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长期探索方能最终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三十年来世界范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地震预测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多学科协作配合和相互渗透,尽量采用高新技术,继续强化对地震前兆的监测,拓宽对地震前兆的搜索范围,并在观测与实验的基础上,构制自由度较小的、定量的物理模式进行模拟、反复验证,可望逐渐地、然而实效上可能会是较快地阐明地震前兆与地震发生的内在联系,实现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2.
地震迁移可广义化为构造事件的迁移。快速构造事件为地震,次快速事件可形成前兆。假使在昔日震中迁移始发地区出现了前兆,则可作两个方案的预测:一个是在前兆出现地区附近可能发生地震;一个是在昔日地震迁移所至地区可能发生地震。后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文中列举了五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正>几十年地震预报实践说明,地震预报尚未成熟,远未达到实用化,目前仍属于摸索探索阶段。有些地震虽然说可能作预测预报,但即使预报了,对一个大城市而言也不会轻易疏散、停工停产,而且地震发生了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照样会遭到严重破坏。换个方式去思维去实践,即把城乡建筑的抗震性能提高了,尤其是住宅建筑和重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测必须包括三项内容,即未来地震的震级、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这称为地震预测三要素。地震预测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经过邢台地震以来40多年的地震预报实践,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积累和总结了不少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经验和方法。简述如下:(1)震级预测:由于地震是震源体应力应变积累的结果,地震越大,应  相似文献   

5.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研究地震活动区内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该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分布。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内,多数中强地震前,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目标等值线分布的疏密变化,揭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本文研究证实,地震能量随机场的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地震分析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魏庆 《防灾博览》2010,(1):42-43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难以估量的。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标。如能同时准确地预测出未来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无疑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生活在地震危险区的人民  相似文献   

7.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地显示出明显的周期性演化。地震除存在11年周期外,还存在22年周期,后者形成了本世纪汉来地震的4年活跃期和4个平静期。云南在地震活跃期中,大震的时间间隔有愈来愈缩短的趋势,并按Tx=ΔT^1/2的规律演化。在一个活跃期中,最后一个大震的时间间隔比这个规律规定的时间间隔更短。如果某个大震的爆发时间与由这个规律预测的时间相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地震构造信息系统的建造和信息管理。系统是以GIS工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建造的,原始资料复盖华北地区的大部,约北纬35~41度,东经109~120度。系统包括活动断裂、破坏性地震、仪器记录地震等信息。本文深入研究了GIS做为信息管理工具的能力,探讨了GIS在地震区划图编制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系统能使地震危险分析中信息管理方式、信息管理效率和利用率有质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减小资料利用不充分和人为任意性引起的不确定性。作为一种探索,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操作和分析,以研究空间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产生新的数据集合。  相似文献   

9.
模糊推理法在地震火灾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火灾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之一。在世界上的多次大地震中,地震火灾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本身的损失。本文利用模糊推理法进行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矩阵,可以比较方便地预测地区地震火灾的损失。本方法的输入数据少,调研工作量小,计算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地震预测预报的公关宣传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基  牟雅元 《灾害学》1999,14(4):90-94
从社会科学的公共关系学和公关心理学理论并结合地震探索的实践上对地震预测预报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过去对该科学领域的评价与宣传报道有不尽完善之处。文中尝试给出了关于地震能否预测, 如何评价等敏感问题的公关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地震易发区,地震给这些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震易发区城市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由地震波在地表传播引起的强震地面运动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需要根据未来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强震地面运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准确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的强震地面运动是抗震设计和加固的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颙 《自然灾害学报》1992,1(1):93-98,T002
估计某个地区未来将会遭到多大的地震灾害损失.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因力地震预防和救灾的基础是对未来地震灾害的定量估计.地震灾害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未来地震动强烈程度的估计(地震危险性分析).另一方面是各个地震动等级对社会、经济、人口等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估计(地震易损性分析). 本文介绍了以上两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国家地震局“未来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组”试编的中国未来50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及其应用.讨论了在灾害预测方面所遇到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韩继冲  张朝  曹娟 《灾害学》2021,(2):193-199
准确评估地震诱发的滑坡风险,并及时绘制滑坡易发风险图是灾害应急救援的科学前提和理论基础。目前机器学习在滑坡敏感性评估中具有广泛应用,但大多数研究缺乏对模型的普适性探讨,且该类预测模型缺乏定量评价地震动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该文以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级地震和2014年8月3日的鲁甸6.5级地震为例,先通过相关系数及方差膨胀因子选择地震滑坡的影响因子构建数据库,并随机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再分析影响因子在滑坡和非滑坡样本中的频数分布,最后分别利用两次地震的训练集建立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LR)进行精度验证和易发性评估。结果显示模型在同一次地震的测试集下均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90%);但是基于汶川地震构建的模型对鲁甸地震诱发滑坡的预测精度整体下降了14%。此外,地震动参数(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MMI)对模型预测精度贡献在5%~29%。结果表明基于历史地震事件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地震引发滑坡的预测中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需要增加不同地区不同震情的样本量和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提高预测模型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大姚、普洱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地震前提供了预测信息。天文时纬残差是从时间与纬度的观测值中扣除地球整体运动影响之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一个与当地地球物理场变化有关的量,包括铅垂线变化。震前地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地下物质的运动可能是形成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可用于监测台站周围的重力场变化。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与2007年6月3日普洱6.4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这再次说明这种异常可用于天文台周围的强震预测。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震危害性评定和损失预测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地震危害性的研究的现状、问题、困难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的密度越来越高,地震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应用金融手段可以使地震风险与资本市场充分融合,缓解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冲击。依据闽南地区4个重要城市的震害预测成果,讨论了如何应用地震保险和巨灾债券等金融手段减轻泉州海外未来大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其应力调整的影响中 ,找出应力有可能再次集中的地段 ,这对缩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8年6月美国能源部和国防部高级计划局联合美国紧急事务管理局,共同执行了一项美国核设施地震安全诊断计划,对全美32个重点基地、试验场、核潜艇停靠地、核武器储存地进行地震安全检查,包括评定地点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危险,设施抗震工程易损性以及预测地震发生期间设施的保护措施。检查结果表明,发生过地震的地点有破损的迹象,一些地点有发生中等强度地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