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资源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生态安全性三个角度选取17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求取非资源合理性( NREI)、经济可行性( EEI)、非生态安全性( NESI)3项综合指数,运用改进的三角模型对佛山市2004年-2011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和趋势展开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佛山市土地可持续状态总体较差,并且呈现不断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0.134(敏感级)升高至2006年的0.269(临界安全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现有土地生态问题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相似文献   

3.
引入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在风险矩阵的框架下与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相结合,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二维预警模型,并应用于临湘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表明: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年上升,土地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生态可持续性指数逐年下降,土地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的可持续性逐渐减弱,如不采取相应措施,未来将难以避免跌入不可持续状态;2005~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呈“中警-轻警-中警-轻警”的波折变化,最终稳定为轻警,预测2020~2025年将延续轻警,跌入重警的可能性较小,但仍存在跌回中警的风险.临湘市应通过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大环保投入、有序扩张第二产业和建设用地、节制消费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等措施,综合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研究认为二维预警模型可有效避免传统模型预警失真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结果的全面性、前瞻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与GIS支持下揭示了流域1989-200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稳定上升,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时期;②1989-2002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局部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③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18~100间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有所提高,由1989年主体属于中警状态提高到2002年的预警状态;④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下流域在较安全和预警状态面积之和有以下顺序:Ⅴ>Ⅳ>Ⅰ>Ⅵ>Ⅲ>Ⅱ,表明Ⅴ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即林草地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首选和重要组成部分,而沙地则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难题和关键。最后,提出了通过提高低利用程度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来确保生态安全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让绿色主导发展方向,有利于湖北省建成生态省。以湖北省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灰色预测模型等对2005-2014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并对2015-2020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5年0.459 6(中警)到2014年0.365 5(轻警),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2)用GM(1,1)模型预测湖北省2016年生态安全值为0.354 5(轻警)、2020年为0.295 0(轻警),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朝着"无警"发展。(3)从准则层障碍度来看,压力层从2005年到2014年呈现着快速下降趋势,而状态层和响应层障碍度逐年趋同;制约其向"无警"等级指标有:自然保护区比重、万元GDP能耗、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第三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这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现状,建立了包括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40个指标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过去10 a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下降—好转"趋势,在压力子系统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状态子系统乃至整个生态安全的综合指数却呈现好转趋势,证明响应子系统中政策、法规的实施,对状态的回转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状态对于响应的反映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制造业城市佛山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评价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耦合集对分析方法评价2011-2019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分析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整体处于大压力状态,呈波动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使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任永泰  许东阳  成琨 《环境工程》2018,36(11):172-178
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保障。基于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两方面对DPSIR模型进行改进,针对水土资源系统的不确定性,将灰色关联法与组合赋权法结合对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及分析,并通过障碍度确定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指标。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2003—2015年数据为例,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其安全等级从Ⅳ级降低到Ⅲ级、再增长到Ⅳ级;压力指数增长显著,驱动力指数与状态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指数与资源环境指数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水土资源生态安全指数下降年份进行障碍度分析,发现资源环境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比例与社会经济中的GDP增长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凸显的现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选取辽宁省14个城市2003年-2012年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等25个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对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年来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整体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基本与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说明辽宁省生态安全状况正逐步改善,并且总体呈现发展趋势,辽宁省的生态安全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体系对曲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1年曲靖市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12,属于轻污染,污染负荷比最大的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年际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03~2011年曲靖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综合污染指数总体下降但趋势不显著,可吸入颗粒物总体无明显变化趋势,二氧化氮总体上升但趋势不显著。月际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受气候影响,曲靖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夏季和秋季明显好于春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陵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举  周涛发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633-2640
铜陵市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长期的矿业采冶和加工对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的持续压力,生态安全问题凸显.因此,本文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压力与响应指数模型,采用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综合分析方法,对铜陵市生态安全进行时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铜陵市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较不安全、临界安全水平,安全等级总体较低.2003年作为分割时点,铜陵市的生态安全由较不安全上升至临界安全.压力和响应指数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安全子系统间的作用机理,即2000年以来,铜陵市生态调控措施减缓了系统压力,而环境投入力度不够,致使生态安全在较低等级徘徊.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子为生态环境压力综合因子、资源约束综合因子和环境投入响应综合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生态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论文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 社会、 经济和环境因素方面选取了23个指标,构建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量模型,对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商洛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从1.031 4降低到0.980 5,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不断降低,并向非均衡态发展;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源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土地经济生态系统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小;人均耕地面积、 旱涝保收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单位面积化肥和地膜施用量等因子成为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格网模型的银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为探索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的粒度特性及其空间效应,论文结合PSR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采用熵权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银川市的实证分析表明,2014年整个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为0.488 2,市域范围内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和结构功能分化的双重特征。从宏观行政区划层面来看,3个中心辖区表现相对较为均衡,2个郊区县差异性较大,仅有贺兰县(0.557 7)高于全市均值;从微观格网尺度来看,北部和城市中心的综合指数较高且呈离散分布,城市边缘区较低且呈集聚分布;从土地利用功能区的角度来看,农业区、城市建城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综合指数较高,而功能边缘区与交叉区较低,土地生态安全和土地利用方式存在耦合关系。通过ESDA空间分析表明,格网尺度下土地生态安全全局Moran’s I指数为0.780 4,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空间连续性和聚集效应。因此,从空间建构的视角来看,应充分利用“高高聚集”区的空间扩散和溢出效益,并通过逐步改善影响“低低聚集”区的限制性因子,实现区域内部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生态屏障区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分别模拟计算了滦河和潮河流域水源涵养、面源污染、干旱特征和生境质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面源污染、生境质量和土地利用特征等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作为切入点,以子流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研究区生态安全,分析了各层指标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5年研究区总体生态安全状态等级均为敏感级,生态安全评分综合指数分别为0.50和0.48.研究区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空间上各子流域之间生态安全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面源污染和城镇扩张等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较大.林地和草地评分较低,可能与种植结构和景观格局有关.水源涵养量值增加和生境稀缺性值下降,说明加大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和降低生境稀缺性是提高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减少人类压力、保持生态健康、维持服务功能和规避潜在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风险)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年鉴资料查询收集和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整合方式,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太子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了造成流域生态安全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划分的105个小流域中不存在“极不安全”等级,仅有下游5个小流域处于“不安全”等级,占总数的4.8%;多数小流域均处于“较安全”和“一般”等级,呈集中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较安全”等级的小流域有59个,占56.2%;处于“一般”等级的小流域有38个,占36.2%;处于“安全”等级的小流域只有3个,占2.8%,说明整个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处于“较安全”等级.研究显示,流域内农业和城镇用地的扩张是显著影响生态安全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201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3方面选取26个指标构建海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对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发展现状和演变趋势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指数和超载度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能够实现海洋生态安全的评价,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②就各子系统而言,2010~2012年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子系统安全程度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安全子系统和社会安全子系统的安全程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综合生态安全程度呈现下降趋势。③总体而言,2010年和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态安全处于较为安全等级,2012年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等级,海洋生态安全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元分析-DPSIR概念模型的重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模型进行赋权,引入物元分析法对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年重庆土地生态安全属于不安全等级,2001年属于较安全、2005年属于不安全、2009和2012年属于安全等级,表明1997~2012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总体呈现转好趋势,但由于关联度均小于0,土地生态安全的水平不稳定;②重庆市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承载干扰的能力较弱;③1997直辖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政府部门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和环保投入的加大是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有效提升的保障.人口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等是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制约因素;④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