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污水处理领域同步除碳脱臭研究一直是个难题,本实验开发了一种新型同步除碳脱臭一体式A/O反应器,研究了该一体式A/O反应器处理不同碳硫比有机废水时的同步除碳脱臭功能。结果表明,碳硫比为30∶1时,即进水SO24-浓度为133 mg/L,该反应器总COD去除率可达到95%。在进水SO24-浓度不大于400 mg/L时,中间产物臭气硫化氢气可以完全去除,实现了同步除碳脱臭的功能,减少了在有机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大量臭气的排放。微生物学角度分析,表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硫细菌。  相似文献   

2.
TOC—201型总有机碳分析仪是测定水体中总有机碳(TOC)值的新型仪器,广泛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监测部门如科研、生产部门对天然水、污染水、饮用水等水体中TOC的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反应器———膜生物膜反应器 ,该反应器可获得 10 0 %氧利用率 ,可用于生物降解挥发性有机物 ,可同时高效去除有机碳和氨氮 ,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膜生物膜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反应器-膜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可获得100%氧利用率,可用于生物降解挥发性有机物,可同时高效去除有机碳和氨氮,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王瑾  李登新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853-2862
为解决正渗透膜反应器中盐积累的问题,选取乙酸铵(NH_4C_2H_3O_2)、乙酸钠(NaC_2H_3O_2)和乙酸钾(KC_2H_3O_2) 3种基于乙酸根离子的有机化肥作为正渗透膜反应器的汲取液,并将其与硫酸铵((NH_4)_2SO_4)、氯化钠(NaCl)和氯化钾(KCl) 3种其对应无机离子汲取液的正渗透(FO)工艺性能和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OMBR)工艺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工艺水通量和盐含量的测定,生物反应器内COD、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污染后膜表面的SEM分析,评价了基于乙酸根离子的有机化肥作为正渗透膜反应器的汲取液对反应器内盐积累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O工艺中,乙酸铵、乙酸钠和乙酸钾在0.6 mol·L~(-1)浓度下的平均水通量分别为10.30、11.07和12.73 L·(m~2·h)~(-1),低于其对应的无机离子汲取液的水通量;在OMBR工艺中,乙酸铵、乙酸钠和乙酸钾有机化肥作为汲取液可以显著减缓反应器内盐度的积累。此外,当基于乙酸根离子的有机化肥作为正渗透膜反应器的汲取液时,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更高,虽然这更容易造成膜污染,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物质。研究可为正渗透生物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冬、夏两季PM2.5中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西安市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物PM2.5中碳组分的污染变化规律,利用TEOM系列RP1400a采样仪于2010年冬季和夏季进行采样,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C)、无机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A)的含量。结果显示,PM2.5中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值冬季较高,分别是夏季的2.62,1.75倍,这表明西安市冬季碳气溶胶污染严重。OC和EC日变化在不同季节均呈现双峰分布特征,这主要是由交通源的排放和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OC和EC在冬、夏两季都有较强的相关性(R2分别为0.823和0.543),且OC/EC平均值分别为5.36和3.58,均大于2,表明采样各时段有二次有机碳(SOC)生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DBF-BAF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不同硝化液循环比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碳效果,通过分析循环比对各反应器内的氮赋存反应、COD去除特性的影响,探究其对DBF-BAF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时脱氮除碳效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循环比,有利于系统脱氮除碳,在300%的最佳循环比下,系统对COD、NH_4~+-N、有机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7%、97.34%、99.18%和79.97%,出水NH_4~+-N稳定达到5.00 mg·L~(-1)以下;循环比通过改变各反应器进水COD、NO_3~--N、NH_4~+-N、有机氮和DO浓度来影响其内的碳氧化反应和氮素的转化与去除,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碳效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加悬浮填料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中试装置处理校园生活污水,考察其对有机碳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HM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超过97.5%。采用比耗氧速率(SOUR)来表征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SOUR随着有机负荷的变化逐渐从80 mg/(kg.min)降到30 mg/(kg.min)。实验过程中,经历有机负荷率(OLR)和氨氮负荷率(NLR)的变化,结果显示,其对污泥特性和膜污染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溶解性有机碳以及三卤甲烷生成势等指标,研究于桥水库溶解性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三卤甲烷的存在现状和生成势。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浓度波动不大,在入库区最高,出库区最低,说明其整体自东向西沿水流方向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三卤甲烷与温度成正相关,采样期间浓度在0~22.3μg/L之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三卤甲烷生成势浓度变化范围为60~470μg/L,处于中等水平;溶解性有机碳与三卤甲烷生成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SBR反应器的原理及其工艺特征出发 ,讨论了SBR反应器的类型和运行模式。分析认为 ,SBR反应器将在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预计不久的将来 ,SBR及在其基础上开发的CASS、ICEAS等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环保信息     
世界第一座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单罐系统 世界第一座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单罐系统在1992年夏天法国巴黎国际技术交流大会上展现。研制该系统的负责人克林顿指出该罐系统是唯一能用生物方法处理废水中绝大多数有害有机废物的装置。废水是经过去除重金属后泵入“生物反应器”塔罐中,罐中的微生物将全部吃掉以碳为主的有害有机物质。然后,经处理的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进一步处理。克林顿说该系统是专门为处理低浓度有害有机废水而设计的。 刘健摘译自《ES&T》 Vol.26,No.10,1992  相似文献   

12.
