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污泥同时浓缩消化新型反应器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污泥厌氧处理的问题,对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进行了开发研究,提出了ICSTD、MISTD和TISTD 3套反应器,反应器由内外2个反应室组成,采用沼气搅拌或机械搅拌。3套反应器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进泥含水率98.3%~99.8%,VS/TS 0.52~0.69时,排泥含水率87.4%~97.3%,VS/TS 0.23~0.51,产气量8.2~76.6 L/d,其浓缩和消化效果优于其他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中温条件下,采用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污泥,考察稳定运行阶段投配率、搅拌和容积负荷对反应器的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配率在10%~20%之间,排泥的含水率有所降低,之后随着投配率的增加,排泥含水率急剧升高;投配率由10%至30%增加过程中,排泥有机物(VS)的去除率和产气量也呈上升的趋势,投配率由30%再增加时,VS的去除率和产气量急剧下降。搅拌对排泥的含水率影响较小,但能够提高VS去除率和产气量。随着进泥容积负荷的增大,反应器排泥含水率逐渐增大;随着容积负荷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 VS去除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处理产氢发酵液的启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的条件下,逐渐提高进水COD,经过40 d连续运行,EGSB反应器启动成功。容积负荷达到14 kg COD/(m3·d)时,COD去除率约为80%,产气量为26.84 L/d,甲烷含量为57.9%。  相似文献   

4.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接种颗粒污泥。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 411~560 mg/L,反应器容积负荷可达到3 kg COD/(m3·d),水力停留时间4 h,上升流速8 m/h,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出水COD为67~88 mg/L。并对EGSB反应器的结构及运行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其适宜于在常温下处理生活污水及其他低浓度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5.
采用容积为200L的卧式厌氧消化反应器(以下简称卧式反应器),对高含固污泥(总固体(TS)≥10%(质量分数))的厌氧消化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序批运行、低负荷半连续运行、提负荷半连续运行逐步提高污泥TS从10.09%至12.58%,并对污泥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表明,序批运行阶段污泥水解酸化特征显著;在低负荷半连续运行阶段,沼气产率平稳上升,在提负荷半连续运行阶段,沼气产率稳定在(0.359 2±0.011 0)m~3/(m~3·d),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稳定在22.05%±0.52%,高含固污泥在卧式反应器中厌氧消化产气性和稳定性良好。CFD模拟结果显示,污泥颗粒在卧式反应器中得到充分混合,卧式反应器运行稳定后,污泥厌氧消化剩余能量可达2.42MJ/(m~3·d),经济效益明显,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35±1)℃条件下,采用IC厌氧反应器对天津大港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研究了COD的去除效果、容积负荷、沼气产量和污泥的颗粒化,分析了循环比、上升流速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经60 d的启动运行后,达到300 m3/d的设计水量,进水容积负荷达到17.7 kg COD/(m3·d),水力停留时间3.7d,COD去除率高于80%,出水挥发酸(VFA)低于l 500 mg/L,平均每去除1 kg COD产沼气0.42 m3,适宜的上升流速和循环比为2.0 ~5.0 m/h、8∶1 ~20∶1.启动结束后,厌氧消化污泥明显出现颗粒化,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达到了67.5 ~ 96.0 m/h,0.3~1.0 mm的颗粒污泥量占有74%.  相似文献   

