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在RS与GIS支持下,从TM卫星影像提取出珠江三角洲近期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利用土壤资源农业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对比城镇建筑扩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设计了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SU),以此刻划土壤资源受城镇建筑扩展影响的强度。结果表明:土壤资源质量越高,受城镇发展的影响越深刻。  相似文献   

2.
旅游天气预报与气象灾害预警是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者、旅游行业和旅游服务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景区游客抽样问卷调查和计算机数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公众旅游气象信息感知程度较好,游客对旅游气象服务满意程度较高;(2)道路交通安全和身体健康风险成为出游安全与旅行风险的主要关注点;(3)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性格类型影响旅游气象服务评价和旅游风险感知程度。  相似文献   

3.
府环境管理目标;(2)科学进步;(3)计算机及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结合三要素就建立我国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框架进行了讨论。参16X32 20(办阅1 10湖泊水环境预测的原理与方法/周勇(农业部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一1999,8(3)一305一311环图X一122 论述了湖泊水环境预测常用方法,主要有输人输出模型、扩散模型,富营养化水质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属于因果关系的短期和瞬时预测,并且将灰色动态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祸合,能预测湖泊水环境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变化,将提高预测效率;提…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新兴部门,它是由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律规范所组成。目前,国际环境法之所以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因为人们日益认识到,人类居住的星球正经受着来自三方面的威胁:(一)人口持续大量增长,居高不下;(二)对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影响的新科技不断产生;(三)人类不受约束地损害环境的活动大量增加。这三方面的威胁正好说明经济、科技、法律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以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学     
X196 9703285环保产业一上海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吕淑萍(上海市环保局)//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7,16(6)一l一3,29环信X一100 论述了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的前景、上海市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在全国的地位和预期的发展目标。文章认为,根据全国和本市环保远景目标,上海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下10个领域:〔1)污水、废水处理技术;(2)除尘技术;(3)电厂脱硫技术;(4)垃圾焚烧;(5)噪声控制;(6)机动车消声和尾气净化;〔7)环境监测;(8)自然保护;(9)环保科技服务;(10)环保相关产业。(怡东)----~---~..~~‘..X1…  相似文献   

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3,(4):261-269
本文阐述了江西富硒土壤资源应用性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基本工作方法,列举了评价标准及依据,介绍了富硒土壤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富硒农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和富硒农作物适宜性评估模型,展示了江西高安市灰埠—相城地区的富硒土壤资源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江西富硒土壤资源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工作方法具有可实际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成果具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7.
廖健  邓超  陈怡  周文钊  林春绵  张辉 《环境科学》2019,40(7):3378-3387
为考察杭州西湖景区土壤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污染情况,本研究采集了西湖景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共42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MS)对所有样品中6种PAE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的来源与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西湖景区6种邻苯二甲酸酯累计含量(ΣPAEs)范围为597. 6~7 360. 1μg·kg~(-1),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是3种主要的PAEs污染物,三者总含量平均值贡献率高达98. 43%,而DEHP作为含量最高的PAEs单体贡献率为66. 2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的PAEs组成由于其来源不同而具有差异性,交通运输与游客活动是西湖景区内PAEs的主要来源; 6种PAEs主要分布在西湖景区的东北区域,呈现出由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杨吉  苏维词 《环境工程》2016,34(8):154-157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环境污染要素指标数据,对天河潭区域(37个村和1个景区)环境污染程度的距离相似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河潭景区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归为第三类聚类;其次是围绕景区附近的22个村,归为第二类聚类;第一类聚类有15个村,分布在第二类外围。造成该区域污染状况的主要原因:1)景区内游客人数较多,且不断增加;2)畜禽养殖场的排放物未有效处理;3)生活垃圾堆放和回收设施不完善。  相似文献   

