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一种含有双羟基层的结构的粘土材料(StraifiedDoubleHydroxides简称SDH)的高温下对SO2具有良好吸附性能,本实验用合成的SDH材料研究脱硫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DH对SO2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高,选择性好,通过对不同温度下SO2吸附速率的研究,得出ZnAl和ZnMgAl类SDH的最佳吸附温度为750℃NiAl类SDH的最佳吸附温度为700℃,吸附选择性温度的升高而增  相似文献   

2.
王强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0):26-28,45
选用GDX-102树脂其对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和腐殖酸共同存在时的吸附集集作用,发现当有HA存在时,树脂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率显著增加,且是可逆的,先后用CH2Cl2和NH3;乙醇进行分级洗脱,得到满意的洗脱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作用机理和反应过程不同,选用四种中和NaOH、Na2Co3、Ca(OH)2和NH3.H2O中和不同性质的酸性矿井水,使其PH值分别达到7.5、6.5、5.5、4.5,以产生不同量的絮凝体,其絮凝体中Ca^2+和SO4^2-的含量亦不同。当PH值达到7.5时,Na2Co3的用量最大,同时Ca^2+含量亦最高,当原水中的Al^3+含量相对较高时,随PH值的升高絮凝体的量是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选择中  相似文献   

4.
苯达松在单离子蒙脱石上的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相苯达松在Al3+、Fe3+、Cu2+、Ca2+、Na+、K+阳离子饱和蒙脱石上的分布系数测定,及非水相中单离子蒙脱石吸附苯达松后IR光谱变化研究,发现:蒙脱石对苯达松的吸附与蒙说石中可交换阳离子的极化力有关;苯达松通过分子中C=O基团与蒙脱石中可交换离子结合水形成氢键及叔酰胺N与可交换阳离子间的电荷吸引而吸附.另外,蒙脱石中可交换阳离子具有的催化性、络合性也可能是增加本达松吸附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先良 《环境科学》1993,14(5):32-38
通过室内淋滤实验,研究了酚,氰,砷,汞,铬在粉质轻亚粘土和中砂中的积累,运移规律:(1)土体对污染物质吸附净化均可分为强吸附阶段,饱和吸附阶段和吸附饱和阶段;(2)土体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净化强度与其粒度通常呈负相关;(3)酚,氰在包气带中降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挥发性与生物分解作用。证实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中的主要迁移形式为:H3AsO3,H2AsO3^-,CrO4^2,Hg(OH)^+,GgOHCL,同  相似文献   

6.
季铵盐改性土壤对水中苯酚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土壤进行了改性。结果表明,改必一时最适温度为50 ̄55℃,最适PH为中性最适HDTMA浓度为1%,又考察了PH、改性土壤用量及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吸附等温线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H=3 ̄10时,酚捐附去除率基本不变,当PH〉10时,吸附效率随PH增大而提高。随着改性土壤用量的增加和振荡时间的延长。酚的去除率升高。改性土壤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规  相似文献   

7.
天然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多环芳烃(PAH)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天然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从PAH的吸附,挥发,光解和生物转化作用以及对水生动植物的毒性机理,探讨了PAH在天然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敏  倪哲明  周碧  袁贤鑫 《环境科学》1995,16(6):24-25,28
将汽车排气管中收集到的烟灰与不同催化剂混合组成干混试样。利用TG-DTA技术,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烟灰的助燃作用。发现催化剂存在时烟灰的燃烧特征温度Tmax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催化剂的助燃活性:NiO/Al2O3〉CuO/Al2O3〉V2O5/Al2O3〉Pd/Al2O3〉Ag2O/Al2O3〉Cr2O3/Al2O3〉CeO2/Al2O3,与金属氧化物的生成焓(-ΔH)有一定对应关系,随着-ΔH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水溶液中腐殖酸的二氧化钛膜光催化氧化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二氧化钛膜光催化氧化法处理中腐殖酸技术避免了以往悬浮相光催化时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光源种类,TiO2膜的表面修饰和HA水溶液的「H值等因素对HA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讨论了有关的机理并合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芥子酸清除亚硝基自由基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辐解方法,研究了阿魏酸、芥子酸(HCA)快速清除NO2的机理,测得NO2从HCA抽氢反应的动力学常数为(7.2-7.4)×10^8dm^3.mol^-1.s^-1量级,并发现在弱酸性条件下HCA也能有效清除HNO2。  相似文献   

