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震源深度误差问题有许多讨论,但一直也没有很好的统一的解决办法。结合目前的实际,对于区域台网记录到的浅源近震,多数是采用JOPENS-MSDP人机交互处理软件中的单纯型定位方法进行定位,直达波是参与定位的主体。本文通过对甘肃台网记录到的71个浅源近震进行分析,得到甘肃地区震中距与震源深度的比值和定位误差之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ScS波的传播路径及走时曲线,选用图象说明ScS波震相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主要特征.并利用ScS波震相测定沈阳地震台单台记录的八个远震震源深度,通过对ScS波、pP波和sP波在远震地震图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震源深度误差都在±30Km范围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范围,提高了单台测定震相精度,因此用ScS波震相测定远震深度是一种测定震源深度行之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1月—2017年9月南京市及邻区数字化地震资料的P波和S波震相,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和单震多台和达法分别获得了各台站波速比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南京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南京及邻区波速比在1.6340~1.7007,各个台站出现最低值时间不同步;(2)南京区域6个地震台站波速比变化不同,六合、江宁和南京台波速比在地震发生前2年,波速比大幅度下降,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低值附近波动,波速比回升后,发生主震。浦口、溧水和高淳台在波速比下降区发生地震,变化趋势不明显;(3)波速比空间分布结果显示,2次地震前、后波速比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明显,区域内的波速比值较均匀,高、低值的异常区显著。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记录地震分析中的一个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远震S波到时减P波到时(或极远震PP到时减PKP到时)之差与地震最大面波到时的关系,来推测一个地震发生后,只要震相S、P(或PP、PKP)已确定,就能推测最大面波的到时。反过来,最大面波到时一定,就能基本确定S(或PP)波到时的大致位置,再根据其它震相在S(或PP)波前后出现的规律,从而可靠的分析地震,在地震速报和震相分析当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首波Pn、直达波Pg的走时的反演,推导出地壳厚度、震源深度、P波在地壳中、壳幔边界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多台地震记录确定一个区域内这些参数的值,从而建立出该区域的地壳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首波Pn、直达波Pg的走时的反演,推导出地壳厚度、震源深度、P波在地壳中、壳幔边界的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利用多台地震记录确定一个区域内这些参数的值,从而建立出该区域的地壳模型。  相似文献   

7.
论文介绍了地震信号的去噪过程中,利用小波良好的时频局部化能力和多分辨率分析能力,对信号进行变换,利用变换后的幅值极大点检测出信号的奇异点(突变点,包含了震相和噪声),继而利用在不同的变换尺度下,震相信号和噪声模极大值的变化特征的不同来去除噪声.利用我台的地震信号进行验证,该方法去噪后震相更清晰,震相的标注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泗县数字石英摆倾斜仪异常与地震关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泗县地震台数字石英摆倾斜仪的工作原理,用已记录到的震例,初步分析研究了不同方向、不同区域发生的中强地震、在震前,所出现的异常波对该套仪器的不同影响,对研究未来郯庐断裂带附近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近十年来用于保护自然的经费达720亿卢布,其中国家投资210亿卢布,从而使许多地区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席波列塔耶夫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说,从1979-1985年,排放到各水源的污水量减少了三分之一,通过水的循环和再利用节约的生水达2450亿吨;前五年内向空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减少300多万吨,有害物质回收和处理的水平均达到了76.9%;五年内修复的农业用地达六十九万二千公顷,  相似文献   

10.
等震线是研究地震灾害的重要工具,而目前等震线仍以手工绘制为主.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方便地绘制等震线,确定一个地区的综合烈度,将对震时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了如何利用DTM原理对采集的数据构建凸包,然后使用Bezier曲线对其进行平滑,在C 语言的基础上实现了等震线的计算机辅助绘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获取安全防护结构中细观多胞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波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研究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通过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提取的位移场数据,结合局部应变梯度法得到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结果 冲击端和支撑端分别诱发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端诱发右行冲击波阶段、支撑端诱发左行冲击波且未压缩区刚性向右运动阶段和右行冲击波压缩区域与未压缩区域一体刚性向右运动阶段.通过冲击波波速的演化规律研究,分别获取了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的拉氏位置和拉氏波速,通过严格理论推导解释了右行冲击波波阵面具有恒定减加速度的结论.最后对冲击波波阵面划分阶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论 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可以获取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可为安全防护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the low lay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becoming crucial at the present time. However, the local knowledge regard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s not well focused. This study evaluates climate related perception and identifying various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 the low lying areas of North-Eastern Bangladesh. Six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120 households??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major climate events in our study areas which were temperature change, drought, heavy rainfall and cyclone and storm surges. Furthermore, main livelihood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se events were lack of fish availability, scarcity of water in drought seasons and frequent flood in the rainy seasons.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a little portion (10%) of the respondents had well knowledge about the present climate change. However, seasonal livelihood and hazard calendar demonstrated that local people were increasingly changing their livelihood status with changing climatic hazards. At that situation local people tried to adapt themselves with the changing climate through changing their own behavior and introducing some adaptation strategies. We recognized total 16 adaptive measures in the study areas within which crop diversification, floating garden, duck rearing, cage aquaculture, wave protection walls, re-digging of canal and 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s were popular.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local experiences in the face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have merits which need special consideration.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more incentives required for proper documentation and relegate the local adaptation knowledge in the tropic.  相似文献   

