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由于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水污染犯罪呈上升趋势。按说,作为检察机关,在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行动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实是,检察机关在监督查处水污染犯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监管失职。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将散见于各种祛律中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纳入刑法典的体系之中。这~举措开创了环境刑事立法的新纪元。本文拟就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的意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与其他类罪的区别等问题展开讨论。一、在刑法典中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的意义在刑法典中增设某一在能有个小节,这一看似乎常的举动。对于环境刑事立法而言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在于为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立…  相似文献   

3.
环境犯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1997年新《刑法》规定的一种新的特殊类型的刑事犯罪,由于环境犯罪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因此《刑法》无论是在定罪还是在量刑方面都作了一些不同于普通形事犯罪的特殊规定,极易造成司法实践中适用的错误,本文对其和普通刑事犯罪从认定和处罚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引起司法适用时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控制人类破坏环境与无节制地开采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自我国1997年在刑法中设置环境犯罪专节以来,环境犯罪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在环境犯罪追诉时效领域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追责机制。其中,模糊的追诉时效起算点、过短的追诉时效、对法人犯罪的规定缺失是其主要不足。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规定,弥补缺失,以完善我国环境犯罪追诉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5.
污染型环境犯罪具有复杂、时间长、举证难的特点,运用传统刑法必然因果关系理论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疫学因果关系推定法建立在大量的客观统计数据之上,根据四大推定原则来进行因果关系推理,有利于认定污染型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但是又存在“高度盖然性”标准不明和容易被主观干扰等缺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有原则地在污染型环境犯罪中引入疫学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6.
污染型环境犯罪具有复杂、时间长、举证难的特点,运用传统刑法必然因果关系理论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疫学因果关系推定法建立在大量的客观统计数据之上,根据四大推定原则来进行因果关系推理,有利于认定污染型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但是又存在"高度盖然性"标准不明和容易被主观干扰等缺陷。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有原则地在污染型环境犯罪中引入疫学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遭受严重的破坏,污染环境共同犯罪缺乏统一的司法认定标准。通过对2011年以来的污染环境共同犯罪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不难发现理论界对租赁等帮助行为是否可以成立生态环境共同犯罪、自然人与单位之间是否可成立污染环境的共同犯罪、生态环境单位犯罪中主体处罚范围如何进行界定等疑难问题缺乏研究。为此,尝试构建自然人与自然人、自然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生态环境共同犯罪的类型化规则,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常成 《绿叶》2011,(8):114-119
由于自然生态资源所具有的公共属性,传统的环境诉讼只可以解决一部分成本外摊行为,并且司法应当以什么样的身份介入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责任追究等一直都是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公益诉讼的突破。这种突破必须在实体权利的描述上有所创新,强调每一个人和环保组织都应当享有维护公有生态的起诉权利,赋予公众"环境权"。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订呈现出刑事立法对于预防与从严惩处犯罪理念的贯彻,在回应风险社会诉求的同时,立法价值观、犯罪观、刑罚观层面客观存在的二律背反现象,引发了学界对于刑罚介入边界的激烈争论。本文基于648份污染环境罪判决书,利用回归分析对污染环境罪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缓刑在内的多个判决结果与影响因素间的内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污染环境罪刑罚存在刑罚力度整体轻缓,金钱类环境责任序位混乱,将环境修复作为量刑情节考量指引效果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通过宽严相济纾解刑罚适用“轻刑化”之困,并重新区分以危险犯和实害犯为基准的刑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生态修复规范化建立积极的司法导向,并以此重构罚金刑体系。从而达到犯罪控制与生态恢复双重目的,为污染环境罪刑罚研究添砖加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犯罪刑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严正德 《青海环境》2000,10(3):97-102,121
1 落实基本国策 ,切实抓好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与资源本为一体化的概念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把人口、资源、环境这 3件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 ,确定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并在全国人代会期间 ,连续 4次召开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当今社会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问题日趋严重。以青海省的情况来看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城市环…  相似文献   

11.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拉开了世界循环经济的序幕。中国的环境问题很严峻,但正在被某些人有意无意地忽略并进行常态化处理。由此产生出巨大的悖论:不发展经济万万不可以,发展经济必然会污染环境,而环境治理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靠什么来拯救中国的环境?循环经济!它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能循环使用各种物资。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昆山的一名作坊主赵某,因非法从事地下电镀作业,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铬含量严重超标的废水,致使周边土壤、地下水严重污染,被判污染环境罪入刑一年,此外还要支付十几万的环境修复费。回顾这起2016年初宣判的苏州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侵权乃至环境犯罪所面临的严重后果,从而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环境民事责任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处理环境损害赔偿以及其他环境民事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值得加以研究。一、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作环境民事责任指公民、法人因破坏或污染环境而侵害社会公共财产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而应承担的民事方面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是民事主体因不履行环境民事义务的行为而形成的一种民事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4.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解决开发建设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控制环境污染,防止污染恶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保证建设项目按照既定规划要求实现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最终要通过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去实  相似文献   

15.
基于犯罪经济学视角探究污染环境罪的刑事立法,发现其存在惩罚的严厉性和确定性不足的问题,以至于犯罪成本低、收益高,犯罪人犯罪意愿高.同为保护环境公益而产生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可以通过"并用"或"附带"*的形式,增加惩罚的严厉性和确定性,提高犯罪成本,降低犯罪收益,补强刑事治理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惩治环境犯罪,我国《刑法》在第六章第六节中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但现有单位环境犯罪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主体范围不确定、是否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刑事责任实现方式不足等问题。可通过确定"双罚制"中的责任人员,提高司法效率;引入严格责任原则,减少主观方面认定的困难;增加单位资格刑设置,完善非刑罚措施等解决上述问题,最大限度促进单位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环境纠纷增多,现行法律不能有效解决环境纠纷、环境污染与破坏带来新问题,文章在结合典型案例阐述我国现阶段环境公益诉讼进程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诉讼主体范围,提出保障普通公众诉讼利益配套措施。通过阐述环保公益团体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职责与分工,对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国内大型建设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以及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在重点行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必要性,并以陕西省开展的工程环境监理试点为例,介绍了环境监理工作在项目工程建设阶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338条以污染环境罪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现行环境犯罪体系存在环境立法观念偏颇、法益保护范围过窄以及刑罚力度不足三方面的缺陷。在我国环境问题依旧严重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刑法环境犯罪体系的重构已经势在必行,应当以刑法的规范观念为指导,以污染环境罪为基础建立我国体系化的环境刑法,同时根据社会危害性配置更加严厉的刑罚。  相似文献   

20.
环境小知识     
《环境教育》2008,(3):83-83
“新五小” “新五小”企业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包括小水泥、小火电、小炼油、小煤矿和小钢铁企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