11.
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的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IR,ESR技术,研究了腐殖酸对灭草松的吸附及吸附机理,并且对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经过大约4h的初始快速阶段,此后进入慢速吸附过程。溶液pH可能会影响腐殖酸的构型。高pH时,吸附量随溶液离子强度增加稍有增加。灭草松在腐殖酸上的吸附过程中存在氢键、电荷转移作用,疏水分配也是可能存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integrated with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ic acids and aluminum coagulant at slightly acidic and neutral p H. Higher fluorescence quenching was produced for fulvic-like and humic-like fractions at p H 5. At p H 5, the humic-like fract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carboxylic acid, carboxyl and polysaccharide compounds were bound to aluminum first, followed by the fulvic-like fract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carboxyl and polysaccharide compounds. This finding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ated functional groups of HA were involved in forming the Al-HA complex,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the removal of other groups by co-precipitation.Meanwhile, at p H 7, almost no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ccurred, and surface complexation was observed to occur, in which the activated functional groups were absorbed on the amorphous Al(OH)3. Two-dimensional FT-IR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e sequence of HA structural change during coagulation with aluminum, with IR bands affected in the order of COOH COO-NH deformation of amide Ⅱ aliphatic hydroxyl C\OH at p H 5, and COO-aliphatic hydroxyl C\OH at p H 7. This study provides a promising pathway for analysis and insight into the priority of functional group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c matters and metal coagulants.  相似文献   

13.
紫外辐射对腐殖酸溶液理化性质及其混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文东  张轲  范庆海  郑丹 《环境科学》2016,37(3):994-999
为探明紫外辐射对腐殖酸溶液在后续混凝过程的促进原理,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腐殖酸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以及这些理化性质上的变化对腐殖酸混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紫外辐射处理后,除Zeta电位外,腐殖酸溶液的p H、色度和黏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黏度对腐殖酸溶液的混凝效果影响相对较弱.酸性条件下,腐殖酸溶液的混凝性能明显增加.Zeta电位的增加使得胶体之间更易聚集沉淀.此外,除了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3~30×10~3和小于1×10~3的腐殖酸所占比例增加外,低分子量腐殖酸所占比重也无明显改变,这可能是紫外辐射后腐殖酸溶液混凝性能不降反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水体腐殖酸及其络合物Ⅰ.蓟运河腐殖酸的提取和表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提取和研究了华北蓟运河的腐殖酸,并从实验中得到了一些结论。国产吸附树脂GDX-102对分离河水中的腐殖酸比较有效,黄腐酸在树脂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没有明显的区别。氨—乙醇混合液作为解吸液效果较好,而且不引进金属离子。水体黄腐酸(FA)和棕腐酸(HA)的分子量低于煤炭和土壤中的FA和HA,其趋势为河水FA<河泥FA<河泥HA。水生腐殖酸具有明显的荧光特性,其酸性基高于土壤和煤炭腐殖酸,且—COOH基含量一般低于土壤和煤炭腐殖酸,—OH基是总酸性基的主要部分。水体腐殖酸的碳含量较低,氧、硫、氮含量较高,因此可能有各种取代基,这在络合作用中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梁雨  何江涛  张思 《环境科学》2018,39(5):2219-2229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组分在矿物质上的吸附特征及其与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物的结合作用对两者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卡马西平作为目标污染物,用商用腐殖酸制备DOM,以石英砂代表无机矿物,开展吸附实验,并采用透析实验和红外光谱表征等手段,探讨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腐殖酸(HA)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卡马西平(CBZ)的结合作用对HA或CBZ在固相介质上吸附作用的差异及产生机制.结果表明,大分子量HA有更多的羟基、芳香烃和脂肪烃,以疏水物质为主;而小分子量HA有更多的醇和羧基,以亲水物质为主.HA与CBZ的结合主要通过CBZ的氨基与小分子量HA中极性官能团的结合,以及CBZ疏水基团与大分子量HA中脂肪族与芳香族的疏水作用.CBZ与H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腐殖酸或卡马西平的吸附产生明显差异.当CBZ不存在时,石英砂主要通过疏水作用结合HA中疏水性大分子或与HA的羟基、羧基等发生交换配位反应,且石英砂更倾向于吸附HA中的脂肪性及疏水性大分子组分.当CBZ存在时,石英砂转而吸附HA中的小分子量部分,且HA在石英砂上的最大吸附量减小.当HA不存在时,CBZ可通过疏水作用,范德华力和极性相互作用使其在石英砂上有一定量的吸附.加入HA后,石英砂吸附增加的CBZ归因于部分HA分子与CBZ结合后共吸附或累积吸附于石英砂上.  相似文献   