13.
We offer a new approach to computing a shortest collision-free path in a space containing obstacles, using an experimental chemical processor, based on the Belousov-Zhabotinsky (BZ) reaction. The chemical processor was then coupled via optical links with a two-dimensional cellular automaton (CA) processor. In the BZ chemical processor obstacles are represented by sites of local stimulation generated by an array of silver wires. Circular excitation waves are generated which travel through the medium and approximate a scalar distance-to-obstacle field. The field is taken as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CA processor, which calculates a tree of 'many-sources-one-destination' shortest paths using wave spreading in a discrete excitable medium. We describe a hybrid (experimental chemical and software based) parallel processor (with parallel inputs and outputs) which uses the principles of wave-based computing in both the physical and computational levels of its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4.
海表温度作为近岸海洋热浪事件的重要孕灾环境要素,揭示其变化规律有助于预测未来热浪事件的发生。本文将用于表达热浪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海表温度变化规律的关联规则定义为事件模式,提出了基于限定motif关联规则挖掘的模式发现方法。方法通过STAMP算法挖掘出motif,运用MDL评分策略分割motif形成候选关联规则,结合热浪事件发生的约束条件,实现对海洋热浪事件模式的提取。本文利用中国近海3个站点的海表温度数据进行海洋热浪事件模式发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海洋热浪呈季节特征,主要发生于夏季,且持续时间达20天以上,海洋热浪事件模式呈现有规则的升温和下降趋势,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呈对称特性,且在热浪发生前,海表温度有一个短暂的升温间歇期。  相似文献   

15.
钻爆开挖法洞室的施工点临近新完成结构体.爆破地震波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根据爆破试验中的监测结果和经验公式确定最大单响药量。结合二次减振和微差爆破技术的控制爆破方案.密集钻孔形成的孔排有效地削弱了穿越的地震波,单发单响的导爆管微差爆破方案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避免了地震波的叠加。根据施工中的爆破震动监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提高了施工效率并确定爆破震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工程的实践表明结合爆破实验、控制爆破震动的施工方案和震动监测能保证保护目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隧道出口污染物排放及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单向行驶的隧道 ,车辆沿隧道通行 ,排出的废气会自隧道洞口排出 ,造成局部大气污染。本文探讨了隧道出口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方法 ,介绍了隧道出口废气扩散的机理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州市2009,2000和1990年工业、交通、生活能源统计数据,通过能源清单法估算出广州市对应年份的人为热排放量,再通过在WRF模式中引入2009,2000和1990年的下垫面数据和人为热排放方案,对2005,2012和2017年广州市的3次持续高温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评估不同年代人为热排放水平对广州市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的2m气温较为准确,能合理模拟出城市地区的热岛效应,但对极端高温的模拟略有偏低,而引入人为热有助于改善模拟结果.在case2012中,2009,2000和1990年3种人为热排放水平使广州城市下垫面的平均气温分别上升0.53,0.44和0.13℃,热岛强度增强0.43,0.38和0.13℃.3个模拟个例的结果均表明,日间的人为热排放比夜间大,但夜间气温及热岛强度的变化比日间要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讨论一种微波、毫米波电磁材料特性和参数宽频带测量方法——自由空间法。给出了该测量方法的测试原理和基于国产AV3630幅相接收机为基础的测试系统构成及系统扩频方法,论述了自由空间测试法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现阶段地面指控站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通信和测控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模拟钝锥体在不同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头身部绕流流场特性,并运用相关公式建立钝锥等离子体鞘套电磁模型。然后运用改进的移位算子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电磁波经过等离子体鞘套的传播特性。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内的传播特性在频率处于最大等离子体频率附近时发生转折,电磁波通过等离子体鞘套的透射效果与飞行工况和入射波条件密切相关。相对其他入射角度,当电磁波垂直于飞行体物面入射到等离子体鞘套尾部时的电磁波衰减较小。飞行高度增加或飞行速度减小时,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的衰减效应将减弱。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测控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缓解再入通讯中断现象提供一定的技术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舰载机机载装备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冲击试验的工程实现方法。方法从GJB 150.18A—2009、MIL-STD-810F/G及其提供的实测数据出发,分析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冲击载荷特征,对几种常用试验方法的工程实现进行探讨和比较。结果弹射起飞和拦阻着陆冲击具有瞬态、交变、低频、大位移、高速度等特征。阻尼正弦波方法的实施路径比较明确,复杂波形再现方法实施路径比较模糊且复杂,超长脉冲半正弦波方法具有多种局限性,前两种方法的速度、位移都较大。结论阻尼正弦波方法较复杂波形再现方法更容易实现,但两者都需要大位移、高速度的专用冲击试验设备和适当的波形处理技术,超长脉冲半正弦波方法在前面两种标准推荐方法能够实现时,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