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模式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编者按 污染场地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构成了对人类和环境的严重危害,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并制定污染场地分类及管理体系.本文介绍了国外污染场地分类管理模式,尤其是对加拿大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欧美国家污染场地管理现状,分析了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污染土壤治理投入等方面同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场地修复条件以及土地利用功能,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污染场地管理程序和污染场地管理亟待开展的工作.指出了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的三元结构的完善是破解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难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污染场地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环境监测、场地修复等多个环节,涉及多类型信息管理、多种模型应用和多属性决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在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WebGIS的污染场地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相对于前期开发的单机版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采取的是B/S模式,用户无需安装客户端或者配置系统环境,并可以在互联网上调用免费的空间地图服务。该系统保留了原系统的基本功能,并在流程设计和人机交互方面作了显著改进。该系统最突出的2个特点是易用性和共享化,但在示范工程数据库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决策支持系统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与环境监管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问题包含很多环节,涉及信息量大,采用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污染场地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全面了解欧美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我国科学开展与实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具...  相似文献   

5.
决策支持系统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问题包含很多环节,涉及信息量大,采用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污染场地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全面了解欧美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我国科学开展与实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两个应用广泛的污染场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对一些常用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比较,据此提出我国开发污染场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需要考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分类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是目前各国在消除POPs危害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POPs污染场地成因、特点和现有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将POPs污染场地分成生产企业型、流通领域型和PCBs电力设备封存拆解型三类,针对三类不同的污染场地特点,明确了各自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由于粤港澳在政治制度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珠三角9市内部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管理能力的差别,大湾区各地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特点,对加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大湾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香港和澳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监管对象、污染评估与整治程序等的特点,对其风险管控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针对土地规划、政策反馈、信息公开及联盟机制探索等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总体来看,香港及珠三角部分地市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且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点,但随着污染场地的进一步开发再利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将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互相借鉴和充分学习,加强大湾区2区9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再利用与高效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场地污染治理实践中,单一的修复技术或修复模式通常难以满足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治理成本与时间周期、土地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要求,组合技术与集成模式的探索应用具有必要性。文章从场地污染治理的处置方式、技术组合、修复模式三个层面出发,对焦化行业等典型有机污染场地治理技术和修复模式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相比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更适用于大型污染场地,原异结合修复方式更易满足场地条件、经济成本等要求。基于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的焦化场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对原位修复技术集成联用进行了有效探索,文中按照污染场地高、中、低风险类型,对多项修复技术的组合应用案例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对风险管控与修复模式的集成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构成了对人类和环境的严重危害,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并制定污染场地分类及管理体系。本文介绍了国外污染场地分类管理模式,尤其是对加拿大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提出了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的污染场地数量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污染场地管理,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系列污染场地管理标准文件,但我国的污染场地标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调查评估导则缺乏支撑性技术标准、修复过程标准严重缺失、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以及后期风险管理忽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污染场地标准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建立进一步开展场地高精度调查、层次化风险评估、修复全过程管理及后期风险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以期推进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Environmental managers at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oD) installations oversea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contaminated sites at these installations with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or the risk posed by the site. In this regard, DoD managers overseas encounter a situation quite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faced by decision makers in the U.S. who are managing brownfields. Innovative site characterization and risk-based decision-making methods, which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for expeditious application at brownfield sites in the U.S., may also be appropriate for application at overseas DoD sites. In this paper,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used by DoD decision makers to evaluate and rank innovative site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risk-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s, for use at installations in Korea.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sites with high potential risk the decision makers preferred site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that produce data of high quality and a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credible risk-based remediation goals. This study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pplying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and risk management to poorly characterized contaminated si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resources for remedial actions may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12.
复杂污染场地的风险管理挑战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介质的非均质性、污染物形态归趋变化的复杂性是导致复杂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基于侵入式采样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等高成本调查技术无法理想反映复杂场地的真实污染分布,简单的定值风险评估结果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线性化场地管理技术体系不能适应复杂污染场地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二精一优"的场地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体系,即:①基于"有效数据理论"的定量测试与半定量实时监测技术相结合的精准调查技术;②基于污染物形态归趋规律,综合采用基于生物有效性、多证据和概率分析等多种手段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技术;③动态调整优化的非线性场地风险管理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3.
