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5年气候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灾害学》1996,11(2):76-79
根据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资料,对1995年气候条件对我国交通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暴雨洪水,其它气候灾害还有雾、雪、风及高温等,使我们对影响交通系统的气候灾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986年的气候灾害作为历史,已经过去了,但它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却并没有结束,至今还在一些受灾地区持续着。其原因在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时间尺度远远地超过气候变化本身的时间尺度。我国地处亚洲季风盛行的地区,气候灾害较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气候灾害不仅受到了自然科学界的关注,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重视。近年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步结合,开展了针对气候灾害的综合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近年来,气候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已经应用到对诸如非洲和印尼干旱、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洛现象等气候灾害的研究中。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前沿和新兴的科研领域。气候灾害风险综合研究重点包括风险的解释和行动、风险预防与灾害治理、气候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其核心是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气候灾害风险带来的挑战。未来气候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可以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结合实际的运用实践两个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旱涝空间型的马尔科夫概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旱涝灾害在我国是影响最大、也最为频繁的气候灾害。本文利用马尔科夫概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在验证了我国旱涝空间型序列具有马尔科夫性质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状态的转移概率,进而分析了旱涝空间型序列的静态和动态结构,并揭示出旱涝空间型各状态演化的优势倾向。  相似文献   

5.
第 1期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特征、形成机理和预测研究黄荣辉 周连童  (1 )………………………………………“历史模型”与灾害研究周魁一  (1 0 )…………………………………………………………………………2 0 0 0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概述姜 彤 王 润 LorenzKING  相似文献   

6.
气候灾害预测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减少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灾害性气候的预测水平,用非线性预报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气候灾害的数学预测模型。首先,用西太平洋海温格点资料,通过相关计算和因子选择,用多项式曲线预测模型,对西太平洋、南海、以及登陆我国(或广东)的热带气旋的年、月频数进行预测试验,经过3年多的实际业务应用,效果良好;其次,使用越赤道气流指数、南支槽指数、高低纬环流指数等资料,根据指数曲线预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制作了广东暴雨过程预报,其业务预报准确率达到70%-90%;并采用指数曲线、周期叠加、韵律等3种预报方法,用权重回归方程进行综合,制作了“逐日、旬、月、季气象要素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对天气转折、气候突变和气象要素的极值有较强的预报能力,特别对降水的时段量级、冷空气影响的时段及强度、热带气旋的影响时段的预报,效果较好,对广东的干旱、寒潮预报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交通运输气候灾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张清  黄朝迎 《灾害学》1998,13(3):43-46
利用收集的资料,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在分析我国气候特点、交通运输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我国交通运输气候灾害的特点、类型、分布及其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气候异常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雨涝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涝灾害是我国主要气候灾害之一。本文对我国建国后30多年来雨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以大量事实阐述了雨涝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粮食产量、能源,交通、水利设施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严重、频繁的干旱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它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干旱的监测、预测与评估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几种干旱遥感监测指数的原理、方法以及适用范围,重点阐述了EOS/MODIS数据的计算模型的应用,并对各种干旱监测指数存在的问题以及干旱监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巢清尘 《灾害学》2000,15(3):79-84
在概述我国交通运输的构成以及这年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气候异常类型对不同交通运输系统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提出了交通运输防御气候异常的战略性对策和在不同气候异常情况下防御气候灾害的战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郭进修  李泽椿 《灾害学》2005,20(4):106-110
本文根据气象灾害特征、致灾因子和天气现象类型,将我国的气象灾害划分为7大类20种.为了适应科学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大气监测、信息加工和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机理研究;制定科学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的动态流变力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华 《灾害学》2005,20(4):13-17
结合我国近几年软弱岩土突发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了动态流变力学理论方法在地质灾害突发机理、灾害监测预报等方面的研究技术线路与应用前景.测试了软弱岩土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流变参数,建立了动态流变力学模型,推导出新的流变方程.为进一步研究突发地质灾害的临界力学条件、流变动力学方程、动力学关键指标等奠定了基础;对揭示动载作用下软弱岩土加速流变导致地质灾害的流变动力学机制、改进和完善灾害监测预报理论、提高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千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气候变化背景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不同分辨率建立了近二千年和近五百年中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曲线。得出近二千年我国重大气象灾害频率分布,在11世纪前低处于低发时期,11~12世纪灾害迅速增加,以后通过两峰两谷于19世纪进入灾害群发时期。近五百年,17世纪和19世纪中叶后为两个灾害群发时期。上述灾害群发时期都发生在数百年气候变化暖的背景下的暖期和冷的背景下的冷期。另外在气候转折时期,我国重大气象灾害也群发。根据上述关系,估计现今至2030~2050年,具有灾害群的气候变化背景,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将群发,特别是洪涝与风暴潮增加,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水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对于大面积干旱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电力工业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正旭 《灾害学》2001,16(3):54-58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电力系统带来极大危害,文中以大量典型灾阐述了危害电力系统的各种自然灾害及其特点,并结合电力行业实际,提出灾害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岸带灾害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海岸带灾害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岸带-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减灾对策框架,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全球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我国海岸带灾害的3个主要方面。据此,认为减灾的关键在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保护和改善本已十分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于全球变化诱发的灾害,则力求基于科学认识与预测,在海岸带开发中合理规划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突出洪灾事件对新疆潜在气候转型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疆近250年来的水文突出事件——洪灾的分析人手,探讨了其与新近提出的可能气候转型期降水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小冰期末以来新疆存在5个比较明显的重大洪灾时段。每一个时段基本上都对应着降水偏多时期,同时也对应着比较明显的气候转折期,前两次对应气温下降降水减少期,后三次对应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洪灾灾情差异显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洪水及其灾害事件对气候(降水)变化响应较明显,表现出随着降水的增加,洪灾灾情加重、主要河流洪水洪峰流量突破历史极值的情况。这为气候转型观点的成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且还初步印证了前人有关气候转型初期自然灾害频发和洪水量级增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7.
邓先瑞  吴宜进 《灾害学》1998,13(3):28-32
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灾害资料,并与其它自然灾害相联系,将发生在湖北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归纳,将其划分为6大类18种,并对其影响作了简要的描述.同时,根据历史上湖北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了湖北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最后,从减轻自然灾害的角度出发,针对湖北减灾工作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5):383-399
ABSTRAC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serious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China and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disaster relief system.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how to restructure and optimise China’s disaster relief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four main channels through which relief funds are currently distributed in China while also examining the relative share of relief funds directed through each channel. The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relief channels are compared.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how China can reduce the neg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by restructuring and optimising its current disaster relief system are provided. The paper presents several main findings. Currently, government-channelled fun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disaster relief in China. However, the actual ratio of relief funds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total amount of losses and the ratio of relief funds from the four channels added together are both very low.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ole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disaster relief is far from sufficient. Importantly,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vided on how to restructure the system and on the relative role that each of these channels should play in China’s disaster relief system.  相似文献   

19.
李毅军 《灾害学》2001,16(4):22-26
依据中国地震局有关建设防震减灾示范项目大纲的要求,就大型企业如何建立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背景及震害预测和对策,为企业防震减灾工艺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肖永全  叶殿秀 《灾害学》1997,12(1):23-27
依据国内外城市气候的观测资料和分析研究文献,从合理利用城市气候资源和防灾减灾角度,首次论述了城市气象灾害种类(公共、特定和相关三大类9种)以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