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州靖江市新十圩港大桥省考断面近年来水质出现超标现象,为了控制该断面水质达标,不让超标水汇入长江.基于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建立了靖江市十圩港河流一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控制断面达标法、污染影响分担率计算法得到十圩港河道的水环境容量与各镇分担率.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从而确定了研究区域内各类污染物的削减量;根据各入...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主客体研究是制定及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本研究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2014年洞庭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水量情况,核算了主要入湖河流总氮、总磷通量,并结合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污染物排放情况,详细分析了洞庭湖总氮、总磷的来源,以此为依据界定了洞庭湖水环境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结果显示,洞庭湖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贡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之外地区,通过四水、三口排入洞庭湖为主。基于此,本研究建议洞庭湖水环境生态补偿的主体省级层面应为湖南省和湖北省,而省外层面则为国家作为补偿主体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3.
庞红璐  游薇  马旭 《四川环境》2023,(3):140-146
为改善濛阳河流域(成都段)水环境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根据实测数据对流域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参照《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对流域主要入河污染物的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濛阳河流域彭州出境断面水质不稳定达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COD、氨氮不稳定达标。流域内COD、氨氮、总磷总入河量分别为805.41t/a、129.96t/a、31.17t/a。按污染源分类,生活污染源对COD、氨氮、总磷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60.60%、48.82%、43.27%,其次是农田面源。按区县分类,濛阳镇和九尺镇对流域污染负荷贡献较大。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治理对策,为濛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汉江武汉段水质预警预报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军  彭虹  肖彩  黄燕华 《青海环境》2005,15(4):155-157
文章基于河流一维水质综合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了河流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以汉江武汉段为例,考虑污染物的迁移和生态转化过程,实现了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常规预报、水华的预警预报以及突发污染事件的模拟,并利用MapObject实现了模拟结果在系统中的实时动态可视化,为河流水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河流污染是我国水资源的突出问题之一。以甘肃省藉河为例,应用植物群落自然净化水质的原理,采取功能分区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市河流的污染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将藉河城区段主要分为上游生态过滤区、中游生态景观区、下游生态净水区,然后分区进行具体设计。此研究方案是藉河一期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濑溪河流域泸县段水污染源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输出系数模型、等标污染负荷等方法,以研究区实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濑溪河泸县段水质现状,结合基于水文水质资料和文献数据的方法确定输出系数取值,估算了濑溪河泸县段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并分析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濑溪河泸县段水质现状较差,总磷为全流域首要污染物;濑溪河泸县段COD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工业生产,累计占总入河量的60%;氨氮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累计占总入河量的64%;总磷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分散畜禽养殖,累计占总入河量的75%。建议进一步加快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完善农村农业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市团结河为例,研究细化小流域污染源计算方法。将团结河流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入河量量化处理,分析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构成,明确辨别流域内各片区及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贡献率,为特定目标下的流域污染物削减量计算奠定基础,使后续环境整治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我国公益林涵养水源的价值进行研究与管理,为森林生态补偿提供依据,运用成本替代法对各省市公益林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核算,收集全国各省市的公益林面积、降雨量、蒸散量和地表径流量等数据,建立了各省市公益林水源涵养价值核算模型.结果表明,依据不同因子将各省市划分为4类,所建立的核算模型具有统计学和经济学意义.该研究为我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启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5日联合启动新一轮"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将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等提供决策参考。据介绍,新一轮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将以林地林木价值核算、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森林文化价  相似文献   

10.
李发娟 《青海环境》2010,20(4):165-168,172
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为背景,针对北川河和湟水河下游水环境中度污染的状况,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作为河段的主要污染控制因子,以一维水质模型为基础,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并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明确河段及园区水污染物排污控制量和削减量。  相似文献   