7.
李果  何强  吴正松  彭晨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381-1388
利用自行研制的城镇生活垃圾与污水厂污泥一体化处理反应器对厨余垃圾好氧堆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8~17.2℃的条件下,垃圾仓温度范围为17.2~50℃,堆肥垃圾含水率由(91.0±1.8)%降为(85.1±5.2)%,p H维持在5.92~7.40之间,VS/TS由0.78±0.06降为0.60±0.12,垃圾蛋白酶活性在第15天后维持在153.5~347.5 U/g DW。污泥仓温度主要范围为25~35℃,排泥含水率由(99.2±0.3)%降为(96.0±1.5)%,p H维持在6.77~6.97之间,VS/TS由0.66±0.07下降为0.44±0.11。污泥仓日均产气量为(44.7±8.6)L,其中甲烷平均体积分数为(61.32±4.68)%,污泥蛋白酶活性在第4天后稳定在0.98~1.78 U/m L之间。一体化反应器实现了厨余垃圾与污水厂污泥在同一反应器中集中处理,并利用垃圾堆肥时产生的热量为污泥浓缩消化提供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型UASB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厌氧污泥颗粒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大型UA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接种好氧絮状污泥,经过189 d运行,成功实现了厌氧污泥颗粒化.通过调节反应器进水水质控制进水中阿维菌素浓度和长时间培养驯化,阿维菌素对厌氧消化的抑制影响基本消除.UASB反应器进水pH值4~5、COD 8890~12 100 mg/L、容积负荷达到10.5 kg 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出水COD为1308~1670 mg/L.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厌氧颗粒污泥接种的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启动:在HABR中直接接种厌氧颗粒污泥,以退浆废水为试验进水,在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168 h,中温(32±1) ℃,进水pH值6.5~8,碱度适当偏高条件下,进入反应器废水COD浓度由1 800 mg/L逐渐提高到13 520 mg/L,运行60 d后系统COD去除率最低为45%,并且保持稳定,出水pH值和碱度相对比较稳定,污泥明显呈颗粒状,反应器启动完成。反应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启动,污泥活性很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0.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以生产淀粉和酒精的混合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温条件下IC反应器的启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接种厌氧消化污泥进行培养,逐渐提高进水有机负荷,运行105 d后,可实现IC反应器的启动;当进水COD浓度为11 500 mg/L,有机容积负荷为6.13 kg COD/(m3·d),COD去除率能到达95%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对启动过程没有影响,而温度和温度波动影响COD去除率;VFA比pH更能准确快速地反眏出反应器内部环境的变化,防止反应器的酸化;反应器内污泥实现颗粒化,并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11.
污泥加热预处理对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污泥加热预处理给中温厌氧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加热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消化对 COD 的去除率,尤其是 SCOD 的去除率由 77%增长到 93%,但不利于 TS 和 VS 的去除;而对污泥单独消化,预处理则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采用加热预处理后的污泥进样,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的甲烷产气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耐酸厌氧消化污泥处理餐厨垃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耐酸驯化的厌氧消化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在酸性条件下(pH=4.5),对实验装置容积负荷从1.0kgVS/(m3·d)分9次逐级增加到5.0kgVS/(m3·d)的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并较深入地研究了驯化污泥代谢活性和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H4.5的耐酸厌氧消化污泥,最佳投加负荷约为4.5kgVS/(m3·d),此负荷下容积产气率,CH4含量平均值均达最大,分别为1.68m3/(m3·d),75.0%。耐酸厌氧消化装置持续增料运行46d,产甲烷菌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其COD去除率范围为40.4%-75.0%,仍能保持pH7.2时处理效果的65.0%-91.8%,表明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特性,研究了生产性EGSB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不同高度的颗粒污泥的固体浓度、外观形态和产甲烷活性。采用甲烷势自动测试系统测试产甲烷活性,测试时间3d。结果表明,颗粒污泥的固体浓度以及溶解性COD随高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有机质含量沿整个反应器高度不变。反应器内固体浓度和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Ts:(123±4)g/L,VS:(75±3)g/L,VS/TS:(61±3)%。溶解性COD浓度由723mg/L降低到449mg/L。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为(0.32±0.03)gCOD/gVSSd(112mLCH。/gVSSd)。反应器底部和顶部颗粒污泥的当量直径分别为169μm和145μm,颗粒污泥呈椭球状(圆度为2.6)。EGSB反应器内由于进水的上升流速较高,污泥颗粒处于膨胀状态,致使颗粒污泥特性沿反应器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IC厌氧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启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IC反应器装置,接种啤酒厂生产废水消化污泥,采用人工配水对其进行启动运行,考察了IC反应器的启动运行状况、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在反应器运行结束后观察了污泥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容积负荷提高至4.7 kg/(m3·d),出水COD浓度稳定在250 mg/L左右,去除率维持在85%以上,反应器内出现污泥分层现象,颗...  相似文献   