9.
景区发展与其区位条件密切相关,处于优势区位的景区更容易获得优先快速发展。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综合考虑资源、市场、交通及服务四大区位因子,将其视为证据,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进行测度,以I~V级表征区位由优到劣的状态,最后对景区区位与旅游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区位优势等级区域差异化显著,总体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自I至V级,重心逐步向西北方向偏移。(2)各区位因子分布存在差异性,东南地区景区资源区位优于西北地区;市场区位地带间差异最为明显,存在"长尾"特征及陕西"一省独大"现象;交通区位内在差异性与区位优势相仿;服务区位已不再是制约景区区位的主要因子,但就单个省份来看,"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3)与景区旅游发展对比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发展,导致很多重工业发展的同时造成了土壤的污染,因此国家现在对土壤保护以及改善还有风险的控制是非常重视的,这样一来就必须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且对于已经遭受的污染的土壤要考虑其实际的用途,并采取风险控制的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土壤资源。本文主要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以及相关风险管控的重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色,分析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保护区开发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建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条件下海滨湿地土壤生态过程与景观演变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过程与格局的相互关系与耦合机制,已经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案例,根据2011年4-5月对海滨湿地土壤采样分析,运用典范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回归模拟以及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索土壤生态过程与景观演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①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过程能够很好地响应海滨湿地景观格局,从陆到海,5种景观类型有序地、按逆时针方向分布在CCA排序轴上,土壤过程与景观类型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②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三个主成分能够有效地响应景观格局。主成分与景观类型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土壤养分),米草沼泽>碱蓬米草交错带>碱蓬沼泽>芦苇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第二主成分(盐度),碱蓬沼泽>碱蓬米草交错带>米草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芦苇沼泽;第三主成分(有机质和水分),芦苇沼泽>米草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碱蓬米草交错带>碱蓬沼泽。③运用空间代替时间,以样地到海堤的距离作为时间变量,主成分与景观演变之间相关性较好。多元回归结果显示:三个主成分与碱蓬沼泽→碱蓬米草交错带→米草沼泽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59 2;与碱蓬沼泽→碱蓬芦苇交错带→芦苇沼泽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892 8。土壤生态过程的改变是景观演变的重要动力,而景观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土壤生态要素的改变,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就是在这种格局与过程的交互作用下,芦苇沼泽与米草沼泽不断扩张、碱蓬沼泽不断萎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特色,分析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保护区开发旅游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和建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e Liupan Mountains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that forms an important divide between landforms and biogeographic regions. The populated part of the Liupan Mountain Region has suffered tremendous ecological damage over time due to population pressure, excessive demand and inappropriate use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To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cover change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erosion, data sets of land use between the late 1980s and 2000 were obtained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ry, and spatial model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landscape and soil erosion conditions. Also, soil erosion in response to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were quantified and analyzed using data from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remote sensing. Soil erosion by water was the dominant mode of soil loss, while soil erosion by wind was only present on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The degree of soil erosion was classified into five severity classes: slight, light, moderate, severe, and very severe. Soil erosion in the Liupan Mountain Region increased between the late 1980s and 2000, both in terms of acreage and severity. Moderate, severe, and very severe eroded areas accounted for 54.86% of the total land area. The lightly eroded area decreased, while the moderately eroded area increased by 368817 ha (22%) followed by severe erosion with 146552 ha (8.8%), and very severe erosion by 97067.6 ha (5.8%). Soil loss on sloping cropland increased with slope gradients. About 90% of the cropland was located on slopes less than 15°. Most of the increase in soil erosion on cropland was due to conversion of steep slopes to cropland and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and increased activities. Soil erosion was severe on grassland with a moderate or low grass cover and on dry land. Human activities, cultivation on steep slopes, and overgrazing of pasture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in erosion severity.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田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区域资源开发以油田、稻田、苇田和虾田开发为核心,在土地利用主要做到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对河口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要注意保护,发挥业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对河口湾水产资源更要加强保护与培育。  相似文献   

17.
湿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湿地资源研究是对湿地资源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进行调查和评估,揭示湿地资源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影响,协调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关系。论文分析了湿地资源研究的现状与战略需求;国内外在湿地资源监测,湿地资源功能评价,湿地水资源与生态恢复,湿地生物资源保护,湿地与全球变化,城市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旅游,典型区域湿地动态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等领域最新进展。并结合国内外湿地资源研究发展趋势,指出了未来湿地资源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1 km×1 km格网,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散度、核密度、空间耦合关联等方法,研究河西走廊山丹县1998—2015年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绿洲乡村聚落与水土资源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用地总面积扩张较快、空间分散化趋势明显,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乡村聚落景观指数在1998—2008年间相比2008—2015年间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于稳定;2)3个年份乡村聚落核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干道路、渠系等线状地物沿线密集,外围区域稀疏,并以线状地物为中心向外呈阶梯状递减;3)1998—2008年乡村聚落分散度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趋于稳定,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走向零星分散,聚落“散、空、乱”现象普遍;4)乡村聚落与耕地和渠系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耕地指向性”和“渠系指向性”;K指数1998年以“人多地少型”为主,2008和2015年转向“人少地多型”和“人地协调型”;L指数总体表现为“渠系偏多型”和“聚落-渠系协调型”。水土资源是约束和限制绿洲人口和聚落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水-土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鉴于当前国土空间治理面临复杂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态风险与空间利用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学科特质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当前国土空间治理工作进行梳理,归纳了明确的生态系统服务定位、高效的建成空间结构、适宜且多样的产业发展支撑、多等级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保障等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同时,整合区域时空信息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手段,提出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应落脚于:(1)识别并统一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单元;(2)辨析并评估景观功能的空间分异;(3)构建基于生态风险防范的区域景观格局; (4)识别集约高效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5)提出尺度联系的绿色发展架构;(6)明晰多级多样的生态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是当地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未来文明建设的主要依托,也是本地区独有的人工生态景观。中国西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于是蒸发量大、降雨量小。光热资源充足为当地的主要气候特征,为人工绿洲的开发与发展准备了前提。通过人为作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把地下水或者河流水引入进行灌溉,增加土壤水份,改善土壤成分,形成了可供人类生存的绿洲。西北地区的人工绿洲经过2000多年的曲折道路,有的已消失,有的正在衰退中,有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中国西北地区的水土源与引水开垦条件及人工绿洲的发展趋势和现存的生态问题。从而得出,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人工绿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绿洲衰退的原因,提出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