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新元古代地层发育良好,近年来在1:5万区调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资料。通过对其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共计发现微古植物化石52属111种,按地层区划及不同时期又可划分为9个微古植物组合。本文概述了各组合特征,同时结合区域地层及同位素年龄资料进行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17-125
皖东滁州张八岭地区具有丰富的绢云母矿产资源,近年来陆续发现并探明多处绢云母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绢云母矿产地。文章基于对安徽滁州李集—三合集一带1∶50 000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结合前人资料,论述了该区绢云母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控制因素,建立了绢云母矿床区域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区绢云母矿床受青白口纪西冷岩组地层控制,西冷岩组原岩为一套海相喷发的火山岩夹陆源碎屑岩,属细碧—石英角斑岩—碎屑岩建造,经低绿片岩相变质变形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绢云母片岩。该绢云母矿床的成因为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印支期是西冷岩组变质变形的主构造期,为绢云母矿床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3.
在浙东沿海大片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的永嘉县枫林镇附近、地层时代原定为上侏罗统茶湾组(J3c)或下白垩统馆头组(K1g)的一套沉积地层中,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曾产于中国某些地区新元古界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的微古植物化石。据此.该地层时代应属于新元古代。从而为研究浙东沿海基底构造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新疆且末县银石山地区巴颜喀拉山群为一套以复理石、类复理石沉积为主的地层,在1:25万区调中采集到较多的生物化石。其中三叠纪的菊石、古植物、放射虫等标准化石分子产于正常沉积的泥晶灰岩、碎屑岩、硅质岩等岩层中,代表巴颜喀拉山群的沉积时代。且在纵向与横向上控制程度高。石炭纪、二叠纪的有孔虫、腕足等化石产于外来滑动岩块成因的灰岩透镜体中,属沉积混杂带进的异地异时分子。据此,确定区内该套地层为三叠系,而不是前人划分的二叠系地层时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区内所产双壳类、昆虫、介形类、鱼类、植物与孢粉等六个门类化石组合特征与序列及其所属时代的分析研究,认为寿昌早期至晚期生物群有明显的更替现象,前者归建德生物群早期组合,后者属建德生物群晚期组合,并结合岩石组合特征与火山活动,将浙闽赣地区非海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置于寿昌组中段与上段及与其相当岩组之间,同时提出国内有关地区两系界线划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赣东北万年地区变质岩地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赣东北万年地区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环境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及区域对比,认为其与赣北双桥山群存在显著的区别,并对其进行了重新厘定,建立了相应的地层层序。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本区出露的浅变质岩系之沉积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晚期。  相似文献   

7.
迄今所知,南京龙潭范家场为下扬子区晚三迭世煤系地层最发育的地区,地层厚度大,富含动、植物化石。但由于绝大部分为第四纪所覆盖,以及以往在地质勘探中又对古生物化石缺乏足够重视,以致在有关报告或文章中只列举了少数属种,从而使地质工作者对该地层(即范家塘组)的动、植物组合面貌长期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地区构造复杂 ,可以划分为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南华造山带等三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 ;通过对该区微古化石资料的系统整理 ,发现不同构造单元中所产微古化石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别 ,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具有各不相同的演化历史及特点 ;同时通过对扬子地块中发育的大面积浅变质岩系中微古化石资料的整理 ,其微古组合时代主要为蓟县纪—青白口纪 ,结合岩石地层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 ,认为扬子地块中大面积出露的浅变质岩系时代为中元古代 ;这一结果对研究赣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材料采自安徽嘉山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系花园湖组。化石组成包括棒轮藻科Clavatoraceae中的三盾轮藻属Triclypella L.Grambast、灯轮藻属Lucernella L.Grambast、盔轮藻属(新属)Galella(Gen.nov.),和数量较多的类似宽轮藻属Latochara (Peck) Peck的某些外壳剥落的Clavatoraceae藏卵器,以及一些中生代常见的小型藏卵器Aclistochara,Mesochara Stellatochara,Sphaerochara等。该地层中轮藻化石数量较少,但组合面貌颇为特殊。这些化石丰富了我国中生代轮藻化石的内容,为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初步研究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瓦窑组中的海生爬行动物 3个目 ,2个亚目 ,6个科(其中 2个新科 ) ,9个属 (其中 6个新属 )和 10个种 (其中 9个新种 )。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所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关岭动物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总体面貌与古特提斯海的海生爬行动物比较相似 ,但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具有三叠纪与侏罗—白垩纪动物群之间的过渡性质 ,在种类的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很高的多样性 ,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关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的发现 ,对研究海生爬行动物的分类、演化、古生态和古埋藏学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2.
广东连县水足塘下石炭统六个层位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遗迹大都保留于灰岩、泥灰岩中,共计有九个遗迹属及类型,它们是Zoophycos管状潜穴,Chondrites,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枝状潜穴,不规则状潜穴。Planolites和Ancorlchnus。其中刘家塘组下部发现管状潜穴;中上部发现Zoophycos、Thalassinoides、不规则状潜穴Chondrites、Teichichnus?及枝状潜穴,它们形成一遗迹组合;石蹬子组发现Chondrites及Ancourichnus;梓门桥组发现Zoophycos及Planolites.此组合形成于开阔台地相,成员形成于不同时的底质,分属Zoophycos和Glossifungites两个遗迹相。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的原岩、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沉积一火山喷发旋回(韵律),岩石能干性差异及与上覆、下伏层位接触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其地质特征、并在与现有文献资料对比的基础上,根据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路线和剖面资料.提出了对张八岭岩群重新划分建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伏川蛇绿岩带发现微古植物化石及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安徽歙县伏川蛇绿岩带发现的微古植物化石(计有15属19种)和它的时代意义.经统计优势属有:Leiominuscula,Leiofusa,Asperatopsophosphaera,Germinosphaera, Melanocyillum等5属,通过对比和论证,提出了这些化石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结合同位素年龄资料和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推测了伏川蛇绿岩套形成的地质时代在913~963 Ma之间.  相似文献   

