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应力场与含水层井水位的关系 ,以DD模式为例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讨论了同一孕震模式下不同地点的井水位变化。研究表明 ,同一孕震模式下水位存在不同的前兆现象 ,这些前兆现象水位变化形态与观测井相对于孕震区的不同位置有密切关系。本文同时给出了DD模式下不同地点的水位前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 1979年3月20日8时河南省修武发生了一次4级地震。距震中12公里的N98井,震前3月13日水位突升34厘米、19日突升30厘米。当天水位固体潮波形畸变。与此同时,距震中分别为22公里的陆20—2、朱3—3井也有相应的变化。N98、陆20—2、朱3—3井等焦作深水井分布于活动断层边部,处于震中附近,震前水位突跳,是一值得注意的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水文地球化学专业前兆与预报研究概况,包括水化前兆观测工作布署、信息采集、传递、预报方法及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地震前兆的研究发现,监测断层土壤气和地下井泉的氢作为地震前兆,是可行的。简要回顾了中、日、美地震学者在氢气逸出与地震关系方面的研究近况,以及中国数次地震前H_2浓度异常的实例。介绍释放氢气异常变化的机制,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最后指出氢气观测的优点以及在监测预报地震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东津河为例,基于典型洪水过程的气象水文逐时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和水文模型建立了中小河流致洪临界雨量的分析方法流程,并进行了指标对比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东津河水位随雨量的变化与雨量累计时效明显相关,根据滑动累计相关分析结果确定16小时为临界雨量时效。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水位与累计面雨量的二次曲线关系,结合各等级洪水水位反算了对应不同前期水位的致洪临界雨量指标。与此同时,对TOPMODEL进行了模型率定和验证,经过率定后的TOPMODEL在东津河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基于水文模型和洪水水位-流量关系,采用试算法得到了另一套临界雨量指标。两种指标中,水文模型法相对而言更为敏感;实况检验表明,两种指标对洪水过程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预警等级与实况存在一定差异,统计方法倾向于低估,而水文模型指标则可能高估,综合两种指标在实际使用中应具有更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温)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次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20次强震及中强震前丰富的前兆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各种地震前兆的时间依赖关系与空间分布。所得结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前兆的分类。根据其物理特性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A 类前兆实际上反映了未来地震的震源外围应力场的有规则的前兆变化;B 类前兆则可能是某些不规则的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2.前兆的时间依赖关系。3.前兆的空间分布。4.前兆时间与未来主震震级及震中距的关系。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深井记录地震波的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利用井水位记震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及井水地震图图象特征,对预报邻近地区的中强地震和研究断层活动性有一定意义。深井水位对地震波的响应能力,主要取决于井孔——含水层系统的固有周期、自身的频带宽度以及水位记录仪的频率响应,前者是衡量地震观测井灵敏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地区洪水灾害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惟群  付凌晖  王惠文 《灾害学》2003,18(1):30-35,46
在对多年水文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Kohonen自组织映射对鄱阳湖地区降水时序变化、长江来水和湖水水位变化进行模式识别。之后,将所得的模式作为解释变量,用CART方法对样本年份进行分类,建立了鄱阳湖区灾害模式判别树。借此揭示了鄱阳湖地区降水和长江来水对鄱阳湖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后江苏地区同震效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8.7级强烈地震后,对江苏省地震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清理和分析,发现凡是能监测地下应力活动的前兆观测手段,如应变、地倾斜、水温和水位,在这次特大地震的震后都记录到了显著的异常,且异常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将这些异常列出并浅析之,以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地震对我国未来地震趋势的影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淮阴区政府内和洪泽县被单厂内的两个观测点的地质情况作了介绍 ,对该两点的断层气CO2 观测资料及其方法作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江淮地区开展断层气CO2 观测应注意的问题。认为CO2快速测定法可作为市、县地震部门开展地震前兆观测工作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江蜀河水电站属于Ⅱ等大(2)型水电站,水库的建成、运行可能对岸坡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水库蓄水后的库水位变化及与库水位变化相关的参数,对岸坡的稳定影响极大,因此弄清楚库水位变化与其相关的参数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是汉江蜀河水电站成功运营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具体坡段的岩性、结构特征等,从水库水位公式的建立,到在不同库水位的条件下,运用数值模拟对岸坡稳定性系数和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用双剪法对济南辉长岩、房山大理岩和小浪底砂岩的摩擦滑动进行了实验研究.用一列应变片测量粘滑过程中沿断层的应变变化.实验表明粘滑发生时沿断层不同段的应变变化量不相同.在连续发生的粘滑事件中砂岩最大应变变化段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大理岩最大应变变化段的位置也基本保持不变,但有个别点例外.辉长岩最大应变变化段的位置沿断层来回移动.认为断层上粘滑时最大应变变化段对应于粘滑时应变能释放的中心部位.联系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分布现象,认为由于断层带介质力学性质的不同,地震发生既可能原地重复,也可能沿断层带迁移.  相似文献   

15.
