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通过视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效率和质量与照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而且人维持基本的视觉功能也依赖于照明,因此照明条件是作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分析光环境中影响人的工作效率与心理舒适度的因素的各种可能状态与光环境质量的关系,参照建筑行业的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对煤矿井下综掘工作面照明环境进行了评价,从而确立了两个工作面照明环境的质量等级,并据此提出了改善井下照明环境的措施。该研究可对煤矿井下其他作业地点的光照环境评价与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化学性爆燃的三要素,通过对航空供氧保障作业中导致燃爆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构建了层次结构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4类因素实施定量评价,确定各因素在导致燃爆事故中的重要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航空供氧保障作业燃爆事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1意识指导行为,行为来自意识1.1有安全意识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如在当前的化工企业中,虽然各类作业人员文化层次较高,也都经过三级安全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经历,但各类事故发生频率仍然较高。我认为构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有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争强好胜,为露一手...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环境管理中正确实施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4001标准中环境的定义和概念中包括了人的因素,因此,人本身就是环境的主体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劳动时各种因素(包括安全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伤害)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对人员的保护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的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时,必须涉及到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事故,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是能量不正常选散的结果。以系统工程考虑,事故是由于人、机器设备以及作为环境条件的物质,违反系统目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构成事故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当人的因素(人的差错)和物的因素(设备故障)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二者中“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唯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他又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以统计数字分析,在人的因素当中,安全意识的淡薄在伤亡事故发生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就是笔者所提问题的所在。下面.以山东地矿局19…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油田开发的类比事故调查及资料分析,结合大庆太19区油田开采的实际情况,事故风险主要来自于钻井(井下作业)天然气集榆管线以及站场等工艺环节,危险其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腐蚀环境、误操作、设备缺陷、施工及人为破坏等问题。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不论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还是自然灾害,其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原油、天然气或含油污水的泄漏及火灾爆炸事故,并产生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因此采取风险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居住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乌鲁木齐市“九点阳光”小区为例评价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视觉环境。综合“公众参与-平衡”和“环境-判别调整”的评价方法,以13个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评价其视觉环境和各要素等级,将相关和回归分析运用于数据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建筑布局、景观小品、植被类别、水景与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视觉环境显著相关,而山石、阶梯、树池、娱乐设施、小区照明对其影响不显著;市政设施、道路、休息设施、服务设施也是影响居住建筑外部空间视觉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市政设施对其存在负面影响。研究真实反映居民的评价,分析了与其他研究的异同点,提出了如何规划未来城市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统计资料最示,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直接作业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多是在直接作业过程中发生。囚此,严格直接作业的管理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照度对驾驶员的视力有很大影响,夜间事故中约有50%发生在没有照明设施的黑暗道路上,道路照明越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夜间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3.1%(虽然夜间出车率只占白天的1/5)。死亡人数则为50%左右,对手致死率白天事故为12.4%,而夜间为33、7%。夜间事故多发和高的致死率,其原因就是驾驶员的视力与白天相比约降低1/2。此外雨和雾也会使视力下降,前窗玻璃脏得和水滴不仅使视力降低,还会使距离感失宾,必须引起驾驶员的注意。因此,事故多发的公路交叉点、人行横道、弯道、高架桥等必须有高的照度,另外,交通标志…  相似文献   

10.
受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多、危险因素多,发生事故时救援难度大且后果严重。本文在对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安全管理、作业过程、作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建议。该研究对有效控制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事故分为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前者在人们未知领域之中,只能尽早预测,而人为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生产中,谁也不想发生事故,因为事故的发生必然会给人带来危险或伤害,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同样,也会使企业受到损失,降低企业的生产率。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医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从人的机体出发研究环境并以基础医学、临床和卫生学等知识来阐明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消除有害因素,充分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增强劳动能力为目的的一门重要的预防医学,同时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3.
一、安全专业人员的工作领域安全专业人员测定、评价事故,并清除或减轻事故达到人们能力的各个方面可以接受的水平,在这里事故是指向人、物、环境施加的危害品的辐照或伤害。安全专业人员可以是工程师、管理人员或在计划、组织、管理、生产和动机控制的每一个方面的咨询人员,在发挥这些作用的过程中,安全专业人员必须利用物理、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安全特性的评价中要综合运用工程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数学的知识和测定与分析的原理。安全专业人员必须彻底懂得事故的致因,并将它与动机、行为和信息的知识结合起来,以便找…  相似文献   