以人参、赤芍和桂皮等混合中药渣为发酵原料,采用全混式厌氧反应器,在中温(35±1)℃,通过半连续厌氧发酵工艺,研究其发酵过程中不同有机负荷,沼气日产气量、甲烷含量、p H值、挥发性有机酸(VFA)和总无机碳(TIC)等参数变化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消化过程呈现5个阶段,即发酵启动期、增长期、稳定期、超负荷期和恢复期;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可承受的中药渣最大有机负荷为8.0 g TS·(L·d)-1,系统p H值稳定在7.0左右,沼气日产气量8.38 L,容积产气率为1.68 L·(d·L)-1,原料产沼气能力262 m L·(TS g·d)-1,VS去除率为20.69%。有机负荷为10.0 g TS·(L·d)-1时超负荷运行,沼气产量急剧下降,系统运行稳定性被破坏。因此,在中药渣厌氧消化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有机负荷在最佳数值,实时监测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各参数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保证工程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基质酶是催化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重要催化剂,其对有机污染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实验测定了5座人工湿地(CWs)反应器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进水医药活性物质(PhACs)浓度、湿地植物的关系。结果显示:种植植物反应器3种基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种植植物的反应器;随培养时间增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提高,在培养150 d后达到最高;脱氢酶和脲酶的活性随培养时间增长先升高后降低,分别于120 d和90 d时达到最高;不同基质酶对不同PhACs浓度响应不同,脲酶活性均表现为被抑制,而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PhACs浓度时被激活,在高PhACs浓度时被抑制。为CWs应用于去除水环境中存在的PhACs类污染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机废水SBR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SBR反应器的原理及其工艺特征出发,讨论了SBR反应器的类型和运行模式。分析认为,SBR反应器将在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预久不计的将来,SBR及其在基础上开发的CASS、ICEAS等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将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气溶胶含碳物质基本特征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界定了气溶胶含碳物质,特别是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元素碳与黑碳的异同,总结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源,以及二次有机碳的经验公式.阐述了有机碳、元素碳对全球气候、大气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及机理.归纳了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概述了国内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的研究状况,指出国内相关研究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传统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工艺原理,开发了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并对其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提高的前提下,通过对进水方式和曝气速率的调节,反应器对COD和TN的去除率达到97%和82%;污泥活性测定表明,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分别在反应器的好氧区和缺氧区占优势,但由于生物膜内部微环境的存在,反应器不同区域均有同时硝化和反硝化(SND)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 大气气溶胶中常含有大量的含碳化合物,其中主要是有机碳化物、无素碳(石墨化碳、炭黑等)及碳酸盐.元素碳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有机碳则包括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有机磷化物(Cp)和碳氢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等途径生成的二次有机碳化物(Cs),碳酸盐多存在于大粒子中,这些大粒子主要来源于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质有机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因此,选择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分析方法监测废水的有机污染程度越来越必要。目前作为表征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有化学耗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总耗氧量(TOD)、紫外吸光度(UV)和总有机碳(TOC)。由于 TOC 测定的是废水中总的有机碳量,因此能直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实际存在量,并且它具有氧化率高,测定迅速、准确、简便等优点,所以 TOC 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特定废水,如果能找出 TOC与 COD 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可简化分析操作,提高分析的准确度,能及时反映废水中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机械淋滤/厌氧生物组合工艺,充分发挥机械淋滤反应器的水解酸化功能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的产甲烷功能,对有机生活垃圾进行了中试规模处理。厌氧生物反应器经过接种,15 d驯化完成。厌氧反应器出水回流淋洗水量对机械淋滤反应器运行特征有较大影响,当回流淋洗水量为3.0 m3/d时,淋滤液COD、VFA第8天时浓度分别为41 000 kg/L和2 000 kg/L。对机械淋滤反应器/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进行了多批次实验,每吨有机生活垃圾平均产生沼气87.2 m3,甲烷含量稳定在75%,平均产沼系数为0.46 m3/kg COD,厌氧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560 mg/L,在对有机生活垃圾处理的同时实现有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行设计的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在常温下对啤酒废水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实验研究,将进水COD控制在5 000 mg/L左右,采取逐步缩短HRT的方法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结果表明,启动运行41 d之后,产气量上升速度加快,反应器成功启动运行;在稳定运行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升高,产气量呈阶梯式渐次上升,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出水pH值维持在7.0左右,TSS去除率达到60%以上,出水水质较好,说明该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