断层逸出气CO_2的有感小震前兆异常及预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断层逸出气CO2的主要观测状态与观测方法。给出了苏州地区近4年来5次有感小震群前断层逸出气CO2的前兆异常特征与典型图像,总结了它的灵敏性及其时、空、强的规律性,分析了它的超前时间、异常幅度、有效监测范围等特征及其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震区附近水准测量资料的分析,认为1979年断层西侧开始发生与菏泽5.9级地震震源力学过程相对应的趋势性差异运动。这种运动实际上是中期前兆信息。1983年5月水准复测表明断层西侧有2.8毫米的预位移。震后各水准点位移规律较好地符合H·F·Reid的弹性回跳模式。菏泽5.9级地震震中以北约九公里处有一条东明至菏泽水准测线,由五十年代起至目前已有多次复测资料。本文选取1978年、1980年和1983年的资料,对菏泽5.9级地震进行初步研究,并着重讨论了地震前兆和弹性回跳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来,我国地学工作者相继对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及其前兆现象、震源环境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总结,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渤海地震基本参数的精定结果,震源机制及震源参数测定结果,渤海地震序列的主要特征,渤海地震的震源断层面及其震源环境(地球物理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以及渤海地震的主要前兆异常现象进行介绍和讨论。并指出渤海地震及其所显示的震兆在中国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邮-宝应M_S4.9地震是江苏陆地上22年来最显著的地震,震中位于江苏陆地中部地区,震前前兆异常丰富,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比较典型。震前2年显示震源区应力压性和周围张性特征,表现为水位、地电阻率和形变的群体准同步变化;震前1年集中出现小震条带活动的交汇现象;震前1月开始出现岩石裂隙变化的失稳现象,表现为周围水温、水化学的短期快速变化。高邮—宝应M_S4.9地震震前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反映了周围岩石孕震过程中的变形和裂隙变化特征,对中强地震预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正> 中国是世界上发生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仅70年代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就高达26万以上.严重灾难的事实,指示人们必须去攻克地震预报这一世界科学第一难题,以减轻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害.然而,寻求确切可靠的地震前兆则是地震预报的核心问题.从历史记载和诸多的地震现场观测记录中可以看到,地下水异常是前兆现象的主体.因此,1978年国家地震局把地下水列为地震前兆攻关重点项目之一.并决定筹建全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  相似文献   

20.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应用于堆积层滑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非线性系统失稳前兆和进行失稳预报的新理论,目前主要用于地震预报方面.对将该理论应用于探索滑坡前兆和滑坡中期预报作了探讨.降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外部因素中最常变化的因素,也常是滑坡的诱发因素.针对降雨在堆积层滑坡孕育、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降雨变化作为加卸载手段,建立了降雨型堆积层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并以新滩滑坡为例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可作为滑坡预报的手段,且在某些方面它比常规预报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