11.
流域生态补偿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而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补偿的顺利展开以及实施效果。阐述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及补偿模式,介绍了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三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并以"三江"流域为例,对其生态补偿核算标准进行探讨,为其他流域制定相关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提高,基础设施管网建设落后,部分城市污水直排入河导致地表水质不达标。以广东省鸦岗国家考核水质断面为例,选取COD、氨氮、总磷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鸦岗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对主要入河污染物的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鸦岗断面水质超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年均值浓度为1.98mg/L,年入河量为4010t,超出Ⅳ类水(1.5mg/L)目标。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源对氨氮的污染贡献率为92%。此外,断面水质还受上游来水水质及感潮河段污染物回荡影响。根据污染源解析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鸦岗断面水质达标及区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安河水质特征,旨在发现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为江安河水污染防治争水责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10月对江安河全段水质进行了统一标准监测,监潮项目有氨氮、总磷、COD、浊度,共4个项目;2012年4月再一次对江安河全段进行监测,并增加测量其水体中几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上游和中游断面均属清洁水质,下游断面属污染水质.河流综合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重金属污染指数均沿流程顺序增高.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氮磷类污染物.上游多为农业灌溉区,中下游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生活源、工业源排放的污水是影响江安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石化企业不同装置、不同污染物的泄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趋势,选取某石化厂区为代表,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对不同情形下发生泄漏时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物的产生、入渗途径、扩散方式以及污染趋势。正常工况无防渗情景:原油的渗漏,在厂区:渗漏发生5 a后,潜水含水层原油影响范围0.194 km~2,超标范围为0.080 km~2,最大运移距离为0.348 km;苯的渗漏,模拟结果显示:泄漏的苯在潜水含水层中13 a后扩散出厂区,厂区下游地下水苯均未超标;二甲苯的渗漏,模拟结果显示:泄漏的二甲苯在潜水含水层中18 a后扩散出厂区,但不超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彭州市西河水库污染现状及污染来源特征,为有效限制和处理入库径流污染物,结合库区自然条件,集成了"生态护坡—岸边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综合防控技术,并设计建设了示范工程。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经示范工程处理过的径流来水,除总氮以外,其他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其中,来水总氮平均超标63%,出水总氮平均超标24%,工程平均削减总氮23.93%。"生态护坡—岸边人工湿地—人工浮岛"综合防控技术及示范工程在西河水库径流污染防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为类似水源污染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主要河流的调查,并对其2002年和2017年的水文水质进行监测比较。河流断面监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上7条河流水质全部遭受污染,其中神仙沟、小清河、淄河、广利河达严重污染,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水质日益好转。黄河三角洲环境污染对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组成及稳定性造成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生境的破坏;因生境破坏或污染物毒害而引起生物多样性破坏;因生境、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综合因素引起的生态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Arc GIS确定蒙溪河流域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演变趋势分析、污染源调查和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蒙溪河流域水质超标情况较严重,主要超标因子为:COD、TN和TP,COD和TP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平水期,TN压力主要集中在枯水期;污染源汇入主要集中在4#-9#点位之间。蒙溪河流域污染物入河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散养和底泥污染。蒙溪河流域达标需削减污染物量:COD为217.755t/a,NH_3-N为24.683t/a,TN为75.710t/a,TP为10.774t/a。  相似文献   

18.
确定最小生态需水量,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德阳市范围内的绵远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针对水闸修建和污染较为严重的特点,利用蒙大拿法和最枯月平均径流法分别计算河道基础生态需水量为9221.13×10~4m~3,5203.44×10~4m~3,进行对比分析选用蒙大拿法计算的结果。河道蒸发量为518.9m~3,针对绵远河上修建5座水闸计算河流渗漏量为2891.03×10~4m~3,并计算河流自净需水量为14016.00×10~4m~3。得出绵远河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7425.03×10~4m~3。由计算结果可知,稀释污水消耗大量水资源,为了维持水生态健康必须重视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河流水质模型在双流县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现有的河流水质模型,构建了一个可实时模拟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一维稳态单组分水质模型对河流的CODCr、NH3-N的降解进行计算,采用多宾斯-坎普稳态模型对河流的BOD、DO变化情况进行计算。模型引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统计公报数据,以Excel作为数据平台,可以反演出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区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将该模型应用于双流县的流域治理,以在锦江双流段的应用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根据2008年双流县河流的相关数据,研究使用该模型反演出了锦江双流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对其反映的流域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研究使用该模型已计算出的岷江中段河流的降解系数,模拟计算了4种情景下锦江双流段出境断面的可能水质变化,以验证拟定的双流县流域治理方案的预期效果。模型具有实用性和进一步扩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进展,以及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4个主要方面。同时以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肥料应用的田间试验为案例,比较了缓释BB肥料、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习惯施肥等模式对稻田径流水氮磷削减效果,并通过作物产量、肥料成本、纯收入等因素的分析,核算出洱海流域稻田缓释BB肥料应用的最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