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岛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深井曝气工艺,处理规模4×10~4m~3/d,生化段由三口3.2m×92m的深井组成,泥水分离段采用悬浮澄清池,利用气浮原理实现泥水分离,分离效果好。处理后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根据运行经验总结了深井曝气工艺的优缺点及运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绿色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处理。该系统由布水区、蚯蚓滤床和排水区 3部分组成 ,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污泥堆肥处理等功能。蚯蚓在滤床中起分解和利用污水和污泥中的有机物、清通滤床防止堵塞以及促进含氮有机物硝化 反硝化过程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中生态滤池对城镇污水的CODCr、BOD5、SS、氨氮等污染物均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SBR法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法是依靠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净化污水的一种方法,是与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不同的一种方法。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采用连续运行方式,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系统内每个处理单元的处理功能不变。SBR工艺为时序控制运行方式,污水可连续进入处理系统,间歇排出,并且只设一个处理单元,该单元在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污水进入该单元后按时间顺序进行不同功能的处理,最终完成总的处理后排出。因此,可省去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的调节池,一沉池、二沉池以及回流活性污泥泵房。因此投资更省单元更简便。同时由于省去了初沉池,所以对…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推荐生物接触氧化池+水生植物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给出了该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村镇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推荐生物接触氧化池+水生植物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给出了该工艺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主要参数,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 AnMBR)作为一种新型厌氧处理技术,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以CH4的形式回收再利用,降低污水处理能耗与碳排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为评估AnMBR处理市政污水时的能源回收潜力,进一步揭示处理系统工艺特性,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下AnMBR处理市政污水的污染物去除及产甲烷性能、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 结果表明:①在室温条件下,HRT从24 h缩短至3.2 h过程中反应器均可实现高效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去除与产甲烷性能,COD去除效率稳定在95%以上,进水77%以上的COD转化为CH4,出水COD浓度低至(21.2±7.8) mg/L. ②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浓度为70~200 mg/L(以COD计),蛋白质/多糖(含量比,下同)为4.3~5.5,远高于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多糖(2.0~4.0),膜污染潜力高. ③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产甲烷古菌与细菌的丰度比与固体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 SRT)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不同粒径颗粒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产甲烷古菌在粒径≥10 μm的颗粒中丰度较高,维持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在8.0~11.5 g/L之间、SRT在60~80 d之间可避免功能菌群失衡. 研究显示,AnMBR处理市政污水可实现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与产甲烷性能,但过长的SRT会导致污泥浓度过高、SMP浓度增大以及产甲烷古菌丰度降低,影响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无锡市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菌分布与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已成为环境中抗生素抗性菌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利用传统的异养菌培养法对无锡市6座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的5种抗生素(氨苄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抗性菌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比了在不同工艺和不同季节条件下抗性菌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5种抗性菌在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均可检出,进水中抗性菌浓度为103~10~5CFU·m L~(-1),出水中抗性菌浓度为10~2~10~4CFU·m L~(-1),其中,氨苄霉素抗性菌最多,占总异养菌的比例超过50%.污水处理工艺没有选择性去除抗性菌的效果,出水中抗性菌占总异养菌的比例相对于进水有增加趋势.相比其它传统工艺(氧化沟、SBR等),MBR工艺对去除氨苄霉素、红霉素抗性菌表现出一定优势;夏季目标污水处理厂对抗性菌的去除量略多于冬季,且只有环丙沙星抗性菌的去除量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在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同步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AD)工艺小试.