15.
浙江墩头盆地横山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墩头盆地红色岩层中上部首获丰富的以Cassopllis为主(58.39—62.54%)伴有Exesipollenites(15.21—15.84%),Hsuisporites(0.56—0.62%),Cicatricosisporites(0—0.31%)等孢粉化石。该孢粉组合特征既与国内外晚侏罗世孢粉组合面貌差别较大,又与早白垩世中晚期孢粉组合面貌存在明显差异,显示了早白垩世早期孢粉组合的色彩。笔者认为这套红色岩层应归早白垩世早期横山组为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调工作基础上.结合邻区有关资料.从张八岭变质地体的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的变质作用、岩石化学、原岩建造特点及其原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浙东塘上组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东塘上组中、下部火山岩的沉积夹层中首次发现?Halysestheria叶肢介及孢粉化石,并找到Pseudofrcneloysis parceramosa与P.cf.rapillosa为主的植物化石。本文综合各门类化石所反映的地质时代,认为浙东塘上组应归属早白垩世晚期。这与剖面上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110 Ma)相吻合。塘上组层位与邻区石帽山群上组、禾口组(闽),周家店组(赣东),徽州组上部(皖南)及葛村组上部(江苏)相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阳乌当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的矿物学、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探讨该地红土与基岩(桐梓组白云岩)以及上覆地层(红花园组灰岩和湄潭组下段碎屑岩)之间的物源关系。结果显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以石英为主,红土与碎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证据显示湄潭组碎屑岩、红花园组灰岩和桐梓组白云岩酸不溶物都为红土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其中可能以湄潭组碎屑岩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安徽铜陵地区的大隆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隆组属岩石地层单位,系指一套灰黑色硅质层、硅质泥岩、页岩夹灰岩的海相沉积。按岩性特征其顶界划在三叠系殷坑组底部黄绿色泥岩或灰白色粘土层之下:其底界以“压煤灰岩”之底为宜。 大隆组上部生物群组合为Pseudotirolites,下部为Anderssonoceras组合,其时代应为吴家坪期至长兴期。  相似文献   

20.
Metais G  Qi T  Guo J  Beard KC 《Die Naturwissenschaften》2008,95(12):1121-1135
A new assemblage of basal dichobunoid artiodactyls from the middle-Eocene Shanghuang fissure fillings includes the diacodexeid Jiangsudon shanghuangensis gen. and sp. nov., a new species of the lantianine dichobunoid Elaschitotherium, Elaschitotherium crepaturus sp. nov., and an indeterminate suoid which is presently the earliest record of this clade. Diacodexeids are also represented by two forms provisionally referred to cf. Diacodexis sp. and to an indeterminate Diacodexeidae, respectively. The occurrence of diacodexeids in Shanghuang contrasts with the early and earliest middle-Eocene chronological range of the family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suggests that the stratigraphic range of the family in Asia extends up to the middle Eocene. This may reflect particular habitats in coastal China that may have been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Eocene, thus preserving forest-dwelling artiodactyls that became extinct in the other Holarctic regions. Compared to other supposedly coeval North American, European, and Asian faunas, the Shanghuang mammalian assemblage is most similar to early Uintan faunas of North America but is also remarkable in recording forms close to taxa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Wasatchian and Bridgerian North American Land Mammal Ages. The Irdinmanhan age of the Shanghuang fauna is supported by the mammalian assemblage recovered from the fissure D, but an Arshantan age cannot be completely ruled out at this point. Although the Shanghuang assemblage is biased towards preservation of small components of the mammalian fauna, the Shanghuang fauna provide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window into the Eocene diversity and early evolution of cetartiodactyls in eastern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