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一、前言 黄龙灰岩自1930年李四光等创立以来,一向包括白云岩段在内,其时代为中石炭世经多年的详细研究,建立了生物化石带。但1964年以前,在白云岩段内一直未获生物化石,对白云岩的时代也无争议。64年以后,先后在不同地区白云岩段内采获了不少生物化石,据化石门类,属种之异同,对白云岩段时代归属则产生了争论。 笔者在皖南及浙北工作二十多年,于64年即已发现白云岩段内所夹薄层纯灰岩中含(竹蜓)。74年讨论了花石山白云岩时代,定为中石炭世早期,相当欧洲纳缪尔阶B、C两期。  相似文献   

2.
苏、皖南部中、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地层,过去通称为“老虎洞白云岩”。 自夏邦栋(1959)创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对它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分歧。杨敬之等(1962)把它与广西大埔白云岩相比,将它归入中石炭世早期;陈敏娟等(1964 1972,1980)、肖立功(1982)根据南京龙潭、汤山、孔山等地所获得的珊瑚化石资料,将它归入早石炭世晚期。江苏区调队(1972)、安徽区调队(1979)依据南京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地区石炭系白云岩段的层位与时代问题,是地质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自1959年夏邦栋提出其层位可能相当于苏联的纳缪尔阶并取名为“老虎洞白云岩”以来,历经肖立功、陈敏娟、黄建辉、杨敬之、盛金章等的研究,以及江苏、安徽二省区调队的工作,已取得不少的成果。但目前尚存在分歧,如:它到底是晚石炭世早期还是早石炭世晚期?是一层还是两层?为什么在不同地点岩性相同而化石内容相异?由于白云岩段涉及铜铁矿床的赋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在生产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长江下游的黄龙组白云岩的时代及淮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黄龙组白云岩归属问题的分歧 长江下游地区的黄龙组原称黄龙灰岩,系李四光、朱森等(1930)所创。标准地点在江苏镇江石马庙船山西端。因该灰岩构成南京龙潭黄龙山的主体,风化后表面呈土黄色而得名。据其(竹蜓)类化石之研究,时代为中石炭世。嗣后,李毓尧、李捷等(1935)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亦从此说。岩性为灰白微显红色纯灰岩及暗灰色白云岩(当时称为“矽质灰岩”),其间夹有数米的结晶灰岩,总厚约百米,与下伏的和州组(C_1~3h)呈假  相似文献   

5.
夏邦栋(1959)将黄龙组下部的白云岩单独划出,称为“老虎洞白云岩”。20多年来,地层界对这层白云岩的时代归属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该层白云岩是早石炭世晚期,还是晚石炭世早期,以及宁镇至巢县一带分布的与苏皖南部一带分布的白云岩,两者是一层还是两层。近年来,我们对下扬子地区该套白云岩从沉积学、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它是一个穿时的岩石地层单位,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相似文献   

6.
苏浙皖地区上、下石炭统之间普遍地有一套白云岩。它是长江下游地区铁铜矿产的主要控矿层位之一,但其时代、层位关系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这套白云岩均伏于“黄龙灰岩”上部结晶灰岩之下,如果不从化石群上辨认,仅依据岩性和层位对比,都会认为是属同一时期沉积的白云岩。但从目前资料来看,白云岩层中产有相当丰富的牙形石、(竹蜓)和珊瑚化石,而且都是一些重要分子。其化石组合面貌却大致以宿松、怀宁、无为、丹阳以北一线为界,形成东南(称南区)、西北(称北区)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史 1970年江苏区测队一分队在进行1/5万丁蜀幅区调过程中,于宜兴县丁蜀镇青龙山南坡黄龙组下部白云岩中发现(竹蜓)类及珊瑚化石。经鉴定后认为这些化石系巴什基尔晚期产物,逐将该地黄龙组分为两段:灰岩段(上);白云岩段(下)。并认为灰岩段相当于宁镇一带黄龙组的全部,白云岩段在宁镇一带缺失,而宁镇一带的老虎洞组亦在本区缺失(江苏区调队,1973:1/5万社渚幅、张渚幅、丁蜀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间报告)。  相似文献   

8.
赣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高安鸡公岭一带出露最好,厚度较大,含有丰富的(竹蜓)类。船山组为一套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总厚342米,与下伏黄龙组及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整合接触。1979年江西省地质局902地质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在鸡公岭详细测制了剖面,系统采集了化石。经笔者研究的船山组中(竹蜓)类计12个属及亚属。  相似文献   

9.
安徽南部石炭系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化石丰富,是研究华南地区石炭系的良好地区之一。安徽区调队、南京地矿所、南大地质系、安徽省地质局322队、321队等单位都先后做了一些工作,地层单位名称一直沿用1930~1935年地质界前辈李四光,李毓尧、朱森等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所创建的黄龙灰岩——黄龙组。其岩性是,底部为白云岩,下部为厚层粗结晶灰岩,中、上部为灰白或微带红色质纯灰岩。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底部有一套白云岩,分布范围极广,并且是铁、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床的赋矿围岩。许多矿床学者认为安徽铜官山铁铜矿、繁昌桃冲铁矿、江苏栖霞山铅锌锰矿等矿床与这套白云岩关系密切。因此,研究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对于下扬子地区金属矿床的研究以及石炭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这套白云岩的岩石学研究甚少,仅1959年夏邦栋同志据江宁淳化大连山等地研究,认为黄龙组底部白云岩属闭塞泻湖环境中的原生沉积成因[3],并创名为“老虎洞白云岩”,  相似文献   

