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杜阿拉盆地位于现在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东南部,被喀麦隆山脉将其与三角洲分开,在1955—1957年间,在该盆地洛格巴巴(Logbaba)附近钻了四口井,各井彼此相距数百米。 Reyre(1964)描述了盆地的形成;大概在早白垩世(Albian)它开始和大西洋通道  相似文献   

2.
南安第斯中生代构造演化化以形成哈迪(Hardy}弧—洛卡斯维尔德斯(Rocas Verdes)盆体系为主要特征。当地出露的陶比发拉(Tobifera)组、陶凸哈(Tortuga)蛇绿杂岩、亚汗(Yahgan)组和哈迪组分别代表了残余陆缘弧、T型大洋中脊、弧后盆地和岛弧上发育的岩石组合。弧—盆演化过程中,地幔物质底辟上隆造成早期陆缘弧一分为二,其一西移,形成以之为根的新生火山岛弧;另一部分保存于大陆内部,成为形成于分裂陆缘弧内部的弧后盆地火成碎屑的主要源区。盆地形成中期,裂陷深度大,内部出现洋中脊,基性火成岩沿该洋中脊侵位喷发。  相似文献   

3.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铁(铜)矿集区之一,盆地内早白垩世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但目前对庐枞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庐枞盆地内黄寅冲铅锌矿区钻孔深部的两块闪长玢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这两块闪长玢岩样品中锆石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为135±1 Ma和134.9±0.5 Ma,表明庐枞盆地内黄寅冲铅锌矿区内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在135 Ma左右,进一步证实了庐枞盆地可能存在一期较早的岩浆活动。该期岩浆作用形成于庐枞盆地由挤压向拉张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于138~132 Ma,并在135 Ma左右最为活跃,同时在庐枞盆地不同位置形成了一系列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铁—铜—铅—锌矿产。  相似文献   

4.
政和—大埔断裂带经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不同地段的时空演化特征有所差异,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即:①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1),发生于中、下地壳,是顺层剪切(固态流变)的结果,为纯韧性变形,②印支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D_2)——政和—大埔断裂的形成,以平移型剪切为主,形成S——C糜棱岩,为半韧性变形环境;③印支末期—燕山早期逆冲—推覆作用(D_3),为多层次逆冲推覆,东部所谓的“天窗”部分为这一时期逆冲岩片的残留体,随着早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逐渐过渡到伸展拆离环境,同时西部推覆体后缘出现拉张,形成有限的火山岩盆地,为半脆性—脆性变形环境;④燕山期(—喜山期)伸展—拆离作用(D_4),在相对年轻的拆离断层之下出露变质核杂岩(如稻香组和熊山岩体),并形成裂陷盆地堆积(梨山组),东部部分“天窗”属这类成因,形成环境跨度大,为半韧性→半脆性→脆性。  相似文献   

5.
湘西南震旦系是在“江口裂谷”作用下形成的一套特殊地层。长安组 (长安冰期 )、富禄组 (富禄间冰期 )和洪江组 (洪江冰期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元素组合 (Cu、Pb、Zn、Co、Ni、V、Ti等元素组合正相关 )。他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和主要组合特征对基底岩石 (高涧群 )具有继承性。从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 ,元素Ag、As的相关模式基本相同 ,并且与元素Ba的相关模式曲线相似。还反映了大离子半径元素的热沉积的信息。V/Ni比值升高 ,Au、Ag趋向富集。说明晚震旦世晚期至早寒武世沉积盆地水体较深  相似文献   

6.
<正> 江汉盆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中部,是我国较典型的活化盆地之一,面积约为2.8×10~4km~2。盆地呈六凹五凸一堑的构造格局(图1)。该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白垩系—第三系陆源碎屑物质,累计厚度大于10000m。在江陵凹陷的古新统沙市组(E_(1s))和潜江、小板、云应凹陷的始新统潜江组(E_(2q))中都沉积了巨厚的成盐地层,并在潜江凹陷潜江组地层中形成了钾芒硝矿床。其间伴有强烈  相似文献   

7.
<正>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据估计总共已经生产了65000吨金。其中大约55%来自早元古代威特沃特斯兰德超群(23—27亿年)的含金砾岩。包括探明储量在内,这个总面积约39000km~2的盆地(图1)的金储量约占全部生产金和可采金的60%。  相似文献   

