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扬州市一家工业气体有限公司的乙炔厂,建成投运于1989年5月,历次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以及在用设备巡回检查中,在用压力容器一直未见异常.但是,最近进行的一次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发现该公司乙炔生产系统中的4台高压干燥器的相同部位,都存有不同程度的大面积腐蚀情况.  相似文献   

2.
裂纹是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不允许存在的一种缺陷,通过对一些压力容器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及原因的分析,希望能对实际检验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对于危及在用形球压力容器安全的内部深埋超标缺陷,一般需要进行返修焊接处理。由于现场返修焊接条件比制造时要恶劣,并且球形容器普遍采用低合金高强钢制造,壁厚大,刚性拘束大,加之返修焊接处于全封闭状态,使焊接质量难以保证,有可能产生新的焊接缺陷、应力集中以及接头组织性能恶化。此外,压力容器焊缝的返修次数,  相似文献   

4.
中小城市的在用压力容器种类多、数量大,运行参数多变,同时介质多种多样,故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很大。这就需要检验人员了解介质特性,熟悉生产工艺,弄清使用中缺陷的产生机理和多发部位,据此制定不同类型容器的检验方案,以减小检验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本人通过近千台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发现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中,钢板的夹层缺陷较为常见,为此切实解决好定期检验中夹层缺陷,就成为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对在用压力容器的检验实践过程中.经常邋到压力容器发生了各种腐蚀的现象。当存在较大面积的腐蚀时.根据《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必须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强度校核.井将强度校核的壁厚规定为剩余壁厚按宴测的最小值减去到下一个使用周期的两倍预计腐蚀量。如何正确确定在用压力容器到下一个使用周期的预计腐蚀量也就成为在用压力容器检验人员确定强度校核壁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用压力容器局部坑状腐蚀所产生的凹坑应力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坑深的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校核计算至今尚无统一技术标准,在已开展的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中,进行安全校核计算困难较大,尤其是算式中参数选择、原设计标准中公式的运用,在一个地区、在全国差异都较大,甚至同一台容器不同的检验员检验和计算,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造成有的压力容器提前报废,有的带隐患运行。本文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对在用压力容器有效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压力容器是石油化工的重要生产工具。中国石化总公司组建初期,共有固定式在用压力容器2.7万余台。截止1991年底,在用压力容器增至44800余台,以7%左右的年速度增长。几年来,我们认真做好在用压力容器的治理整顿工作,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提高。 石油化学工业的大多数工艺过程为高温、高压,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性。压力容器在生产中都是关键性设备,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装置运行的经济效益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实上,正是压力容器可靠性的提高,才使得这些工艺过程成为可能,带动石油化工技术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反,一旦这些装置中…  相似文献   

9.
依据国家有关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法规标准,结合金川公司压力容器的使用情况及多年来的检验实际,阐述了压力容器安全等级综合评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冷库中在用制冷压力容器长期运行在安全状况不明的状态下,危及了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安全生产,成为困扰我国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的难题.通过分析总结氨制冷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和检测难点,依据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在线整体检测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于在用制冷压力容器.解决无法开罐全面检验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最近,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对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求以加强使用环节的安全监察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质量,认真落实检验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大力加强检验队伍的自身建设。具体工作要求是: 一、继续开展锅炉房综合治理工作。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加强锅炉房的安全管理,对这项工作进展迟缓的困难地区要加强指导,以加快工作的进展步伐。 二、要做好在用压力容器治理整顿的收尾工作,少数尚未完成治理整顿的在用压力容器要抓紧,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把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工作适时地转向正常化和制度化管…  相似文献   

12.
问:《检验规程》规定的检验报告书中(3)、(5)、(6)、(7)、(8)等部位图只有两种,若遇有锥形封头的压力容器等,将如何使用? 答:为方便压力容器的检验、管理和监察工作,《检验规程》中制订了《在用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书》,并对其中需要以图示形式记录缺陷和无损探伤位置的(如压力容器内外表面缺陷、各种无损探伤等),均以较常见的圆筒形和球形两种压力容器的简图印出,作为缺陷或探伤部位图,供检验员使用,以减少检验员的工作量。对锥形封头、平封头或其它特殊形式的压力容器,检验员和检验单位可自行绘制或印制简图。简图的正上方应写上或印上相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隋晶 《劳动保护》1993,(12):35-38
自 1982年《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状况迅速好转,事故数量逐年下降,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压力容器安全状况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事故数量时高时低,本文拟对近10年来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及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一、近10年来的安全状况 我国现有压力容器百余万台,各类气瓶3650万余只。已经检验台数为94万台(不含气瓶),在用压力容器检验后的状况是:经检验符合或基本符合要求为80.9万台,占在用压力容器总数的86%;存在缺陷而监控使用为13万台,占在用压力容器总数的11%;经检验报废的为2.8万台,占在…  相似文献   

14.
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的磁粉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出铁磁性材料压力容器表面及近表面的开口或不开口缺陷,直观地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和严重程度,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度,便携式磁粉探伤机体积小、重量轻,可随身携带,特别适用于在用压力容器的现场检测。明显地发现影响安全使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市开办锅炉压力容器综合保险业务陈志军,徐学安为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保障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劳动局和牡丹江财产保险公司在全市区开办锅炉压力容器综合保险业务。凡在市区内的机关、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经检验合格...  相似文献   

16.
在对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针对各类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特点,紧紧把握检验重点,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质量,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整顿治理,是贯彻国务院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从1985年起,我们先后抽调了1457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深入到约5000个压力容器使用单位,进行普查摸底、检验登记,贯彻《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和《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至1990年,完成了全省42898台固定式压力容器的整顿治理任务。使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经济状况有了根本改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与使用管理逐步走上了正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整顿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据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提供的信息,自1987年国家经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在用压力容器整顿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以来,通过广大用户、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和检验单位的共同努力,整治工作已于1990年底基本完成,全国96万台在用压力容器,经过整顿治理的占86%。其中发使用证的为68.2%,监督控制使用的为14.3%,报废率为3.5%,经检验尚未办理注册或登记发证的占3.2%,尚未检验的占10.8%。3年整治工作的主要成效首先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监察的规章。发布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和《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与《锅炉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进行安全评定,利用有限元仿真和通用失效评定判据,对含平面埋藏缺陷的压力容器进行合于使用评价。某航煤加氢精制反应器在定期检验过程中发现一处平面埋藏缺陷,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反应器进行考虑保温层作用的整体结构的稳态热分析、反应器主体结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分析,确定常规评定所需要的设计工况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及其分量,结合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程序评定该缺陷。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考虑保温层作用的结构热稳态、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确定设备的应力状态,尤其是缺陷部位的局部应力水平;就所论反应器待评估缺陷而言,其由断裂比值和载荷比值所构成的评定点位于通用失效评定图的安全区内,经过评定可知该缺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表面磁粉探伤是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项重要手段。其程序一般为:表面处理-表面检验-防腐。压力容器的表面防腐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进口压力容器表面防腐层性能很好,即使运行多年的压力容器,其表面防腐层往往完好如初。表面喷涂硅锌底漆与金属本体结合非常牢固,除漆难度很大,而去除后要恢复的难度更大,而且在处理过的部位使用一段时间便产生局部腐蚀。对这类表面防腐层完好的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如能进行表面带漆磁粉探伤,不仅省时省力,并且不影响设备原有的防腐层。为此,我们进行了表面带漆磁粉探伤的试验,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