11.
胶东—京畿地块在古生代并非“铁板一块”。中泥盆一早石炭世,裂解再生临津江—烟南冒地槽带;中、晚石炭世,郯庐海湾仲入成“诸城海湾”,并可能有二叠纪沼泽盆地。中生代运动使胶东地块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底部陈家边组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以往都把下石炭统金陵组视为石炭系最底部一个地层单位,根据珊瑚和腕足类,与贵州汤粑沟组、湖南刘家塘组对比,认为缺失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1983年笔者在江苏江宁陈家边、安徽巢湖、宣城、浙北长兴等地测制剖面,系统采集样品,经阎永奎孢子分析鉴定,在江宁陈家边和长兴牛头山等地首次于上泥盆统五通组擂鼓段顶部发现丰富的早石炭世早期的孢子化石组合和疑  相似文献   

13.
安徽巢县南部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图1)。夏广胜等(1980)称之为和州组上段,时代划入早石炭世晚期,并将其与宁镇地区的老虎洞白云岩对比。笔者等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段地层系统测制了剖面,采获丰富的珊瑚、(竹蜓)类化石,现将资料及我们的看法列后,供讨论参考,文中(竹蜓)类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鉴定,珊瑚由我队齐敦伦鉴定,在此致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苏皖地区石炭纪牙形刺化石作概要介绍。金陵组以Siphondellaisosticha(Cooper),S.cooperi Hass,Polygnathus inornatus E.R.Branson,P.bischoffi Rhodes,Austin&Druce为主,可建立Siphonodella isosticha-S.cooperi带,与我国西南地区岩关阶最上部的牙形刺带相当,其时代应属岩关晚期。老虎洞组以Gnathodus bilineatus Roundy为主,可建Gnathodus blinetus带,与西南地区Gnathodus bilineatus bilineatus带也可对比,其时代为大塘晚期。黄龙组底部白云岩段以Idiognathoides sinuatus(Harris & Hollingsworth),Declinognathcduslateralis(Higgins & Bouckacrt)为主,这些牙形刺为晚石炭世早期的标准分子,可建ldiognathoides sinuatus带。黄龙组纯灰岩段有ldiognathodus delicatus Gunell,I.claviformis Gunell,I.antique Stauffer & Plummer,面貌与华北地区本溪组相似。船山组有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 Gunell,Sweetognathus whitei(Rhodes).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为华北太原组上部的牙形刺带化石,在北美见于Pennsylvanian系Missourian-Virgillian阶,并延续到下二叠统狼营组。Sweet-ognathus whitei于Sphaeroschwagerina带,被当作早二叠世开始的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15.
<正> 据认,科迪勒拉冒地槽的下到中古生代碳酸盐岩是陆棚沉积。它的东部代表浅水沉积环境;它的西部代表外陆棚上较深水的环境。在这种陆棚碳酸盐岩层范围内,灰岩和白云岩的时空分布具有稳定的型式。中内华达东面的下到中古生代碳酸盐岩主要是白云岩,而西面的主要是灰岩(图1)。西面的  相似文献   

16.
李洁  罗朝晖  李燕妮  王剑 《环境工程》2017,35(10):71-76
利用天然地质材料为电解材料,采用电化学辅助去除水中过量氟离子以使出水的氟浓度达到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通过测定不同电压条件下各时间节点的各离子浓度,考察了电压及电解材料对除氟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出水pH稳定在6~10.8,电压为36 V与48 V时,除氟效率高达90%以上,且不会使水体中总硬度超标。电场作用下F-的离子迁移与CaF_2、MgF_2的沉淀反应是阴极出水氟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36 V电压下白云岩除氟装置的启动时间最短,经济效益最高。相同电压下灰岩除氟装置的除氟效果略高于白云岩除氟装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记述下扬子区下石炭统发育情况。着重对本区早石炭世早期是否存在沉积等问题提出新的依据和看法。下扬于区下石炭统发育是否完整,长期存在疑问,根据孢子化石和粒度分析资料,表明区内早石炭世早期的沉积确实存在,并创建了陈家边组,代表这一时期一种碎屑岩沉积类型。下石炭统上部老虎洞组的时代也存在争议,笔者根据白云岩化学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提出二分观点,并重新厘定老虎洞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茂兰3个不同岩性地球化学背景下森林的土壤中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种子库储量在187.5-550粒/m2。(2)相对而言,纯灰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大,不纯碳酸盐岩的次之,纯白云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小;在垂直方向上,种子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种子库中自然萌发的种子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纯灰岩>纯白云岩>不纯碳酸盐岩。(4)从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种子数量和组成成分方面来看,纯白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白云岩和纯灰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灰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  相似文献   

19.
<正> 本矿床为产在石炭、二迭系碳酸盐沉积建造中的一个铀矿床,属于碳-硅-泥岩类型。铀矿化严格受层位和构造破碎带的联合控制,主要赋存在下石炭统梓门桥段下亚段(C_1dZ~α)和上二迭统龙潭组中段(P_2L~2)地层中。含矿层的沉积(音页)律表现为粉砂岩—页岩—含泥炭质灰岩(及白云岩)—页岩—粉砂岩,为氧化-还原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同时,铀的富集与破碎带的宽度和破碎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铅山地区除金属矿产外,非金属矿产也较多,其中硅灰石矿分布广泛.铅山硅灰石矿赋存于燕山早期侵入形成的葛仙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400~500 m范围的下二叠统栖霞组含燧石灰岩和中厚层状夹硅质条带灰岩及硅质页岩、石英砂岩中.矿体多呈透镜状、囊状、不规则条带状等产出,矿体走向长50~100 m,厚度2~30 m.矿石中主要矿物为硅灰石、石英、方解石,硅灰石含量一般60%~70%,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和CaO.区内燧石灰岩提供了硅灰石形成的硅钙质组合、中深成岩浆岩为钙硅化学合成硅灰石提供了反应热能,属层控热变质交代型矿床.区内同类型硅灰石矿化普遍,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