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核设施工业下水中放射性的来源 核设施工业下水中放射性来源于核设施的各类实验室所产生的工业下水,一般设施的工业下水中主要核素有:~(60)Co、~(137)Cs、~(131)I、~(90)Sr、~(90)_Y、~(144)Ce、~(141)Ce、~(125)Sb、~(239)Pu、~3H等,正常运行时工业下水中放射性浓度均在放射性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和限制浓度之内,可直接排入环境之中。但在事故情况下工业下水受到污染,其水中放射性浓度要比原浓度高4~5个数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疆核试验场周围10个调查地区和5个对照地区采集18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90)Sr、~(137)Cs放射性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类土壤中~(90)Sr、~(137)Cs的放射性含量除黄粘土与潮土、盐土及风沙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外(p<0.01),其余各类土壤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90)Sr、~(137)Cs在各类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含量减少。0~10Cm剖层中的~(137)Cs含量高于~(90)Sr的含量,而在10~20Cm和20~30Cm剖层中则~(90)Sr含量高于~(137)Cs的含量。其迁移速度,潮土、盐土、风沙土之间看不出多大的差别,但黄粘土较慢。~(90)Sr、~(137)Cs在各类土壤中均呈现出~(90)Sr的迁移比~(137)Cs快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连云港田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7种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分析其粒度特征和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并与我国其他海域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海域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以悬移质泥沙搬运为主要沉积模式;沉积物中~(210)Pb、~(238)U、~(228)Ra、~(40)K、~(226)Ra、~(228)Th、~(137)Cs的测定均值分别为50.89 Bq/kg、39.98 Bq/kg、46.70 Bq/kg、898.72 Bq/kg、25.20 Bq/kg、51.65 Bq/kg、2.01 Bq/kg,虽然比活度变化较大,但总体处于一个水平;每个采样点位各核素出现的极大值有所不同,与离岸距离无明显关系;铀系、钍系衰变系列核素的放射性均呈现出一定的衰变不平衡性;沉积物中~(40)K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海域,~(137)Cs含量明显低于渤海湾,总体高于其他南部海域,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大火持续了二十多天,5月6日开始,释出的放射性使距离4000多公里的乌鲁木齐受到了明显的沾染。因考虑到释出的主要核素是碘一131,并考虑到乌鲁木齐居民受到照射危害的主要途径是食入蔬菜。我们从5月8日开始至6月16日调查了蔬菜受碘一131沾染的衰减规津,并估价其对乌鲁木齐居民的内照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用Ge(Li)γ谱测定山东省13种农产品及其相应土壤中~(238)U、~(226)Ra、~(232)Th,~(40)K和~(137)Cs放射性植素的含量,分别计算了浓积系数,结果表明,有些农作物对某些核素具有特殊的浓积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源的放射性污染,是造成放射性物质向生物链转移的重要环节,也是直接摄入,造成人体内照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对新疆核试验场周围地区各类水源中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还未见报导,为了解这些地区水中的实际污染水平,评价是否造成局部放射性污染,我们于1985-1986年对核试验场周围调查区及对照区各类水源进行了总β、~(90)Sr、~(137)Cs放射性活度的分析测定,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1—72.3,0.3—40.7·10~(-2)B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q·K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Cs~(137)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0.6人·Sv);0.3μSv(0.1人·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0.4人·Sv);0.4μSv(0.1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负担量仅占我国天然辐射源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如此微不足道的附加剂量,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8.