16.
为模拟地质吸附剂中的有机质矿化腐殖化及有机-矿质复合体的形成过程,采用亚临界水处理技术,通过控制压力反应釜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对商用腐殖酸、高岭土及有机-矿质复合体进行处理,并通过比表面积全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定波长可见吸光度比值(E4/E6)、X射线衍射(XRD)和13C核磁共振(13C-NMR)等表征手段尝试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有机质、粘土矿物及二者复合体的各自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升温增压不仅导致腐殖酸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而且分子量变大,芳化度由59.52%增加到70.90%,其主要原因是游离羧基和链烃在升温增压条件下实现了成环、聚合过程,使其结构更加复杂,化学稳定性提高.高岭土在升温增压的过程中脱水,形成结晶更加完整的有序结构.腐殖酸与高岭土形成有机-矿质复合体的过程中存在多重作用,首先高岭土优先选择腐殖酸分子中的芳香组分进行插层,至形成较为致密的内层结构,其次,补丁在外围的游离羧基、烷氧和链式结构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成环、聚合形成疏松的外层空间.高岭土、腐殖酸及二者的复合体的变化趋势分别与天然环境中粘土矿物及有机质的矿化腐殖化进程和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堆肥腐殖酸形成过程及腐殖酸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城市生活垃圾不同堆肥阶段提取的腐殖酸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色谱学技术、光谱学方法和电化学分析,研究了堆肥过程不同形态氮和碳官能团形成腐殖酸的特征,探究了堆肥腐殖酸的氧化还原性能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堆肥腐殖酸中50%~75%的氮为氨基酸态氮,检出的15种氨基酸中酸性氨基酸(Asp和Glu)含量(高于100 mg/g)最高、丝氨酸(Ser)含量(3.78 mg/g)最低. 与堆肥腐殖酸中其他组分和官能团相比,氨基酸易被生物降解和利用,其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后期氨基酸态氮占比逐渐降低. 腐殖酸中碳有多种形态,包括苯环、羧基、脂肪族等多种官能团,随着堆肥发酵的进行,木质纤维素降解形成腐殖酸,脂肪族官能团亦被氧化降解;与之相反的是,腐殖酸中羧酸类、醛、酮及苯环等官能团不断增加,导致腐殖酸氧化还原性能增强. 氧化和还原过程中,腐殖酸得失电子均会造成部分官能团结构破坏,大分子腐殖酸被降解和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 研究显示,堆肥腐殖酸活性较高,可利用腐殖酸修复环境过程,但需要适当补充活性腐殖酸,防止腐殖酸因修复氧化还原过程导致降解后只能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改进的化学分离方法对Pahokee泥炭和稻田土壤中的腐殖酸进行了分离,得到了两类腐殖酸:去矿物前腐殖酸(HA-I)和去矿物后腐殖酸(HA-II),其中HA-II为前人未所顾及。然后采用元素分析、固体13C核磁共振、热解-色谱-质谱等技术对HA-I和HA-II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HA-II在总腐殖酸中占有的比例分别是11.8%(泥炭)和37.1%(土壤)。HA-I和HA-II在化学组成和性质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O/C原子比都表现为HA-IIH/CSSHA-I,表明从HA-I到HA-II,Pahokee泥炭和稻田土壤腐殖酸中的含氧基团都减少,Pahokee泥炭腐殖酸则脂族基团减少,而稻田土壤腐殖酸的脂族基团增加。这种HA-I和HA-II在结构性质上的变化在13C NMR和热解分析时也都得到了验证。另外热解分析还表明HA-I含有更多的易分解的结构组分,而HA-II则含有更多的难分解的结构组分。这些研究都说明HA-II与HA-I相比,在组成和结构特征上存在一些差异,含有更多的难分解的结构单元。本项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土壤沉积物体系中腐殖酸的化学特征和地球化学过程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水体中腐殖酸的臭氧氧化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师范大学德风园池底泥中提取的腐殖酸(HA)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去除,对初始pH值、混合气体流量、腐殖酸(HA)初始浓度以及水中常见离子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腐殖酸(HA)的去除率随初始pH值的升高而提高,随混合气体流量减少而提高;当腐殖酸(HA)初始浓度为5 mg/L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UV254升高,紫外扫描结果发现,溶液在200~220 nm内出现杂乱的吸收峰,表明有新物质生成;水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CO32-、HCO3-)和二价金属离子(Ca2+、Cu2+)的存在会降低臭氧对腐殖酸(HA)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NaClO、UV和UV/NaClO复合消毒等方式研究了三氯卡班(TCC)在消毒过程中的去除特性,考察了3种消毒方式中TCC溶液的遗传毒性变化,鉴定了TCC的降解产物并探讨了其降解机制,以UV/NaClO复合消毒为研究对象,考察了NaClO投加量、TCC初始浓度、溶液pH值和腐殖酸(HA)等因素对TCC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消毒技术对TCC的去除效果依次为UV/NaClO、UV、NaClO.消毒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TCC溶液的遗传毒性.LC-MS鉴定出了8种TCC的降解产物,降解途径主要为脱氯、加氯以及·OH/O·氧化.UV/NaClO复合消毒对TCC的去除率在97%以上;TCC的去除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TCC的去除率随pH值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低浓度的腐殖酸(HA)对TCC的去除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