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气环境的多分辨率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环境多分辨率建模是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复杂系统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发展的必然需求.面向直升机飞行仿真,明确了大气环境分辨率、大气环境多分辨率建模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探讨了大气环境多分辨率建模的方法,并利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对直升机的低空飞行大气环境进行了多分辨率建模.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修正Logistic曲线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金开正 《环境工程》2005,23(1):62-64
为检验现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解决各单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的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模型的分辨率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修正Logistic曲线模型 ,它的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是连续的实数值。根据修正Logistic曲线模型的参数值可以分析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值对大气环境质量等级的影响程度 ,据此检验现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的合理性。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可行、有效且通用的 ,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修涛  王宇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1):227-227,251
摘要:本文针对大气环境影响,结合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阐述了大气环境影响模型及应用。有力的分析和描述了大气环境影响的多种模式,使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更加科学性、具体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气环境仿真的特点,采用HLA布式仿真技术,论述了以HLA/RTI为支撑的大气环境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并对该环境下开发大气环境联邦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实现了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应用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提高了大气环境仿真应用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为大气环境仿真向其它系统仿真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基于HLA的大气环境仿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气环境仿真的特点,采用HLA分布式仿真技术,论述了以HLA/RTI为支撑的大气环境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并对该环境下开发大气环境联邦成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实现了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应用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提高了大气环境仿真应用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为大气环境仿真向其它系统仿真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是常见的突发环境事件之一.也是瞬时危害最大的突发环境事件.明确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之要点,对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及其作用概述、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的特点和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突发大气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要点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的承载力是环境影响评价与大气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资源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大气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辨析了大气环境承载力和大气环境容量的区别,特别总结了当前大气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指出了当前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主要方向,以期为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日益频繁且不断扩大的人类的生产活动,大气环境的污染在工业发展加快的同时也日趋严重,工业废弃的大量排放很大程度地改变了大气环境的成分和分布比例。为了使大气环境不再恶化,必须要加强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本文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相关概念、意义、以及采样点布点的原则、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等相关方面进行探究,希望可以有效地减轻并控制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空间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和空间因素变化的影响,大气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是提高大气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更好的保障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更好的提升大气环境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大气环境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气环境监测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内容。本文就对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依据,促进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水平,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可靠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从我国大气环境安全形势出发,应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搭建了4层3度的指标体系.从大气环境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确定相应的指数,并选取评估指标,确立评估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权重求和法计算指数分值.应用建立的大气环境安全评估体系,对省级大气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大气环境安全呈片状分布较为明显,大部分省份的大气环境安全均处于预警和中警状态,大气环境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区域差异分析可知,东部大气环境安全好于中西部地区.对关键影响因子的分析表明,能源消耗是影响北方大气环境安全的关键因子,南方受酸雨影响严重.总体上我国大气环境安全状况呈好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淮南市为例 ,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 ,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 ,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建立的大气环境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简单、客观、合理 ,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分级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分级的发展状况、方法和作用,归纳了现有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分级方法在等级划分、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分级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开展针对高分子材料的大气环境老化严酷度分类分级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春  陈卫平  马春  詹水芬  焦文涛 《环境科学》2012,33(12):4167-4172
区域大气环境风险源的有效识别与危险性评估对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区域大气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危险性快速评估的方法,本研究将系统安全工程学中的经典半定量方法可能性-暴露-后果评估法(LEC法)与管理咨询工程中的经典定量方法德尔菲(Delphi)法相结合,应用于区域大气环境风险源识别与危险性评估,给出了大气环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风险源暴露于大气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大气环境事故后风险源的不可控程度C和风险源的危险程度D的量化评估的分值标准.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北方某大型煤炭港口的案例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大规模煤炭露天储存场所中存在的风险源和堆料机、装船机、取料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源是该港口区域的主要大气环境风险源.评估结果有效性检验表明,区域大气环境风险源的特征和危害程度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风险源的快速有效识别与评估可为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建模与仿真中的公共基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气环境是综合自然环境(SNE)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SNE建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定义了大气环境概念参考模型,提出了一种面向直升机飞行仿真的大气环境数据模型,探讨了大气环境内部模型的选取开发方法,设计了"动态数据柱"形式的大气环境信息格式,并就大气环境建模的基本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鄱阳湖流域代表性城市南昌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与大气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02—2016年南昌市城市化与大气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社会城市化和大气环境状态分别对城市化系统和大气环境系统的贡献份额最大,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大气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压力为主,大气环境响应不足;在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中,耦合协调度受城市化系统与大气环境系统不同贡献份额比例(α/β)的影响很小;城市化与大气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类型由"严重不协调-城市化受阻"发展到"高度协调-大气环境滞后"阶段,耦合协调关系整体趋向较好的方向发展,大气环境滞后程度却日趋严重。因此,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要更加注重大气环境的保护,以推动南昌市城市化与大气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美国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是流动的,以行政区域为边界的大气环境的管理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建设跨区域的大气环境监管体系。鉴于建设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建设这一体系,本文以州内和州间两个层次上的大气环境监管情况为例研究了美国国内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体系,从机构设置、职能职责、运作方式等方面分析了两国不同国情情况下的环境监管体系,阐述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最终从机构设置、职能职权、人员素质、审查机构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当前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中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从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构建了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向量模法分别对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5个城市2006—2011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全面分析了大气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1年间关中地区5个城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状况均有改善的趋势,但波动性较大,且增长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19.
王大本  刘兵 《环境工程》2018,36(10):175-178
为了深入了解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从污染物、技术管理、使用消费3个方面构建了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地区2006—2015年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大气资源的使用消费状况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环境监测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监测条件复杂、监测范围较广,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随机变化较明显,污染物浓度监测范围较宽,具有相当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大气环境监测所获取数据的精密性、可比性、准确性等极易受到空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现状,并引入了全过程理论,就进一步做好大气环境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