评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气溶胶γ核素的测量技术水平,对24家成员单位的考核结果统计分析表明,~(137)Cs、~(238)U、~(60)Co、~(133)Ba测量结果的合格率分别为92.0%、60.0%、64.0%、70.8%,总体合格率为71.7%;各核素的测量结果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系统负误差,特别是低能γ核素~(238)U的测量相对误差近15%,可采用反康普顿谱仪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新疆地区37个不同水源水中总α、总β、~(238)U放射性比活度和残渣含量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水中总α、总β、~(238)U放射性比活度和残渣含量的算术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84±0.74,0.48±0.37, 0.24±0.16(Bg/L)和1.27±0.72(g/L).水中总α放射性主要是天然铀系核素贡献.水中总α、总β和~(238)U放射性水平与残渣含量呈直线正相关,且可用通式y=a+bx描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实验探究菌粉和草木灰添加对Cu~(2+)胁迫土样上牧草幼苗发芽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Cu~(2+)超过200 mg/L时,菌粉和草木灰的添加促进苏丹草的发芽而对黑麦草发芽影响不大,两种牧草的幼苗株高均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整体表现为生长初期(前5天)大于后期(后5天)。菌粉添加不利于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生物量的增加,而菌粉+草木灰添加可促进两种牧草生物量的增加。两种牧草的各生理指标之间均保持中度以上正相关关系,添加菌粉和草木灰有利于牧草幼苗在Cu~(2+)污染土样上生长。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3—2020年云南省河流、湖泊、饮用水和地下水省控点、国控点的水中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分析了水中总α、总β、U、Th、226Ra、40K、137Cs、90Sr的监测浓度。结果表明:六大水系监测断面水中总α、总β均小于0.5、1.0 Bq/L;九大高原湖泊水中放射性水平相对较高的是Ⅴ类水体杞麓湖、异龙湖,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的是Ⅰ类水体抚仙湖、泸沽湖,滇池内海水中U、Th浓度优于滇池外海;饮用水源地水中放射性总α、总β均显著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限值。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土壤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按网格布点,在新疆广大领域采得在海拨-154~5000米地表0~20cm深的土壤样品731个,用S-85多道γ谱仪测定了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全疆土壤中铀-238、钍-232、镭-226和钾-40的含量均值分别为33.88、38.47、31.64和612.60(Bq·Kg~(-1)),面积加权均值分别为33.77、38.96、31.41和597.63(Bq·Kg~(-1)),广大领域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属正常本底水平,也存在局部区域明显较高的问题,新疆土壤中钍-232及子体、镭-226及子体和钾-40所致距地面1米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2.32、1.23和2.41(×10~(-8)Gy·h~(-1)),其贡献分别占39%、21%和40%,合计为5.96×10~(-8)Gy·h~(-1),与外照射测量的按网络、人口加权和面积加权均值5.81、5.76和5.94(×10~(-8)Gy·h~(-1)),仅分别相差2.5%、3.4%和0.3%。新疆土壤中铀镭的放射性总量是平衡的,但铀镭放射性的不平衡是广泛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郊区蔬菜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涉及上市量大,又易受到污染的九种蔬菜。调查项目主要是大白菜、黄瓜、西红柿中对人体危害性较大的砷、汞、总铬、镉、铅的含量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此外还包括上述三种蔬菜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以及莴笋、小萝卜、芹菜、菠菜、小白菜、韭菜中的硝酸盐氮的含重。调查结果表明,蔬菜中的砷、汞、镉、总铬和铅的含量在10~(-9)-10~(-7)克/克范围内,有机磷农药残留量为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哈密地区居民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比活度平均值分别为11.6(1.4~79.4)×10~(-2)Bq·L~(-1)(另有一突出值287.0×10~(-2)Bq·L~(-1)未计入平均值);0.40(0.05~1.76)Bq·L~(-1).估算结果表明,本地区95%以上居民的饮用水源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伊犁地区煤层中普遍含有低浓度铀,部份煤炭中较为富集。生产和生活用煤,经燃烧后的灰分,部份已达1×10~(-7)Ci/kg达到国家标准GBJ8-74规定的放射性废物标准。为此、由自治区环保所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980年7月-1982年3月以伊宁市为重点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文报导了蔬菜和果类中总α、天然铀、镭-226、钾-40的放射性水平。 一、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PM_(2.5)载带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污染特征,2013年1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采用在线离子色谱(URG-9000B,AIM-IC)对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Cl~-、NH_4~+、Na~+、K~+、Mg~(2+)、Ca~(2+))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浓度为61.0μg/m~3,其中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NH_4~+(SNA)占比达72.3%,在PM_(2.5)中占比为40.29%,表明北京市PM_(2.5)二次污染严重。