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块体模型的共轭剪切破裂带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率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地震块体模型 ,尤其是当界面法向和切向刚度较大时 ,能产生明显的共轭剪切破裂带。地震块体模型存在老断层 ,呈现各向异性 ,因而 ,促进了某一方向上的主条带充分发展 ,与主条带共轭的次条带被抑制。存在复杂地质构造可能是地震带的间隔距离并不严格相等的原因。地震发生在剪切破裂带交叉部位的原因是这一位置剪切应变率较高。考察应变率场能揭示出地震块体模型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新生构造与老构造并不重叠是可能的 ,因而 ,新生构造的交汇点就不一定出现在老断层上。地震块体模型的中心块体的尺寸越大 ,中心块体越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三轴压力和10~(-4)/秒的应变速率下,对广西苹果石灰岩分别进行了压缩试验和摩擦实验,确定了两种变形模式。据此推测,石灰岩在地壳岩石的深度条件下、完整石灰岩的不稳定破坏可能发生在5公里以上;粘滑破坏可能发生在8-13公里之间;其他的深度变形都是稳定的或准稳定的,深度大于20公里,断层的存在已没有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模拟单一潜在震源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等效物理模型,给出了通过调整各次地震之间断层位移速率来拟合已有地震序列的方法。通过考虑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在未来一定年限内潜在震源区发生震级在不同震级段的概率预报方法。通过两种等效物理模型的对比,本文认为就工程地震危险性评定而言,可用简单的滑块-弹簧模型代替滑块-弹粘塑性模型  相似文献   

4.
选择川青地块及周边3条主要活动断层——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东昆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以构造应力场资料及GPS监测数据作为地表约束参考,结合地质资料及历史地震资料,基于与状态相关的摩擦本构关系,模拟了研究区域内最近的4次强震——昆仑山口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芦山地震发生前后断层——地块体系的力学和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应力、应变、位移状态与地震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初步推断研究区域内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为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道孚段、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和东北段。  相似文献   

5.
隧洞抗错断研究中,正、逆断层研究较多,走滑断层研究较少。针对走滑断层引起的隧洞变形破坏、应变分布规律以及上覆围岩的破裂形态等关键问题,以滇中引水输水隧洞为依托工程,制作了隧洞模型开展走滑断层作用下断层隧洞的抗错断模型试验研究,得到隧洞在走滑断层断层错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隧道衬砌结构在走滑断层作用下的破坏形式是弯曲张拉破坏以及直接剪切组合破坏,其中剪切破坏是主要破坏形式;② 隧道衬砌结构沿纵向以受拉为主,主要集中在活动盘距离错断面?0.5D~2.0D(D 为隧洞直径)范围内的隧洞衬砌顶部以及两侧拱腰沿纵向位置处,而受压区主要在活动盘距离错动面?0.5D~0.5D 内与活动盘移动方向一致的一侧拱腰;环向应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断层错动面附近;③活动盘受断层错动影响范围和剧烈程度均小于固定盘,故断层错动作用下的固定盘是隧洞抗错断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提出了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  相似文献   

7.
关于核电站场地断层活动性识别标准,作者提出了6点建议:1. 晚更新世、特别是全新世地层被扰动或错断;2. 断层泥年龄小于10万年;3. 沿断裂带存在明显的线性构造;4. 有破坏性地震(Ms≥5. 0) 沿断层发生;5. 现代微小地震沿断裂带形成“地震线”;6. 在断裂带上发现可靠的古地震遗迹。此外,为了使断层活动性评定做到定量化,作者还提出了断层活动度概念。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 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 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L≥3.0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 苍山 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 尼山断裂的ML≥3.0地震都发生在52级地震震中附近,说明在苍山 尼山断裂与沂沭断裂带交汇区西侧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蓄。苍山52级地震前最后发生的两个ML≥2.0地震与苍山52级地震震中形成沿地震断层的临震小震活动条带。  相似文献   

9.
根据土样纵向应变较高时最大剪切应变场中清晰剪切带所处位置沿剪切带方向布置平直测线,获得6条测线上从剪切带萌生至微裂纹刚出现过程中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当微裂纹刚出现时,测线上主应变轴偏转角的高峰和低谷对应于2条共轭剪切带的交汇处附近或剪切带上最大剪切应变的局部高值区附近;在土样中部,剪切带上主应变轴偏转角主要分布在-5°~5°;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剪切带上主应变轴偏转角的标准差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对于发生顺时针剪切的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均值主要为负值,而对于发生逆时针剪切的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均值以正值为主。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和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力学实验研究和差热分析.由显微变形、构造岩类型及方解石脉穿插、位移等微观现象显示茅东断裂带具有多期的挤压剪切运动方式,其中"切砾"现象、石英塑性变形等反映茅东断裂具有快速粘滑兼有旋转的滑动方式,它与溧阳地震的成因机制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样纵向应变较高时最大剪切应变场中清晰剪切带所处位置沿剪切带方向布置平直测线,获得6条测线上从剪切带萌生至微裂纹刚出现过程中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并对其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当微裂纹刚出现时,测线上主应变轴偏转角的高峰和低谷对应于2条共轭剪切带的交汇处附近或剪切带上最大剪切应变的局部高值区附近;在土样中部,剪切带上主应变轴偏转角主要分布在-5°-5°;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剪切带上主应变轴偏转角的标准差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对于发生顺时针剪切的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均值主要为负值,而对于发生逆时针剪切的剪切带,主应变轴偏转角的均值以正值为主。  相似文献   