15.
常温下IC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的颗粒污泥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常温下用自配葡萄糖废水启动IC反应器,研究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和特性。IC反应器进水浓度为3 000 mg COD/L,水温为14.5~26℃,25 d内形成了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和容积负荷的增加,颗粒污泥粒径逐渐增大。反应器启动完成后,反应器中2 mm的颗粒污泥增加到6.6%,0.3 mm的颗粒从57.7%减少到39.4%;VSS浓度从24.7 g/L上升到48.2 g/L;VSS/SS从34.4%增加到72.8%。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粒径成正比,0.3~3 mm的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介于34.05~109.75 m/h之间,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初始接种污泥几乎没有产甲烷活性,与第30 d的初期颗粒污泥相比,成熟的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提高了46.7%。  相似文献   

16.
采用耐酸驯化的厌氧消化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在酸性条件下(pH=4.5),对实验装置容积负荷从1.0 kg VS/(m3·d)分9次逐级增加到5.0 kg VS/(m3·d)的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并较深入地研究了驯化污泥代谢活性和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H 4.5的耐酸厌氧消化污泥,最佳投加负荷约为4.5 kg VS/(m3·d),此负荷下容积产气率,CH4含量平均值均达最大,分别为1.68 m3/(m3·d),75.0%。耐酸厌氧消化装置持续增料运行46 d,产甲烷菌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其COD去除率范围为40.4%~75.0%,仍能保持pH 7.2时处理效果的65.0%~91.8%,表明在低pH、低碱度下实现稳定的产甲烷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餐厨垃圾的高温厌氧消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55℃条件下,研究了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pH、VFA、总磷、产气量以及COD、TS和VS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消化过程中pH先下降后上升,总VFA浓度增大,而其中游离态VFA浓度先增大后减少。消化过程总产气量为43 211 mL,整个过程消耗TS的平均产气率为158.98 mL/g TS,COD去除率为38.76%,总磷去除率达到98.87%,底物TS和VS去除率分别31.71%和50.24%。经过厌氧消化处理,沼渣中不含对人体和许多动物有害的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粪大肠杆菌,而富含有机质、氮、磷和钾等的营养物质和芽孢杆菌、防线菌等有益菌种。  相似文献   

18.
金属铁铝对混凝强化初沉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FeCl3和AlCl3·6H2O作为混凝剂对城市污水进行一级强化混凝处理,降低二级生物处理的进水负荷,减少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能量消耗。主要研究混凝过程投加的金属盐对一级强化混凝产生的初沉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和剩余污泥相比,初沉污泥更适合厌氧消化处理,污泥降解性能和产气性能更高。当采用城市污水一级强化混凝处理时,污泥中的金属和金属盐水解引起的pH降低,使混凝强化初沉污泥的厌氧消化受到一定抑制。随着污泥中铝含量的降低和铁含量的增加,厌氧消化的COD降解率和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逐渐升高,生物气产量逐渐增大,产气速率加快。当混凝强化初沉污泥只含有铁时(铁含量为10.16 mg/L),混凝强化初沉污泥厌氧消化效果最好,产气稳定,而且产气速率高,生物气产量为237 mL,生物气甲烷含量为55.5%,降解单位VS产气量为0.80 L/g,均高于其他含铝的混凝强化初沉污泥。污泥中的铁对初沉污泥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远远小于铝的作用,说明铁盐适合用于城市污水的一级强化混凝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