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风环流与亚洲季风交互控制下的青海湖流域,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该区广泛分布的黄土记录了古环境古气候信息,但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沉积模式和沉积连续性尚不明晰。本文以青海湖西南的黑马河黄土剖面(HMHW)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密度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测年,结合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指标探讨其环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黑马河黄土的沉积模式以快速堆积为主,集中于较冷的末次冰消期(13—12 ka)和晚全新世(~2 ka);(2)早中全新世(11—4 ka)存在~7 ka的沉积间断;(3)黑马河黄土剖面(HMHW)的土壤粒度组分,以体积占68.68%的粉砂为主,砂次之,黏粒最少;整个剖面的平均粒径和亮度低值对应古土壤层,高值对应黄土层;磁化率的最大值在115 cm处为74.30×10 ?8 m 3·kg ?1,110 cm处的OSL年代为(1.52±0.16) ka,指示晚全新世(~2 ka)有古土壤发育。  相似文献   

2.
冰川与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保护等有着密切关系。根据前人测得的嘎尔琼沟冰碛物10Be暴露年龄,以及冰川塑性流动理论重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3)以来12次冰进期古冰川表面高程和厚度分布,并分别运用积累区面积比率法(accumulation area ratio,AAR)和面积-高程平衡率法(area altitude balance ratio,AABR)重新估算各期冰川作用的平衡线高程(equilibrium-line altitude,ELA)。结果显示:(1)该冰川面积从MIS3时期的18 km2减少为现在的7.5 km2,小冰期(Little Ice Age,LIA)以来锐减;(2)冰川体积从MIS3时期的1.909 km3减少为现在的0.703 km3,缩减1.206 km3;(3)ELA自MIS3以来上升296 m或227 m,MIS2早期以来上升220 m或178 m,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LGM)以来上升206 m或169 m,早全新世以来上升169 m或144 m,新冰期以来上升113 m或108 m,LIA以来上升79 m或85 m。通过区域对比发现,从30 ka BP开始,青藏高原总体上趋向干旱化,嘎尔琼沟冰进规模逐次减小是对干旱化气候背景的响应。新冰期研究区冰川萎缩速度加快,可能与青藏高原季风在同时期的显著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他念他翁山流域仁措湖地区的花岗岩风化晕生长模型与侵蚀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定量了仁措湖地区花岗岩暴露年代。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花岗岩风化晕平均生长速率为4.88 mm? (10 ka) ?1;平均侵蚀速率为2.15 mm?ka?1。通过此模型对仁措湖地区的年代进行计算,得出该地区花岗岩风化时间约为(236±88)— (19834±1560) a。结合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terrestrial in situ cosmogenic nuclide,TCN)测年原理,推算出青藏高原花岗岩冰川沉积物至少侵蚀速率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为(2.61±0.05) mm?ka?1、青藏高原东南部为(3.43±0.70) mm?ka?1、青藏高原中部为(3.42±0.34) mm?ka?1、喜马拉雅中部为(3.71±0.72) mm?ka?1、高原西部为(3.14±0.52) mm?ka?1、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为(3.36±0.67) mm?ka?1、帕米尔高原东部为(3.45±0.59) mm?ka?1、帕米尔高原西部为(3.11±0.41) mm?ka?1、天山为(3.63±0.53) mm?ka?1,恢复后整个青藏高原的TCN测年精度提高了10%左右。  相似文献   

4.
