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浙东塘上组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东塘上组中、下部火山岩的沉积夹层中首次发现?Halysestheria叶肢介及孢粉化石,并找到Pseudofrcneloysis parceramosa与P.cf.rapillosa为主的植物化石。本文综合各门类化石所反映的地质时代,认为浙东塘上组应归属早白垩世晚期。这与剖面上获得的同位素年龄值(110 Ma)相吻合。塘上组层位与邻区石帽山群上组、禾口组(闽),周家店组(赣东),徽州组上部(皖南)及葛村组上部(江苏)相当。  相似文献   

2.
根据化石组合和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并结合区域火山岩资料,本文厘定江苏镇江(?)山火山岩系的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而火山活动主要是在晚白垩世,进而论证了下扬子区在晚白垩世期间普遍有零星的酸性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3.
浙江永康盆地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永康盆地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红盆。本文作者发现在永康盆地北东部的朝川组红层沉积中发育较深水暗色泥灰岩沉积,与较浅水红色细碎屑沉积呈互层或夹层产出,具渐变式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的特征。控制该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湖盆浪基面之下的静水环境及干旱与潮湿气候的交替变化。通过对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环境及成因进行分析,结合该泥灰岩段中保存的孢粉和植物化石组合,笔者认为该套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反映了浙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总体可能处于干热气候环境,但存在短时间内的干-湿气候交替。  相似文献   

4.
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东永泰地区为实例,具体阐述东南沿海陆相多旋回双模式火山岩及其区域性分布特点。早白垩世为主要形成期,与世界其它地区以太古代为主体有所不同。区内双模式火山岩为主元结构,Ⅰ旋回(下组合)为沉积岩——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Ⅱ旋回(上组合)为沉积岩——碱性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Ⅲ旋回为沉积岩——玄武岩——火山集块岩及钾长流纹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板内拉张环境,岩浆结晶温度大约在970—1156℃,估算过渡岩浆房形成深度约3.5—5km。  相似文献   

5.
临海浙江翼龙及长尾雁荡鸟化石赋存于浙东小雄盆地晚白垩世形成的地层中。通过对比化石骨骼结构及生态习性,结合对地质背景、古地理、古生态环境及化石产地剖面岩性岩相、沉积构造、化石赋存状态、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等研究认为:小雄盆地继承了早白垩世晚期永康期陆相盆地的构造格局,晚白垩世小雄早期,盆地间分布众多残存的湖泊沼泽,它们是翼龙类和鸟类最后的栖息地。受间歇性火山喷发影响,空落相火山碎屑物导致的湖泊萎缩及沼泽化、水体酸化、气候干热等是造成生活在湖泊沼泽周边和翱翔于天空中的翼龙及鸟类集群死亡的主要因素。小雄中晚期,浙东地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酸性岩浆喷溢及火山喷发堆积,为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流纹岩地貌演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诺顿盆地主体下面的基岩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发生了变形并受到热力烘烤,以致在白垩纪最晚期或早第三纪早期盆地形成时,这些岩石已不能产生烃类。所以,石油的源岩(假如它们存在的话)很可能是在盆地充填物中。假如诺顿盆地在65百万年前开始形成,并大致按恒定的速率沉陷,且平均地温梯度为35—45℃/公里,那么像上渐新统这样年轻的岩石也处于生油窗(镜质组反射率在0.65—1.30%之间)内。所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地槽发育早期阶段的特性,与奥菲奥岩共生的陆源沉积岩层的研究引起了重大的兴趣。在大陆与海洋结合处的所谓过渡带上,陆源沉积岩成因特性的解释是极重要的。萨哈林岛的中生代(晚白垩世以前)盆地正是属于这样的地带。  相似文献   

8.
<正> 矿床产于叠加在中生代褶皱带之上的火山拗陷内白垩纪火山穹窿建造中。围岩由早白垩世层状酸性火山岩和超覆其上的陆源含煤岩层所组成。在深部,火山岩中有未出露地表的晚白垩世花岗岩类岩体侵入。矿体局限在具不同方向的脉带和矿脉范围内。对于金、银来说,产于近南北向构造中的热液阶段早期  相似文献   