风险评估是污染地块管理的核心环节,基于风险的管控策略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风险评估过程中暴露情景构建、暴露模型表征和暴露参数选用等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而层次化风险评估(Tiered Risk Assessment)通过迭代方法可有效平衡评估不确定性、结果准确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为污染地块提供了经济高效的风险管控思路.因此,为强化对层次化风险评估的理论认知并推动其在污染地块风险评估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污染地块层次化风险评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污染物环境行为的暴露情景构建、暴露模型表征及参数本土化调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层次化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层次化方法在污染面积较大、污染状况复杂的大型污染地块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相较于传统风险评估,这一方法可提高结果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避免过度修复.基于现实假设构建暴露情景和优化暴露模型、耦合不确定模型评估及参数本土化调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此,结合我国污染地块风险管理的政策要求及现状,提出层次化和精细化的风险评估在污染地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建议.未来可从内涵演变、...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的非均质性、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多样性、修复技术应用的局限性等原因,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修复时间和资源的消耗与修复预期不匹配等问题,对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和场地再开发利用带来压力. 美国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技术不可达性的概念,推行了技术不可达豁免政策,将技术不可达评估纳入地下水修复管理程序中,并提出适应性管理、低风险结案、长期监测等一系列管理要求,以保障场地修复后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 我国尚未建立技术不可达情景的应对措施和技术体系,在复杂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中仍存在修复目标、修复周期、修复效果评估周期等各方面的挑战. 本文围绕地下水修复的技术不可达性,借鉴美国污染场地管理经验,提出了修复技术不可达情景下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修复过程跟踪管理技术体系、适时开展残留污染物风险评估、严格落实污染场地后期管理等建议,以期为保障修复后场地再开发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The surface finish is critical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optics, micro-fluid flow and mechanical assembly, in which optical lenses, fluidic channels and rotating components are all required to be smooth. However, the stair-stepping effect is well known in the layer-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in which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s approximated by a set of two-dimensional layers. Consequently the fabricated surfaces have poor surface finishes especially those that are close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In this paper, a novel approach for achieving improved surface finish is presented for the mask-image-projection-based stereolithography (MIP-SL) proces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arameter characterization are presented for the developed methods. Accordingly, the process planning and calibration approaches for fabricating smooth up-facing surfaces in the MIP-SL process have been developed. Multiple test cases based on various types of curved surfaces have been performed. A comparison of the build result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es illu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ethod.  相似文献   

16.
The fate of Norse farming settlements in southwest Greenland has often been seen as one of the great mysteries of North Atlantic colonization and expansion.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remains in the permafrost of the area of the Western Settlement, inland from the modern capital Nuuk, allowed very detailed study of the phases of occupation.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house floors and midde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d from insect remains were abstracted and identified in the laboratory.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new paleoecological approach principally examining the fossil fly faunas from house floor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provide contrasting detailed pictures of the demise of two neighboring farms, Gården under Sandet and Nipaatsoq, one where abandonment appears as part of a normal process of site selection and desertion, and the other where the end was more traumatic. The level of detail, which was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the dipterous (true fly) remains, exceeds all previous work and provides insights otherwise unobtainable.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质,通过系统研究筛选混凝剂及优化混凝过程来达到高效去除污染物,以提供经济合理的水处理工艺途径.结果表明:新型药剂具有显著提高出水水质的性能,改善了沉淀后水体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提高了过滤效率.同时表现出明显优越的去除有机物能力,传统工艺TOC去除大约在9%~11%,而新型药剂则可以达到17%~20%.应用树脂分离分级对不同有机物表征的结果也得到进一步证实.原水的TTHMFP为20.98μg/L,而原有工艺为11.01μg/L,使用新药剂后仅为6.40μg/L.使用新药可以明显节约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水溶液中4-氯酚在光照下的矿化和聚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志勇  王文华  彭安  曹福苍 《环境科学》1998,19(6):45-48,51
在光照条件下,4-氯酚溶液浓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O2的释放表明在4-氯酚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矿化作用,通过光子相关光谱表征,确定反应体系存在聚合作用,聚合物具有荧光性。对反应体系进行UV、IR光谱表征,表明这一过程中存在腐殖化作用,有类腐殖质生成,聚合化与矿化相比较,前者是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19.
风险全周期管理是推进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有效实现地块安全可控的重要方式.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全球履约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汞污染地块的风险预防与管控能力,该文对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深入分析污染地块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地块风险源头-暴露途径-环境受体3个核心风险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经验,构建出适用于此类污染地块的风险全周期分类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根据土壤与地下水风险管控标准评价地块污染水平,并结合地块敏感目标和暴露途径等暴露情景对地块进行分类管控决策.通过对工程修复、风险管控、制度控制等进行多技术有机耦合,可实现对汞污染地块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即在风险产生、风险发展与风险消褪的各个环节,分别施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及长期管理措施,有效遏制地块新增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污染地块风险的安全可控.该技术体系存在如下特征:1)基于风险的管理决策可以反映地块管理的科学内涵;2)分类风险管控策略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最大的管控净效益;3)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本理念,实现“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的场地环境精准调查应用案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可以尽可能准确地表征场地实际污染空间分布和赋存状态,有效支撑后期场地精准修复或风险管控工作.本文以京津冀地区某氯代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识别、场地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各阶段分别构建针对性的场地概念模型.采用薄膜界面探测器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现场快速筛查设备的应用,辅助确定了潜在污染源和重点调查区域;同时针对部分位置大量检出氯代有机物代谢产物氯乙烯,判断该场已经发生较为明显的污染物生物降解现象.通过选取典型钻孔和剖面进行降解指示性产物和组分图谱分析,并结合地下水中氯代烃厌氧生物降解潜力综合评分达到22分的结果,判断该场地具有较强的厌氧生物降解能力.这种逐级优化形成针对场地污染调查的全周期场地概念模型,为精准地掌握该场地实际污染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