14.
钻机进行钻孔的作业是由人操纵和控制的.这样钻机和人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钻机的人机系统.在钻机的人机系统中,人与钻机建立的关系叫人机关系.在设计钻机的人机系统时,人机关系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方案可供选择.当钻机制造出来后,人机系统确定了,人机关系也成了固定的型式.钻机是野外流动性作业机械,在钻机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孔内、机械、人身事故,这三种事故称之为钻探生产三大事故.钻探生产发生三大事故的原因很多,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孔内复杂情况、人为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等.当出现故事时,一般多从上述几方面去找原因,而忽略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钻机人机系统设计的缺陷.钻机人机系统设计缺陷是隐蔽的,但存在的事故隐患是长期的、普遍的.由此引发的事故可能是很多的.而现有的某些钻机就存在一些人机系统设计缺陷,也引发不少钻探生产事故.对钻机的设计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河南濮阳第三实验小学发生了校园踩踏事故,事故导致2人死亡、20人受伤,中小学校园踩踏问题重回人们关注的焦点。为防治和减少中小学校园中踩踏事件的发生和危害,采用事故树-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描述。即先通过事故树分析法得到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结果表明: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的致因为硬件设施不足是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直接原因,人的安全意识不足是次要原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根本原因。依据踩踏事故安全评价的结果,提出了中小学校园踩踏事件的预防策略,以为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置踩踏事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外来的电磁波即电子雾污染,它能使各种电器互相干扰,从而危害环境甚至损害人们的健康。专家调查发现,电子雾能使机器人内部的程序紊乱,动作失灵,据日本统计,有7000人被机器人致残,11名工人致死。家用电器形成的电磁辐射,能使人头晕、乏力等。科学家认为电子雾会影响对人体生物钟起重要作用的激素和传递神经信息激素;会影响遗传细胞质素,还会破坏细胞膜。据说造成电子污染事故的原因有150多种。科学家建议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看电视保持适当距离,不宜长看,注意看完开窗通风。电子雾有损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事故这一现象和其他现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生产系统中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大量的事故分析结果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某些事故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性,但绝大多数事故主要是由于系统内各种事故隐患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被人为因素触发所引起的。从事故的成因看,很大程度上与管理缺陷直接相关。故要使系统整体保持较高的安全状态,必须针对事故的成因及规律,对人、机、环境、过程和信息等诸要素实行系统综合管理。二、事故成因分析安全工作的核心是预防和控…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某公司1999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连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7起,轻伤7人,事故发生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0%。其中检修作业发生事故5起,4名临时工、3名维修工在事故中受到了伤害。7起事故有6起是违章作业,1起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违章作业达事故总数的86%。1 事故概况(见附表)附表 事故发生概况工种工龄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从事作业伤害程度临时工临时工维修工维修工临时工临时工维修工5个月1年6年20年1个月1个月13年2102523031843517520物体打击高处坠…  相似文献   

19.
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经济确定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是指一定条件下人们可接受的具有环境风险项目的事故发生概率,即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环境风险标准。目前我国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还没有成熟的确定方法。现从经济学角度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行探讨,在低、较高和极高环境风险行业中,前者不需确定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项目可开展;后者需确定一个在经济上合理的区间;最后的不存在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应否决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正面临着21世纪的到来,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指明了光明前景,全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充满着挑战和机遇。正确认识全国劳动安全卫生形势,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坚定信心,做好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劳动安全卫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97年因各类事故死亡10万人左右,其中交通事故死亡7.4万人,各类矿山事故1万人左右(约占全世界矿工死亡总数的60%),非矿山企业事故0.63万人,火灾事故0.3万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0.8万人,水上交通事故582人,民用航空事故42人(以上数字有少量交叉)。──累积尘肺病例约54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