9.
除安徽休宁流塘—浙江临安马哨一线外,苏浙皖地区石炭系黄龙组纯灰岩段之下,普遍地有几米至几十米厚度不等的白云岩(不少地方白云岩的上部因去云化作用变为巨晶灰岩),它们形影相随。大致以江苏镇江——安徽宿松一线为界,可分南北两带,两带白云岩中的化石面貌各界。南带全部属中石炭世早、中期,而北带除江苏江宁大连山剖面白云岩顶部发现中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组合外,其余均属早石炭世晚期。对这种层序相同,岩性相似,但时代不一的现象,目前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该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开展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为深入探讨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依据。3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93.39Ma~108.48Ma)证明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略晚于其南侧同一构造带上的杜尔基地区侵入岩年龄(100.15Ma~120.29Ma),符合太行山——大兴安岭早白垩世侵入岩时代自南向北由老变新的演化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77.96~241.29)μg/g,平均值为158.92μg/g,与杜尔基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46.85μg/g)及华北克拉通内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63.32μg/g)都非常接近。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右倾,因Eu负异常而呈"V"型形态,与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典型岩体的稀土配分型式极为相似。侵入岩的成因类型为A-型,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前人已提出了很多种观点。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的观察 ,并结合矿区和区域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与对比 ,作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2.
采用MM5中尺度气象模式对湖南衡山2009年3月22~24日一次典型酸雨过程的气象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式模拟的降水场、流场、温度场、边界层结构与酸雨实测、实际天气图、地面站观测记录的对比表明,模式模拟的变化趋势与实况非常一致.研究表明,与广东春季典型的酸雨过程相比,衡山春季北面冷空气的入侵过程受地形作用明显,低层流场受北风影响较快,中高层较晚.广东、衡山两地春季酸雨发生前后整个边界层层结相对稳定,边界层高度较低,同时伴随有逆温过程,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输送,衡山春季酸雨发生前后的逆温和逆湿层都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3.
衡山地区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衡山气态污染物、大气气溶胶、云水和降水的同步综合观测和分析,探讨了衡山地区酸性降水的来源和成因,指出衡山地区的酸性降水与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冀北地区张家口组三段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8Ma,属于上侏罗统顶部;花吉营组中基性岩石的形成年龄为133Ma,应划归下白垩统底部为宜。根据火山岩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残留锆石的年龄及基底岩石的变质时代等信息,结合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等推断:张家口组火山岩主要是由基底岩石(硅铝壳)重熔形成,而花吉营组岩石可能为壳幔混染成因。  相似文献   

15.
锦屏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低,部分地层时代争议较大,玄武岩、花岗岩的性质、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等尚未深入研究。为了切实评价区域稳定性,基础地质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孢粉分析,改盐塘组时代由中三叠世为早二叠世,皮罗渡桥西黑色砂页岩层为晚三叠世;稀土元素、过渡元素、微量元素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在金一箐断裂东西两侧分布的玄武岩为上地幔来源、不同于陆海环境的大陆裂谷喷发产物,花岗岩的分异和重熔程度不同,代表造山期挤压向造山期后拉张环境转化。上述结论为该区构造发展演化和区域稳定性评价、矿产资源寻找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火山群综合地质考祭的初步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社考证,对“1951年1号火山爆发”提出质疑。大量证据表明当时没有熔岩溢出;盆地中湖泊的形成是在火山喷发之前,不是壅塞成因而是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中生代后期 ,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使胶南地体拉分 ,断陷形成胶莱盆地。这一突发地质事件在盆地底部地势低洼部位形成局限水体 ,接受周围古老地层风化剥蚀产物的沉积而形成富含有机质、富金的莱阳群一段含矿岩系。此突发地质事件晚期的进一步改造成矿作用导致在含矿岩系不同岩性中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江苏南部的下、中侏罗统,长期以来笼统称之为象山群。本文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和大量动植物化石的研究,结合与邻区地层之对比,将江苏南部下、中侏罗统进一步划分为下侏罗统南象山组及中侏罗统北象山组;前者为含煤地层,大致相当于原象山群下部(或下段为),后者为红色地层,大致相当于原象山群上部(或上段)。  相似文献   

19.
下扬子区中上元古界,可以分为四个构造层次.中元古界早期构造层,为一套巨厚的地槽型火山碎屑岩及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形成于1900-1400Ma;中元古界晚期构造层,为滨海——浅海——半深海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形成于1400-1000Ma;晚元古界早期构造层,为山前凹地或山间盆地磨拉石堆积,形成于1000-800Ma;晚元古界晚期(震旦系)构造层,则为砂泥质、硅质、碳酸盐岩夹冰碛砾岩建造,形成于800-600Ma.这些构造层之间不同形式的接触关系都代表着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九岭群和修水间的修水运动,形成扬子准地台的雏型;上溪群和历口群邓家组间的祁门运动是形成扬子准地台的主褶皱幕;历口群铺岭组和震且系间的休宁运动,只使地壳抬升.这些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也是推动地质历史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