8.
浙江墩头盆地横山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墩头盆地红色岩层中上部首获丰富的以Cassopllis为主(58.39—62.54%)伴有Exesipollenites(15.21—15.84%),Hsuisporites(0.56—0.62%),Cicatricosisporites(0—0.31%)等孢粉化石。该孢粉组合特征既与国内外晚侏罗世孢粉组合面貌差别较大,又与早白垩世中晚期孢粉组合面貌存在明显差异,显示了早白垩世早期孢粉组合的色彩。笔者认为这套红色岩层应归早白垩世早期横山组为宜。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兰浩特索伦镇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该区中生代侵入岩广泛发育。开展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能为深入探讨区域构造背景提供依据。3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93.39Ma~108.48Ma)证明侵入岩形成于早白垩世,略晚于其南侧同一构造带上的杜尔基地区侵入岩年龄(100.15Ma~120.29Ma),符合太行山——大兴安岭早白垩世侵入岩时代自南向北由老变新的演化趋势。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属于碱性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稀土元素总量为(77.96~241.29)μg/g,平均值为158.92μg/g,与杜尔基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46.85μg/g)及华北克拉通内碱性系列岩石的稀土总量平均值(163.32μg/g)都非常接近。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右倾,因Eu负异常而呈"V"型形态,与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典型岩体的稀土配分型式极为相似。侵入岩的成因类型为A-型,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北武夷梨子坑火山盆地流纹斑岩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O2、富碱、高K2O、高钙铁、低镁、K2O/Na2O值偏高的特点,为强过铝质岩石。w(ΣREE)值为76.28×10-6~222.54×10-6,ω(ΣLREE/ΣHREE)比值较大,为4.08~12.30,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成矿流纹斑岩形成于137±2.1Ma(SHRIMP锆石U-Pb法)~138.8±1.4Ma(LA-MC-ICPMS锆石U-Pb法),属早白垩世。铅锌矿属于次火山斑岩脉型铅锌(银铜)成矿系列,划分为次火山斑岩脉型和次火山热液破碎带型两种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福建龙海深澳变质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特征,探讨研究区变质岩的源岩、原岩和构造动力变质的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该区变质岩属副变质岩,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类。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结果主要有:(1)1572±39 Ma及2149±39 Ma,为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基底的区域变质年龄;(2)248.1±8.1Ma及250.4±2.4Ma,为早、晚三叠世火山—岩浆年龄;(3)186.4±6.6 Ma,为早侏罗世火山—沉积岩形成年龄;(4)156.7±2.0Ma,为晚侏罗世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形成二云石英糜棱岩或片岩的峰期年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兰州盆地凤凰山剖面沉积物(厚约2484 m)的常量元素(Si、Al、Ca、Fe、K、Mg、Na)和碳酸盐含量分析,发现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类:(1)元素Al、Fe、K和Mg赋存于细颗粒矿物中,与粒度分选和风化强度关系密切;(2)元素Si主要赋存于石英中,能良好反映沉积相变化;(3)元素Ca、Na与化学沉积盐类的生成有关,元素比值(Na/Al和Ca/Al)能揭示沉积环境演变。元素比值变化表明兰州盆地第三纪古环境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54—43 Ma为三角洲河流相沉积,气候较温暖湿润;43—33 Ma Na/Al比值较高,钠盐大量生成,进入盐湖发育阶段,气候开始变干;33—23 Ma Ca/Al比大幅度波动,地层中含有大量石膏层,盆地经历了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波动;23—9 Ma盆地从咸水-半咸水湖转变为风尘主导的干旱环境。综合凤凰山剖面的元素、磁化率、色度和粒度结果,认为第三纪以来兰州盆地古环境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变干的过程(~43 Ma,~33 Ma和~23 Ma);同全球气候和区域构造记录的对比表明,前两次变干可能同全球气候变冷关系密切,而早中新世的变干则可能是区域构造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塔希提岛火山岩属典型的大洋岛屿玄武岩(OIB)。该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社会群岛链之一部分,火山活动可分三期:早期(1.7—1.3Ma),中期(1.3—0.6Ma)和晚期(0.6—0.3Ma)。早期火山岩兼有碱性和拉斑系列岩石,包括苦橄玄武岩、碱性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及少量玄武安山岩;中期火山岩主要有粗面玄武岩—粗面岩、碱性玄武岩和少量碧玄岩;晚期则以碧玄岩为主,并有部分碱玄岩出现。火山岩的这种岩性变化表明其岩浆由早到晚从富镁、硅弱不饱和向富碱和硅强烈不饱和演化。 社会群岛火山链的火山活动以平均11cm/a的速率从西北向东南迁移,与MORB相比,所有塔希提的岩石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有较高的~(87)Sr/~(66)Sr比值,这一特征可能与其特殊的源区成分有关,即富集的地幔热柱或大洋岩石圈。早期岩石是地幔热柱和少量洋壳的部分熔融产物的混合体,故既有拉斑系列又有碱性系列。随着火山活动远离存在热柱的热点区域,洋壳部分熔融的程度逐渐降低,因而其产生的熔融体也越来越富碱,~(87)Sr/~(66)Sr比值也相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正> 广西南丹-河池盆地在晚泥盆世基本继承了早、中泥盆世的古地理环境,仍为受基底断裂控制的台间河槽或称为狭长状裂谷型盆地。该盆地沉积了一套由硅岩(D_3~1)、宽条带灰岩(D_3~(2a))、细条带灰岩(D_3~(2b))、小扁豆灰岩(D_3~(2c))及大扁豆灰岩(D_3~(2d))组成的沉积物。 我们认为丹池盆地在晚泥盆世仍处于深水—半深水的安静水体环境。主要根据如下: 1.在罗富剖面的中原层状泥灰岩层(D_3~(2a))中有几十层碳酸岩浊流沉积。浊积岩的碎屑颗粒较细,主要为粉砂级。鲍玛序列主要出现  相似文献   