以A/O除磷和亚硝化工艺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为基质,启动厌氧氨氧化滤柱.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基质中分别投加葡萄糖和丙酸钠启动SAD工艺.结果表明,常温条件(13~22℃)下,进水投加30 mg·L~(-1)葡萄糖,SAD工艺耦合效果良好,平均出水总氮浓度为6.41 mg·L~(-1).相较于厌氧氨氧化工艺,SAD工艺出水总氮浓度降低了42%;低温环境(10~13℃)中,投加30 mg·L~(-1)葡萄糖,SAD工艺稳定性受到破坏并向反硝化工艺转变;常低温环境(10~22℃)中,基质中投加30 mg·L~(-1)丙酸钠,SAD工艺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平均出水总氮浓度为6.54mg·L~(-1),丙酸钠对低温SAD工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贾其隆  陈浩  赵昕  李磊  聂云汉  叶建锋 《环境科学》2019,40(9):4105-4112
污水处理厂出水是自然水体中微塑料(MPs)的重要来源.本文以上海市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WWT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进水及各处理工艺出水中MPs的数浓度、形态变化及相应的去除率差异,计算了MPs在污水处理厂的归趋.结果表明,WWTP1和WWTP2进水中MPs数浓度分别为(226. 27±83. 00)个·L-1和(171. 89±62. 98)个·L-1; WWTP1对MPs的去除效率为63. 25%,略大于WWTP2的处理效率(59. 84%);两个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工艺对MPs的去除率占整个处理工艺的70%~80%.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来看,一级处理工艺和二级处理工艺分别将污水中(48. 10%±1. 62%)和(12. 97%±0. 05%)的MPs转移到污泥中.从整体来看,污水处理厂中的最终有(38. 82%±1. 55%)的MPs随出水进入到自然水体,剩余(61. 18%±1. 55%)的MPs进入到污泥中.本研究表明,上海市污水处理厂对MPs的去除率较低,即使在处理后依旧有大量的MPs随出水进入到自然水体,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风险.本研究提供了平原河网地区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MPs去除及归趋的基础数据,可为进一步的MPs去除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温下处理生活污水的厌氧膜床水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处理量为500 m3·d-1的厌氧膜床(SBAF)-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重点考察了低温条件下厌氧膜床水解作用对生活污水中难溶有机物的转化,以及水力负荷和温度对厌氧膜床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膜床对南方特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平均COD<200 mg·L-1)有良好的水解处理效果.当进水流量为22~24 m3·h-1(HRT=5.8~6.4 h)、温度为13~15℃.进水平均溶解性有机物与总有机物之比(SCOD/TCOD)为40%左右时,经厌氧膜床水解转化后,平均出水SCOD/TCOD可提高至78%左右,污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出水SCOD/TCOD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明显,同时也受到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的影响.在进水水质接近,进水流量为22 m3·h-1下,当温度由13℃降至6℃度时,出水SCOD/TCOD值降低了约50%,TCOD的去除率也由60%降至24%.在10~13℃下,控制进水流量在20~22m3·h-1(HRT=6.4~7.0 h),可有效改善厌氧膜床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和工厂废水过去长时间是用散水滤床、接触曝气、回转园盘等的固定床生物处理法处理的。这些处理的滤材靠着重力或者机械被固定在反应槽中,但与此不同最近出现了Darr—Olirer社的新生物膜处理装置(图1)在这个装置里因为从下向上流入具有足够大的流速的污水,致使载体(砂子等)膨胀,并随着污水的流动而上升,因而载体微生物增殖的表面积显著的扩大,所以提供比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浓度高数倍的运转条件。由于微生物增殖,载体的直接增大而高度下降使其  相似文献   

12.
张彤  胡洪营  宗祖胜  谢兴 《环境科学》2008,29(7):1955-1960
通过定期监测北京市某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各单元出水中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两虫)浓度,系统考察了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两虫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原污水、初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絮凝沉淀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中隐孢子虫的平均检出量分别为238、179、6、1、0.3个·L-1,贾第鞭毛虫的平均检出量分别为1 568、1048、22、4、0.6个·L-1.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98log(99.895%)和3.46log(99.965%).一级处理工艺对污水中两虫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去除率分别只有0.13log和0.18log.二级生物处理对两虫的去除贡献最大,去除率分别达1.50log和1.67log.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絮凝-沉淀-砂滤)能有效提高两虫的去除效果.污水厂进水中的两虫检出量随季节变化,雨季较低,旱季较高.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遵义市龙坑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0 000m3/d.采用水解+滴滤床污水处理工艺,现已建成投产.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出水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4.
