灾体模型,使得其适用性增强。基于新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损失及总损失年景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存在极端偏重灾害损失年景的有暴雨洪涝(2003、2010年)、台风(2005、2006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2005、2008年),另外各气象灾害偏重及以上的年景主要分布在2003-2013年,2014-2018年相对灾体量指数平均值较2003-2013年(不含极端年份)偏少65%~90%;在气象灾害总损失年景评价中增加考虑倒塌房屋和饮水困难人口两个损失要素后,评价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评价结果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沙尘暴与气候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次年际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次与北方大风日数的分布在空间上并不完全一致,沙尘暴的发生频次受区域特征条件影响较大;(2)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呈现减少的趋势,与我国北方温度持续升高,夏季降水量有所增加的趋势有着较好的一致性;(3)我国北方沙尘暴频次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点说明降水和温度通过改变地表植被、土壤等特征,影响着区域沙尘暴发生的风险等级。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沙尘暴风险评估和建立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