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沈抚灌渠(抚顺段)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生态环保型污染减排对策,在沈抚灌渠东部起点处建设东洲再生水厂及传输污水管线工程;在中西部建海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流工程;在西部的抚顺开发区段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出市前的污水进行综合整治和处理,采取治污、清淤、引水和两岸景观建设四项措施,使沈抚灌渠水质达到地表水Ⅳ标准.  相似文献   

2.
南充市西河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充西河的现状、污染成因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治理西河的对策措施:增加河岸区生态防护带及河内部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建立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建设、投资和管理机制;强化农业生态管理,重点加强面源削减工作;用价格手段推动流域全面节水工作;管制结合,提高流域治理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闵行区水质污染主要由于排入河道的污染物量巨大、外来污水的影响、河道自净能力减弱等原因造成,可通过市政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截污、建立严密完整的监测监理体制、治污、河道整治等治理对策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0,(10):39-39
9月13—14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率领省人大代表视察石马河流域污染治理情况。视察组一行先后到东莞桥头镇、惠州仲恺区和深圳宝安区实地视察了石马河污染整治情况,检查调污工程运行、养殖业清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检测断面水质的情况,并听取相关情况汇报。欧广源和代表们认为,石马河污染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牡丹江流域的污染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牡丹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并针对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牡丹江流域的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霖  吴德礼  樊金红 《环境工程》2016,34(10):113-117
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当今农村生活污染现状,探讨了适合不同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模式;并基于对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讨论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城乡一体化模式、就地集中处理模式和分散式家庭处理模式,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对于农村生活污染,宜采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分类收集相适应,生活污水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环境整治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处理及历史遗留矿坑污染治理等4个方面探索多途径整治集成模式,并评估青岛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典型案例采用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污水收集处理选用雨污合流收集+污水分散处理模式后,大幅度降低了COD、SS、NH~+_4-N浓度。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率领的农工民主党中央考察团,于1999年9月3日至10日,考察长江上游水质污染整治情况。实地察看了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嘉陵江段取水口和排污口以及滨江路沿线污水治理情况,视察了重庆长安公司二级废水处理站、唐家桥污水处理厂,并与重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农工民主党中央此次组团对长江上游水质污染整治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是落实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民主党派中央参政议政的有益探索,充分体现了农工民主党中央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峡库区建设的关心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方面对农村环境重点综合整治方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同时对整治方案科学性进行了分析,以期改善我国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0.
抚西河流域水环境容量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目前抚西河流域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排入源现状 ,以该流域应达到的水质目标和恢复其应有的自然功能为依据 ,选用一维模型对抚西河流域纳污能力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004年,对浑河(抚顺城市中部段)高污染代表河流——海新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水枯水期水量不枯,丰水期水量不丰,河水水量相对较大时,其COD、BOD、DO降低,悬浮物相对升高。海新河河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及生活废水,建议采用聚合氯化铝为处理海新河水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淮河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为例,基于对河流环境容量、污染排放量及浓度耦合机制辨析,以建立河流水体污染物浓度概率模型为基础,应用污染物综合衰减理论和系统控制理论,建立由入河口上溯到污染源的河流污染应急控制系统,以点源的污染贡献量及其万元产值排污系数为依据,分别计算各个污染源的环境损益值,按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对污染损益比值大的点源废水限制排放,优化得到控制目标下的污染控制方案,实现河流水质的可控性。在流域水体污染概率控制、点源对河流的污染响应、河流水质限制点源系统优化控制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上游云南江段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澜沧江上游江段水质监测数据,并依据国家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客观分析了澜沧江上游流域水质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同时,提出了对澜沧江上游流域污染情况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浑河抚顺市区段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种模型,对2010年浑河抚顺市区段污染趋势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增长的同时入河污染物量大副增加,水环境也严重超标,必须采取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市排污工业点源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佳  于慧  刘邵权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6):1402-1415
基于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和热点分析法,分析冀西北张家口市工业点源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工业点源集中分布在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东南—西北轴上的邻近区县。张北县和宣化区工业点源污染负荷最重。(2)工业点源在永定河水系分布最多,并在洋河流域形成带状分布,高负荷工业点源分布具有临河性、临城性,污染物排放高密度区在张北县、宣化区和万全区。(3)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都主要集中分布在坝下永定河水系,其次是内陆河水系。重度污染行业集中排放源分布在张北、沽源和康保县,轻度污染行业集中排放源分布在坝下永定河水系中洋河与清水河交汇处。通过分析工业点源空间分布格局,以期为政府部门调整规划工业和重点治理水污染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监测资料分析,20多年来抚顺市区段地表水污染状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支流水质质量主要受周边工业污染及居民棚户区生活污染的影响。市区段干流水质质量受支流影响较大,一半以上的COD、BOD5来自7条主要支流,其次是干流两岸各类污水直接排入的影响。另外浑河是一条季节河,枯、丰水期水流量相差很大,对干流水质质量受影响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平性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借鉴评价收入公平性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基本概念,构建流域间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合理性的评估方法.以全国七大流域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过程为例,使用基尼系数法分析了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量、环境容量等指标对分配的影响,绘制各影响因素的洛伦茨曲线;根据洛伦茨曲线对分配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按照合理的基尼系数范围确定各流域排污量的削减方案.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量的洛伦茨曲线正确反映了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的流域,为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了牡丹江流域重要污染源调查分析.2015年,牡丹江流域共排放废水10 407万吨,COD排放26 040吨,NH3-N排放3 662吨,生活源是主要的排放源;流域内林口县污染源数量最多,海林县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干流,达到119个,海浪河和乌斯浑河各分布13个和36个.在污染源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流域水质改善"为核心目标,提出了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然湿地的恢复和人工湿地的建造是目前入湖河口污染控制的重要工程措施,是一种经济、有效、可行且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方法。目前人工湿地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对于水质不是很差,又有景观建设需求的地区,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的建设,在提高水质指标的同时,改善水体景观。本文主要就人工湿地在改善盘龙江水质。提升盘龙江沿江休闲走廊的环境质量,维护春城的良好形象所起的作用做个介绍。希望对类似工程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基于ArcGIS 10.2软件对沧州市进行地下水综合潜在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结果表明:Ⅳ、Ⅴ级风险区面积为5 560.0 km2,占总面积的41.6%,主要位于沧州市中部、北部地区,其危害性受工业源影响最大;Ⅰ、Ⅱ级风险区面积为3 303.4 km2,占总面积的25.2%,主要位于沧州市东部地区.研究显示,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