污水处理厂臭气的生物滤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作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在污水的输送和处理过程中,以及对所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会有臭味气体散发。如果不施行有效地控制,则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污染,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这里仅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居民生活小区恶臭处理工艺在国内应用现状及局限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尤其是选择生物滤床这种优化的土壤处理工艺,它利用土壤基质的过滤、吸附、吸收、物理和化学反应、生物降解等功能净化臭气,同时表面种植的植物亦有一定的净化功能,因此,具有经济、美观、管理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适合于家庭分散式小型多功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槽,通过逐步在净化槽内添加好氧、厌氧生物滤床,测定了各区COD和氨氮的变化,研究了生物滤床对净化槽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净化槽各区生物滤床的加入,抗冲击性能逐步增强,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当各区都加入填料且运行稳定时,出水ρ(COD)和ρ(氨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7.8 mg/L和9.64 mg/L,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改造原处理工艺,处理中型医院综合污水,设计能力100 m3/d,处理效果显著且稳定达标。废水进水水质ρ(COD)为408~594 mg/L、ρ(SS)为211~280 mg/L;调试稳定后,出水水质ρ(COD)为12~40 mg/L、ρ(SS)为11~18 mg/L,COD、SS去除率分别为90.2%~97.9%、91.5%~96.1%,出水水质达山东省DB37/596-2006《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存在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脱氮除磷效果较差等问题,研究开发一套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AGS-MBR新工艺。以20%的实际生活污水和80%的人工配水混合为原水,基于逐步增加有机负荷和缩短沉淀时间的启动方式,连续运行AGS-MBR工艺100 d,考察AGS的污泥特性变化,并监测进、出水中COD、NH_4~+-N、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40 d时,SBR内培养出粒径达到2 mm的好氧颗粒污泥,比耗氧速率为46. 5 mg/(g·h),微生物代谢活性较高。工艺稳定运行期间,出水ρ(COD)、ρ(NH_4~+-N)、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22,0. 07,9. 5,0. 43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活性污泥通过机械搅拌强化污泥内循环回流,提高了污泥的活性,并且使污泥浓度可达到4.5kg/m3,用该机械强化污泥回流式一体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h,溶解氧为2.2mg/L,机械搅拌速度为250r/min时,CODcr、氨氮去除率均可达到83% 以上,出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该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简单易行,运行成本低,投资小,操作维护方便,是生活小区生活污水适宜的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该文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厌氧/缺氧/短时好氧(A2O)-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日处理量19.2 m3/d,考察了BAF池硝化负荷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该工艺由A2O池、中沉池和BAF池三部分构成,其中,A2O段HRT为4.0 h,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2∶1;BAF池最初只有1座,后来改为2座,硝化负荷从0.8 kg NH4+-N/(m3·d)降至0.4 kg NH4+-N/(m3·d),硝化液回流比100%。结果表明,随着硝化负荷的降低,系统去除效果明显改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从66.2%和51.7%提高到88.0%和69.9%,SS去除率也从55.6%升至82.3%;COD去除效果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82.5%。可见,BAF容积负荷是影响A2O-BAF工艺处理性能的关键参数,将硝化负荷控制在0.4 kg NH4+-N/(m3·d)可保证系统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利用筛选培养基从北极海洋沉积物中筛选可用于生活污水低温处理的微生物,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模拟生活污水降解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经筛选培养基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学特征,从11个北极海洋沉积物中共分离到37株微生物,均可在以葡萄糖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筛选培养基中生长。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7株菌分属于细菌域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酵母的Mastigobasidium属和白冬孢酵母属(Leucosporidium),真菌的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和念珠菌属(Candida)。4株不同种属的试验细菌均能够利用各种有机物,如葡萄糖、甘露醇、甘露糖、苹果酸、苯乙酸和枸橼等。对模拟生活污水降解效果的初步试验表明,菌株5-3、9-2和11-3的处理效果较好,3株菌株10℃单独培养72 h,COD降解率均可达75%以上;菌株9-2在温度0~3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10℃条件下培养48 h对模拟生活污水COD降解率可达88.1%。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存在着丰富的可用于生活污水低温处理的微生物资源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