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学研完的领域之一,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需求的提高,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来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常州市为例,探讨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文生态设计”为重要控制点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对南京钟山风景区和智慧夫子庙的微信文本进行语义网络分析,并与景区微信关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景点景区的微信突出显示了景区的品牌形象、文化内涵、审美特点、服务理念等;微信关注者则重点关注和凝视富有现代人文情怀和浪漫情调的景区故事、景区季节性独特景观等,他们的文明意识较强,喜欢具有独特性和审美体验的旅游活动,关注智慧景区设施的使用。基于此,建议智慧景区应更多地创新富有时代感或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提升智慧景区的服务功能,为旅游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传播载体能有形地呈现社会生活的人文内涵,它往往表现为直观可感地呈现地域风情、传递地域文化信息物产及精神文化产品,能直接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走向。针对南充目前文化传播载体的不同类型,着重指出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内容的,供广告、宣传、提升旅游知名度的文化传播载体,需要加大信息多元化的投入,尤其是要借助互联网,以多媒体形式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在提升城市文化档次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方面,需要联动整合分散的地方传统文艺,以形成有专题特征的娱乐表演形式并推入市场。  相似文献   

4.
《绿叶》2003,(1)
南京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2%,为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水环境在城市中的景观、水利、人文、旅游、生态等综合功能日趋凸现,给现代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和朝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近几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把水环境综合整治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高起点、高水准、高投入,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加快推进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02年初,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开始全面实施,为实现“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为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水体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组分,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在介绍城市景观水体内涵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城市景观水体的服务功能,最后以中国江北水城(聊城)为例,对城市景观水体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的景观风格是该城市有形和无形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城市自然空间环境、城市文化内涵、民风民俗、建筑、古迹等城市构成要素的总和。从旅游发展的角度,通过对青神县城优越的地理区位、优美的山水城市空间环境、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其县城景观风格定位为“山水园林城市”的设想,并围绕突出“山、水、城、文化”等城市特色景观构成要素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旅游景观美学质量已经日益成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同时采用美景度评估法对景观美景度进行评价,采用GIS、RS方法对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SPSS对美景度评价结果及其与格局指数的关系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评价者对开朗与闭合不同视域的景观,自然、人文与复合类不同类型的景观的审美无偏好;对闭合类景观、自然类景观审美趋于一致。2景观美景度与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景观美景度与水域、草地所占景观面积之比为正相关关系,与交通所占景观面积之比为负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对城市旅游景观规划应采取以下措施:适当降低斑块密度,增加水体、草地等自然类景观。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到古老的历史街区去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保护得较好的历史街区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总结和阐述历史街区内涵、历史街区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对长春市6大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具有重要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分析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赋存及其特征,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诊断。在"和谐"的保护利用观指引下,提出实现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名镇(村)的旅游价值与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概念和意义,并对80个国家级名镇(村)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在80个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有的已经创建了等级旅游区点,或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等,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有的目前则少有开发成效。基于区域经济学的增长极、点轴、网络开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历史文化名镇(村)可持续开发的模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