文艳  单保庆  张文强 《环境科学》2021,42(6):2839-2847
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低温期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分析沉积物孔隙水中无机氮扩散通量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白洋淀表层水总氮(TN)平均浓度范围为4.83~8.23 mg·L-1,氨氮(NH4+-N)平均浓度维持在0.21~0.34 mg·L-1之间,硝氮(NO3--N)平均浓度在0.01~2.75 mg·L-1之间.TN污染较严重,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在681~4365 mg·kg-1之间,其中有机氮(TON)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氮比例61.6%~93.1%.NH4+-N为无机氮(TIN)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范围为28.9~116.3 mg·kg-1,NO3--N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值范围为5.2~23.7mg·kg-1.低温期白洋淀0~30 cm沉积物孔隙水中NH4+-N浓度是上覆水中的3~16倍,呈现逐渐累积趋势.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和NO2--N扩散通量范围分别为-0.55~4.09、-1.44~3.67和-0.88~0.04 mg·(m2·d)-1,冬季低温期仍具有潜在释放风险.低温期沉积物中积累大量的NH4+-N,可能会在温度升高后影响白洋淀上覆水体水质.因此研究低温期白洋淀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内源释放风险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和认识浅水湖泊内源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淄博市寨里镇佛村黄土剖面(FC剖面)进行粒度、磁化率及色度等沉积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FC剖面6个光释光样品年龄结果介于3.02±0.45—100.99±13.58 ka,说明FC剖面是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沉积物;(2)根据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特征,并与伊犁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对比,可判知FC剖面为风成沉积物;(3)FC剖面磁化率与色度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较好指示了黄土沉积时的冷暖干湿变化;(4)根据粒度中值粒径(Md)、低频磁化率(χlf)、土壤颜色(L~*,a~*)、环境敏感组分(56.23—112.20μm)等气候代用指标并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将FC剖面划分为5个部分,分别对应于深海同位素MIS1—MIS5时期。1、3、5部分分别对应MIS1、MIS3早期、MIS5阶段,夏季风强盛,气候较暖湿,发育古土壤;2部分对应MIS2和MIS3中晚期阶段,4部分对应MIS4阶段,冬季风强盛,气候较干冷,堆积黄土。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市政污水效率较低的问题,借助复合絮凝剂加速污泥沉降的特性,考察了常规运行模式(M1,阶段Ⅰ)、原水与部分出水混合进水的运行模式(M2,阶段Ⅱ~Ⅳ)、缺氧回流型运行模式(M3,阶段Ⅴ)对SBR反应器脱氮除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2模式的阶段Ⅲ(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 h)~阶段Ⅳ(HRT为8 h,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均为20 μL·L-1),控制组与实验组的TP去除负荷分别从8.0、12.3 g·m-3·d-1上升到21.9、26.4 g·m-3·d-1,表明高水力负荷有利于聚磷菌发挥作用,投加复合絮凝剂进一步提升了磷的去除能力.在3种模式中,M3模式处理效率最高,实验组沉淀时间为5 min,其出水COD、NH4+-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6、0.28、15.7、0.18 mg·L-1,相应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9%、67%、98%,除TN外,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遗址是由于黄河下游洪水快速掩埋而保存的汉代文化遗址,是研究黄河流域历史气候变化与古河道变迁的理想载体。近年来,石英的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成沉积物的定年。本文选取三杨庄文化遗址区的一个深度为10.40 m 的剖面,使用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剂量(SAR)法OSL 技术测量了该剖面的8个样品的年龄,建立了剖面年代标尺,并与前人测得的加速器质谱(AMS)14C年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1)三杨庄剖面年龄分布在约12.43 — 1.21 ka,沉积于整个全新世时期,剖面沉积速率波动幅度较大,在约3.91 — 3.15 ka(深度9.60 — 5.00 m)沉积速率很快,而3.91 ka 之前的早 — 中全新世时沉积速率较慢;(2)剖面深度8.60 — 5.00 m,14C年代相对OSL 年代出现严重高估,高估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由约2 ka 变化到约7 ka,推断三杨庄剖面14C年代的高估可能是由于碳库效应的影响;(3)三杨庄剖面细颗粒石英OSL 测年结果指示细颗粒石英在河流-洪积相沉积物测定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湾潮滩作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磷形态、有机磷细菌数量及理化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揭示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磷形态分布及转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杭州湾潮滩湿地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总体表现为7月最高(38. 59~104.74 mg·kg-1·h-1),2月最低(8. 21~40.61 mg·kg-1·h-1),且各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植被型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差异总体表现为芦苇(39.72~104.63 mg·kg-1·h-1)>互花米草(32.18~73.23 mg·kg-1·h-1)≈海三棱藨草(9.68~83.48 mg·kg-1·h-1)>光滩(8.21~49.50 mg·kg-1·h-1),其中光滩与其他类型土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无机磷形态中的可交换态磷(Exch-P)、铁/铝结合态磷(Fe/Al-P)及钙结合态磷(Ca-P)的含量均表现为:5月>7月>10月> 2月,5月与2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有机磷形态中的活性有机磷(L-P)的含量动态变化为:7月>5月>10月>2月;中等活性有机磷(ML-P)的含量表现为:2月> 5月>10月>7月;非活性有机磷(NL-P)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细菌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8,p<0.01),有机磷细菌是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无机磷组分中的(Fe/Al)-P(r=0.39,p<0.05)、 有机磷组分中的L-P (r=0.37,p<0.05)、NL-P(r=0.31,p<0.05)呈正相关,潮滩湿地土壤中的NL-P是生物有效磷的潜在磷源.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枸杞枝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效能,采用甲醇(体积占比分别为0、20%、50%、100%)-水-NaOH (0.01 g·mL-1)体系(分别简称为0组、20%组、50%组、100%组)对枸杞枝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原枸杞枝的静态释碳、改性前后枸杞枝的静态反硝化特性、表面形态和脱氮动力学.结果表明,原枸杞枝释碳过程同时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Ritger-Peppas方程;第I阶段(1~3 d)为碳源快速释放期,第II阶段(4~21 d)为碳源稳定释放期;改性后枸杞枝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占比增加了8.7%~35.2%;不同甲醇-水-NaOH体系改性枸杞枝平均反硝化速率依次为20%组>50%组>0组>100%组>对照组,20%甲醇-水-NaOH组反硝化速率最高(0.76 mg·g-1·d-1),表明20%甲醇-水-NaOH (0.01 g·mL-1)是枸杞枝改性的最佳条件;改性后的枸杞枝表面结构粗糙、不规则且有大量的孔洞产生,适合脱氮微生物附着生长,其反硝化脱氮过程符合Monod动力学方程(R2=0.96).  相似文献   

10.