12.
南海海域地震海啸潜在危险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马陵  魏柏林 《灾害学》2005,20(3):41-47
本文对南海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深度、地质构造格局、断裂活动、地震和海啸的活动等进行分析,认为南海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基本条件.而南海东部边缘的台湾南部~菲律宾以西的马尼拉海沟,不仅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条件,而且是南海亚板块向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强震活动频繁且倾滑型或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比例很高,同时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海啸,是南海最有可能引发地震海啸的潜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约旦位于阿拉伯板块,它与长达1000km的死海地震活动带相邻,死海裂谷带为左旋走滑断层系。死海裂谷带为左旋滑动板块边界,起自亚喀巴湾东北,沿死海—约旦裂谷进入黎巴嫩中部直到叙利亚西北。过去曾发生过大地震(图1),图2表示1903~1983年仪器震中分布,1983~1992年由约旦地震台(JSO)记录到的地震如图3所示。自1983年以来,约旦建立了由26个地震台组成的台网,1990年又建了一个强震台网。1990年约旦出版了一部建筑规范,其中有一章为抗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4.
地表的断裂分布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分形几何学是定量研究断裂复杂性和破碎性的一种数学方法.本文应用分维几何学的方法,在比例尺为1:50万的山东省构造体系图上,对沂沭断裂带(山东段)(以下简称沂沭带)断层系统进行了分段解析、计算,并得到了各段的分维值.沂沭带全带断层的分维值为1.34,南段分维值为1.29,北段分维值为1.41,结果表明,分维可以表征断层的不均匀性、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等.与沂沭带地震活动南高北低情况对比认为,断层系统分维低的地区地震活动性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断层形变剖面资料分析泾阳口镇-关山断裂活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泾阳地震台1986~2005年跨口镇一关山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指出形变剖面各点的运动特征:1995年前泾阳台N1A测线资料基本上呈线性变化,1995~1997年该测线形变资料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异常,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发生4.8级地震,靠近断层的点位发生了阶跃式变化,之后各点位运动渐趋于平缓.其后结合断层位错模型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分析得出该形变变化主要由地裂和断裂活动共同引起;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异常时段,分析1986~1994以及1999~2005形变年变化量,可看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利用1986~1994形变速率进行断层蠕滑段或地裂速率及深度反演.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基准点N1比较稳定,3号点附近的地裂较浅,底部几十米,以垂直下滑为主,兼有张裂活动;5、6号点之间的断层活动深度在1 km左右.该断层上盘仍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 ,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 1~ 3年内可能发生 5~ 6级或 6级左右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是一类特殊的长周期地震动,针对这一类地震动,现行抗震规范并未出台相应的条文,且有关单独考虑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成果很少。基于15条可靠的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利用Perform-3D非线性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对一个30层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进行了增量动力分析(IDA)。结果表明,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频率成分集中在0~2Hz范围段内,且其反应谱谱值在中、长周期段内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的。将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需求,得到正常使用(NO)、立即占用(IO)、生命安全(LS)、防止倒塌(CP)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限值依次为1/1 160、1/575、1/361、1/55。依据现行规范设计的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在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强度相当于多遇地震时,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相当于罕遇地震时,结构不能满足第三性能水准"大震不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19.
地震作用下锚固结构动力响应研究的是锚杆(索)杆体-注浆体、注浆体-围岩之间的动力学作用机制,是岩土锚固工程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BFRP锚固结构的动力响应,利用粘贴在BFRP锚索杆体上的应变片,测得地震波激励过程中不同高度位置、锚固深度锚索断面上的应变波响应,对锚固段内BFRP锚索沿锚固深度轴力峰值和应变波时程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BFRP锚固结构的动力响应与输入地震波强震段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基本一致;(2)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BFRP锚索轴力峰值在数值上随锚固边坡屈服状态发生变化,其中锚固段前半段受影响较大;(3)锚索残余轴力受地震作用的影响,随着锚固结构内测点位置相对高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一现象在靠近锚固体端部的位置更为明显,在工程应用中应重点关注锚固段端部注浆材料损坏而导致的锚固系统失效破坏.通过小波包分解得到锚固结构的应变波主频,进一步表明了锚固体端口、中部、尾部的主频差异较大,会导致锚索与注浆体之间出现"差拍"作用,引起锚索与注浆体之间的不协调运动,导致锚固体内第一界面不断地受剪揉搓,形成损伤到破坏的时间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20.
鲜水河断裂带活动期次和滑移特性微观标志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大全 《灾害学》2004,19(1):7-10
在鲜水河断裂带万木卡等地采集的第四纪形成并遭受变形的石灰华标本显微观测中,发现多期粘滑和蠕滑交替变形的证据;在该断裂带1923年炉霍、道孚间71/4级地震和1973年炉霍雅德7.9级地震震中部位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沿地震断裂面分布有定向排列的砾石和破裂.从这些最新活动断面上采集的变形物质定向薄片显微观测中同样发现与上述类似的微观变形标志.这些发现和标志对鲜水河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期次与滑移特性的识别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