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汶川地震地表变形特征丰富多彩。在震后40天自北至南对地震地表变形现象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考察和分析,对北川、擂鼓、汉旺、蓥华、白鹿、小鱼洞、虹口和映秀等8个断裂出露部位进行了重点剖析。结果表明,不同侧面,不同级次的现象均显示出统一的变形变位图案,但具体而言它们比理论模型、规例要复杂得多。它们具体表现为:沿汶川地震断裂面推挤形成隆起,产生纵向、横向裂隙;推挤前缘冲断塌落,形成逆断型崩积楔;多方向挤压、或引张,显示同一应力作用下变形组合的复杂性。这些均不同程度地丰富了现有的应力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殷家汇葛公镇断裂旁侧方解石脉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观测。露头上可识别出多期变形事件 ,显微镜下也能鉴别出脉的不同期次的变形特征和变形强度 ,脉的变形强度表现为从早期到晚期 ,脉的变形形态和组构从复杂趋于简单 ,方解石机械双晶从多组、弯曲趋于单组、平直。压性或压剪性脉体变形以交错揉皱为其主要特征 ,而张性、张剪性脉体则多表现为破裂、砾化等脆性变形形态。殷家汇葛公镇断裂宏观和微观系统分析研究为基岩区断裂活动期次及各期变形特征的鉴别研究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是一个特殊的中强地震区,地震活动呈现华北、华南两大地震区的过渡特征。通过分析安徽省的重力异常及航磁异常资料,认为中强震往往发生于正负重力或航磁异常的交接部位;重力、航磁异常等值线梯级带上,莫霍面、磁性层上界面等深线的梯级带上;重力、航磁异常等值线的拐折部位,莫霍面、磁性层上界面等深浅的拐折部位。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分析模式,并作了地震构造解释。最后,根据这些结论,预测了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在则木河断裂带宏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石破裂实验成果,对包括1850年大震变形带在内的断裂产物进行定向原态采集、固结、制片和镜下系统观测,从复杂纷呈的变形遗迹中鉴别出微观粘滑与蠕滑标志。最后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崩塌、滑坡的发育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崩塌、滑坡对灾区造成的影响巨大,阻塞河流、破坏道路,造成的次生灾害比较罕见,也比较典型,本文将对部分地区由于本次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鲜水河断裂带活动期次和滑移特性微观标志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大全 《灾害学》2004,19(1):7-10
在鲜水河断裂带万木卡等地采集的第四纪形成并遭受变形的石灰华标本显微观测中,发现多期粘滑和蠕滑交替变形的证据;在该断裂带1923年炉霍、道孚间71/4级地震和1973年炉霍雅德7.9级地震震中部位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沿地震断裂面分布有定向排列的砾石和破裂.从这些最新活动断面上采集的变形物质定向薄片显微观测中同样发现与上述类似的微观变形标志.这些发现和标志对鲜水河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期次与滑移特性的识别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