重污染天[NO_3~-]/[SO_4~(2-)]表明,固定源污染较移动源更为显著。三元相图表明,在空气质量为优的情况下,NH_4~+(在SNA中占比为30.3%~65.5%,下同)主要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较少比例以(NH_4)_2SO_4存在;严重污染时,NH_4~+(47.3%~77.9%)主要以(NH_4)_2SO_4形式存在,其次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其余的NH_4~+以NH_4Cl的形式存在。[NO_3~-]/[SO_4~(2-)]日变化表明,早、晚机动车高峰影响北京重污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2013年污染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3年中山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韩国气象厅天气图资料和WRF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中山市全年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易于造成大气污染的典型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条件。结果表明:2013年中山市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首要污染物类型为PM2.5和O3,全年共发生12次持续污染事件;当中山市位于我国大陆冷高压底部(冷锋前部)副热带高压脊线北部或台风外围地区时有利于污染发生;中山市的弱(风速1~2 m/s)偏北风或偏东风、合适的相对湿度(40%~60%)和温度(秋季20~25℃,冬季10~15℃)均可能造成秋冬季的大气污染,而高温(大于30℃)是造成夏季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月PM2.5重污染期间的WRF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PM2.5污染是小风(风速小于2 m/s)、地面增暖(增温2℃)、增湿(增湿5%以上)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大风(风速大于4 m/s)的强扩散作用对PM2.5的清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乌鲁木齐市2013年2月5日至26日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在6个采样点位进行细颗粒物PM_(2.5)的采集,并对其中的13种重金属(Cu、Sr、Mo、Cd、Pb、V、Cr、Mn、Fe、Co、Ni、As、Hg)含量、Mull污染指数、空间分布以及溯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乌鲁木齐市重金属浓度在0.23~178 ng/m~3之间,浓度水平排序PbMnCrFeAsVCuNiSrCdMoCoHg,其中Cd、Hg、Pb、Cr、As浓度均高于乌鲁木齐市背景值和国内外其他城市水平,且Mull污染指数处于较严重的污染水平;在重金属元素浓度的空间分布上,铁招和南公园点位重金属浓度较高,31中学和市监测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前期与后期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TSP、PM_(10)、PM_5、PM_(2.5))中Hg、As、Zn、Pb、Ni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并对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Hg质量浓度为0.3~5.7 ng/m3;As质量浓度为15.3~122.5 ng/m~3;Zn质量浓度为298.0~1 686.5 ng/m~3;Pb质量浓度为0.5~88.8 ng/m~3;Ni质量浓度为10.4~25.5 ng/m~3。Igeo计算得出采暖期后期的TSP、PM_(10)、PM_5、PM_(2.5)中各重金属Igeo值均高于采暖期前期,其中Hg元素为严重污染;富集因子分析得出Hg、Zn元素的EFi值大于10,说明这些元素是人为源贡献。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不同时期、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各种重金属污染状况,为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合肥市2014—2019年秋冬季节PM_(1.0)、PM_(2.5)、气象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PM_(1.0)质量浓度呈现年度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2015—2016年度变化最为显著。同一年度内,月度浓度同样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表现为11、2月PM_(1.0)质量浓度相对较低,12、1月相对较高。无污染情形时(PM_(2.5)浓度不高于75μg/m~3),PM_(1.0)/PM_(2.5)逐小时值相对平稳且比有污染情形(PM_(2.5)浓度大于75μg/m~3)总体高约10%;有污染情形下,PM_(1.0)/PM_(2.5)小时值呈现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9∶00呈现谷值,17∶00呈现峰值,日变化特征显著高于无污染情形。PM_(1.0)质量浓度随着PM_(2.5)级别的上升而逐渐增加,PM_(1.0)/PM_(2.5)值则呈减小的污染特征。严重污染时,PM_(1.0)/PM_(2.5)显著下降,PM_(1.0~2.5)占比增加。传输型污染过程中,PM_(1.0)与OC、PM_(2.5)、SO_4~(2-)等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源、燃煤源、道路尘等,共占载荷为83.90%。本地累积型污染过程中,PM_(1.0)与PM_(2.5)、SO_4~(2-)、Ba和Cu等呈现出较好相关性,污染来源主要为烟花爆竹与二次生成,共占载荷为87.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