金丁剖面MIS3阶段黄土地层记录的温湿气候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北部金丁镇马兰黄土中磁化率、Rb/Sr、全铁含量(TFe)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等气候指标测试分析,并结合光释光年代学数据,着重地探讨了金丁剖面黄土地层记录的MIS3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金丁剖面MIS3阶段总体气候特征温湿,冷暖气候频繁波动,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阶段:51.6~44.9ka B.P.,弱温湿;42.0~39.9ka B.P.,中等温湿;37.4~27.8ka B.P.,相对强温湿;以及44.9~42.0ka B.P.和39.9~37.4ka B.P.两个冷干期。金丁剖面MIS3温湿气候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认为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增加导致的增温作用更直接,而高纬驱动与低纬过程耦合作用机制尚待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The chronology, sedimentary history, and paleoecology of the Tarija Basin (Bolivia), one of the richest Pleistocene mammalian sites in South America, are revised here based on a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including stratigraphy,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paleontology, isotope geochemistry, and 14C geochronology.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a Middle Pleistocene age for this classic locality. We have been able to obtain a series of 14C dates encompassing all the fossil-bearing sequences previously studied in the Tarija Basin. The dated layers range in age from about 44,000 to 21,000 radiocarbon years before present (BP), indicating that the Tarija fauna is much young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Glacial advances correlated to marine isotopic stages (MIS) 4 and 2 (ca. 62 and 20 ka BP, respectively) are also documented at the base and at the very top of the Tarija–Padcaya succession,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Bolivian Altiplano was not dry but sustained an ice cap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results of this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enable us to redefine the chronological limits of the Tarija sequence and of its faunal assemblage and to shift this paleontological, paleoclimatological, and paleoecological framework to the time interval from MIS 4 to MIS 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铜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学数据,利用Na/K值、CIA(化学风化指数)、A-CN-K三角图、Bc(退碱系数)、Ki(残积系数)、Rb/Sr值和Ba/Sr值等指标,探讨了该地区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Na/K、CIA和A-CN-K三角图等分析指示铜川剖面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处于初等化学风化作用阶段。(2)Bc、Ki、CIA、Rb/Sr和Ba/Sr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同黄土-古土壤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较好的记录了铜川地区11.4~1.5 ka B.P.间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11.4~10.2 ka B.P.气候寒冷干燥;10.2~9.1 ka B.P.温度逐渐上升,气候略温偏干;9.1~4.4 ka B.P.气候温暖湿润;4.4~1.5 ka B.P.气候逐渐转为冷干。(3)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记录的铜川地区全新世最适宜期为9.1~6.0 ka B.P.,并且在6.0~5.0 ka B.P.期间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恶化事件。  相似文献   

13.
Laschamp地磁场漂移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42kaBP)已通过相对独立的同位素定年手段确定,并被证实具有全球性特征.但这一事件在我国马兰黄土地层中的记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本文初步对比了最近发表的黄土高原洛川剖面mBe4L录的Laschamp漂移信息和前人根据该44面古地磁参数异常结合Heinrich冷事件所确...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内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太湖 2 0 0 1~ 2 0 0 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 5个主成分 ,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 ,分别为 :水体营养指数 (F1)、富营养化指数 (F2 )、水体溶解氧指数 (F3 )、水体色度指数 (F4)和水体酸碱指数 (F5 ) ;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室内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 ,得到了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 (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 )下的起动流速 ,并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给予了验证 ,最后得出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 :3 7.9cm·s- 1 ,46 7cm·s- 1 ,5 9 8cm·s- 1 .