15.
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地区的122个侏罗纪-白垩纪岩石样品,以及日本西南部四万十地区24个白垩纪岩石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枕状玄武岩伴生的燧石及伴生岩石富含可能来源于热液活动的Fe和Mn。旧金山地区岩石中陆源质的、玄武岩质的、热液和生物成因的端员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热液喷溢使岩石样品富集Fe和Mn,并对硅质岩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热液组分和元素如Fe、Mn、Ni、Zn、Y和Pb的TiO_2标准化值的垂向变化表明有这种可能性,即旧金山地区层状燧石都是在某些活动洋中脊上或附近的热液场中经过30Ma以上的时间沉积而成的,是加到北美大陆上的洋壳残块。另一方面,根据区域产状扣热液元素的TiO_2标准化值的垂向变化来判断,旧金山地区岩石相是在半深海环境中(如边缘盆地和弧内盆地中)沉积的。  相似文献   

16.
<正> 稀有金属(W、Sn、Mo、Be、Li、Ta和Nb)矿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在空间上与花岗岩类岩石相伴,而且这些岩石具有一定的地球化学类型:标准型和Li-F型。关于稀有金属矿化与酸性岩浆作用的成因联系问题,文献中早有讨论。在布拉格(捷克,1974)、萨拉曼卡(西班牙,1976)、新西伯利亚(苏联,1978)、埃克塞  相似文献   

17.
<正> 康滇地区混合岩广泛分布于安宁河断裂与金河-箐河断裂之间,其出露面积约4000km~2。混合岩按其形成时间可划分为三类,早元古代深熔混合岩、晚元古代混合岩和燕山期—喜山期混合岩。它的形成与各地质时期的热事件有关,并受一定的构造环境控制。 一、早元古代深熔混合岩 康滇地区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厚约30—40km,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由昆阳群和会理群浅变质砂板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组成,其厚度为10—15km;下部由大红山群细碧角斑岩系、大理岩、混合岩以及角闪岩、麻粒岩组成,其厚度为20—25km,岩石变质程度较  相似文献   

18.
皖南在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剧烈活动期间受到由南(东)向北(西)的应力挤压,形成近东西向的隆起。结品基底由南向北推覆,而隆起带中及南侧的部分浅变质岩系及其上沉积盖层沿基底及层间滑脱面产生由北向南的重力滑动,后缘形成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被动拉张的断陷盆地,前缘加厚并形成(倒转)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强度不同的多层次滑脱—逆冲推覆作用并伴随岩浆活动,到晚白垩世发生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从而完成皖南中生代板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宣风图组 1:5万区调为将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用于填图而形成的以岩石、年代、层序为主的多重地层划分研究及“岩组—层序”填图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单纯的岩石地层单位填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表现在研究程度和制图水平显著提高 ,地质图具有岩石、层序双重含义 ,为海平面升降、全球对比、盆地充填等重大地质基础问题及地质找矿和成矿预测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20.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冀北地区张家口组三段酸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138Ma,属于上侏罗统顶部;花吉营组中基性岩石的形成年龄为133Ma,应划归下白垩统底部为宜。根据火山岩全岩Pb—Pb等时线年龄、残留锆石的年龄及基底岩石的变质时代等信息,结合火山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等推断:张家口组火山岩主要是由基底岩石(硅铝壳)重熔形成,而花吉营组岩石可能为壳幔混染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