通过考察上覆水中TN、TP浓度的变化 ,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 .并将太湖水量水质的同步监测资料应用在数学模型中 ,解决了以往模型中底泥释放率取为常数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系统,对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花生和油菜6种农作物秸秆采用不同燃烧状态(阴燃和明燃)进行实验室模拟燃烧,分析PM_(2.5)的排放因子及其碳质组分和水溶性离子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烧状态对秸秆PM_(2.5)的排放因子、碳质组分和水溶性离子的排放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农作物秸秆PM_(2.5)排放因子范围在阴燃和明燃时分别是11.45~23.84 g·kg~(-1)和4.51~12.15 g·kg~(-1).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排放因子范围阴燃时分别是5.03~11.04 g·kg~(-1)和0.94~2.70 g·kg~(-1),明燃时分别是1.55~6.02 g·kg~(-1)·kg~(-1)和1.04~2.11 g·kg~(-1),阴明燃具有显著差异且阴燃高于明燃.此外,OC/EC、OC/PM_(2.5)和EC/PM_(2.5)在不同燃烧状态均具有显著差别,可作为区分阴明燃的指标.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组分阴燃时为K+(1.011 g·kg~(-1))、Cl~-(0.712 g·kg~(-1))、F~-(0.182 g·kg~(-1)g)和SO_4~(2-)(0.166 g·kg~(-1)),明燃时为K+(0.457 g·kg~(-1))、Cl~-(0.271 g·kg~(-1))、SO_4~(2-)(0.086 g·kg~(-1))和F~-(0.048 g·kg~(-1)),且阴燃条件更有利于离子的排放.此外,水溶性离子的相关性也因燃烧状态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研究了全新世中国东北地区哈尼泥炭地的碳积累速率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综合多指标腐殖化度、有机碳含量、干容重和纤维素碳氧同位素重建了哈尼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历史,并且基于定年、有机碳含量和干容重得到碳积累速率数据。哈尼泥炭时间加权平均碳积累速率28.3gC/(m2·a)。B/A暖期后期温暖湿润气候有利于碳积累,出现碳积累高峰。相对寒冷的新仙女木期碳积累速率有所降低。温暖湿润早中全新世虽有高泥炭分解,但高初级生产力还是占据主导作用,出现高碳积累速率。期间有两次火山碎屑层扰动了泥炭发育,导致碳积累速率下降。高碳积累速率一直持续到4ka BP左右大暖期结束。4.0~1.6ka BP太平洋季风减弱,泥炭表面偏干,加之降温导致低初级生产力,最终导致此阶段碳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之后季风不断增强,碳积累速率也随之增加。八次IRD降温,小冰期和新仙女木降温在哈尼都是冷湿气候组合。冷湿气候虽使有机物分解降低,但更大程度的抑制了初级生产力发展,导致低碳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铁氧化物交互作用对黄土中砷活化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谢芸芸  陈天虎  周跃飞  谢巧勤 《环境科学》2013,34(10):3940-3944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地下水砷超过饮用水标准问题,迫切需要深入认识和理解高砷地下水形成机制.在分析黄土中砷的含量、赋存状态基础上,以乳酸钠为有机碳源,开展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铁氧化物交互作用影响黄土中砷活化迁移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中砷含量在23~30 mg·kg-1,变化范围很小.砷主要以吸附态、铁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形式存在,平均值分别为10.57 mg·kg-1(占总砷37.76%)、10.12 mg·kg-1(占总砷36.15%)、7.19 mg·kg-1(占总砷25.69%);当水中存在有机物形成缺氧环境时,厌氧微生物异化铁还原菌(DIR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直接或间接还原铁氧化物引起部分铁氧化物分解,导致吸附态和铁氧化物结合态砷部分释放到地下水中,引起地下水中砷升高,砷释放量主要与水中有机物浓度有关.研究表明,当有机物浓度达到100 mg·L-1时,固液比为1∶10,在土著微生物作用下,砷浓度可以达到15μg·L-1;接种DIRB和SRB以及两种微生物同时存在都有明显的促进黄土中砷活化迁移的作用,水中砷浓度可以达到40μg·L-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北盆地周奋剖面沉积物进行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比值、磁化率等指标的分析,结合年代数据,重建了苏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序列.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苏北盆地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经历了2个阶段:阶段Ⅰ:39.6~30.3 cal ka BP期间,气候整体相对湿润,同时也存在冷干波动;阶段Ⅱ:30.3~18.6 c...  相似文献   

19.
将熟化时间为24个月和2个月的庭院垃圾分别用于建设0.9 m厚的1#和2#两个生物覆盖层单元,并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野外试验,以验证庭院垃圾能否作为生物覆盖层材料用于减少垃圾填埋场甲烷的排放,以及利用同位素和质量守恒方法量化生物覆盖层对垃圾填埋场甲烷的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两个生物覆盖层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在建设初期达到整个观测期的最高值,分别为(141±10)g·m-2·d-1和(197±27)g·m-2·d-1,随后生物覆盖单元的甲烷氧化能力随季节交替降低至18~120 g·m-2·d-1和23~70 g·m-2·d-1.试验的中后期,在两个生物覆盖单元中均观测到明显数量的甲烷产出.试验结果表明24个月和2个月熟化时间的庭院垃圾作为生物覆盖填料,均具有较好的甲烷减量化能力,但所含不稳定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会造成额外的甲烷释放.除此之外,在利用质量守恒方法量化甲烷氧化率时,忽略非甲烷氧化菌的呼吸作用会高估庭院垃圾对甲烷的减量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