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典型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工频电磁场的现场检测,阐明了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现状.在此基础上,根据科学界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短期和长期效应研究的明确结论,介绍了发电与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工频电磁场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从卫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防止和减少工频电磁场影响的综合防护措施,其中包括:慎重选址,合理设计,适当个体防护和必要的警示标识.另外,扼要地介绍了工频电磁场的有关卫生标准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们只知道吸烟产生的烟雾的危害性,殊不知电脑也会发出有害“烟雾”,即电磁场射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对近万名长期操作电脑的职业女性进行的调查表明,长时间在电脑房内工作的职业女性很容易患乳腺癌,她们得此病的概率要比其他女性高约43%。这就是“电脑烟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无声无息、逐步推进的。听力损失发生的早期,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长期反复暴露在吵闹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导致听力损失,而且损伤是不可逆转的。加强对工作环境中噪声危害的重视和听力系统的保护,不应仅仅是每年全国"爱耳日"的一次应景宣传,更应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2015年3月3日,是全国第16个"爱耳日",在这一天,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3M公司协办的第三届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和听力防护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旨在呼吁和号召对工  相似文献   

4.
冯毓 《劳动保护》2002,(10):66-66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为射频辐射,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波,其中波长1m~3000m的电磁波是高频电磁场。在工业生产中金属高频焊接、冶炼等加工设备都会产生高频电磁场,其使用频率一般为300kHz~300MHz。一、感应近区场与辐射近区场的划相对地划分为近区场和远  相似文献   

5.
《安全》2001,22(3):46-57
中美环境健康与职业暴露评价高级研讨会部份论文摘要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Fogarty基金资助下,邀请了环境与健康职业卫生暴露评价领域的多名美国和中国著名科学家,于2001年4月26日-28日在北京北科大厦举行了高级科学家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本刊上期刊载了4位美国科学家和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论文摘要。本期继续刊载与会有关科学家的论文摘要他们是:David Christiani, M.D.,M.S.,MPH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健康教授发言题目:棉尘、内毒素暴露与暴露反映之间的关系Douglas Dockery, Ph.D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学系教授 发言题目:空气颗粒污染物与总死亡率之间的联系 陈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所长 发言题目:关于老年帕金森病和大气污染的关系 在新世纪的今天,环境与健康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职业卫生暴露评价越来越引起重视。此次中美科学家的交流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人们只知道吸烟产生的烟雾的危害性,殊不知电脑也会发出有害"烟雾",即电磁场射线.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对近万名长期操作电脑的职业女性进行的调查表明,长时间在电脑房内工作的职业女性很容易患乳腺癌,她们得此病的概率要比其他女性高约43%.这就是"电脑烟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预防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用频谱分析仪监测一个110 k V变电站和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电场和磁场强度,分析典型工频设备电磁场的空间分布,评价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主变压器西侧的电场强度较强,并随距离增加而增大,但增大趋势逐渐变缓;磁场强度最强区分布在主变压器南侧,在该方向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电源柜正对方位上的电场强度随距离呈幂指数衰减;磁场强度随距离呈对数衰减。而笔记本电脑的电磁场较强区分布在其前后方10 cm范围内,在该范围外均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长期处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免危害健康。  相似文献   

8.
焊接过程产生的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对高频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力的重要课题.在研究焊接生产电磁辐射环境、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及导致屏蔽效率差异的因素.通过对不同部门制定的安全限值的比较分析,提出高频焊机安全使用建议.对控制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尽可能降低从业人员电磁暴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健康与工作环境的职业危害密切相关,职业健康风险正比于作业时间与暴露程度.个体防护就是为了降低职业健康风险、减少人们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任何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状况都是相对而言的,只要作业人员暴露于作业环境中,就有接触职业健康危害的可能,就必须进行个体防护.通常,人们将““个体防护““视为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对于职业健康而言,个体防护是常设的防线.  相似文献   

10.
不考虑气象因素的输变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有差距,探讨了温度、湿度、风等气象因素对输变电线路电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缓措施。结果表明:温度上升,则电磁场强度及无线电干扰强度都会增强;高相对湿度下电磁场强度与湿度成正比,低湿度则无明显影响,湿度对无线电干扰的影响与线路电压有关;风使输电线发生偏移,改变空间电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职业安全》2009,(9):105-105
人们日常食用的许多食物都是在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中生长的,在进入人们的餐盘前,它们可能经历了数万公里的运输。然而,大量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往往会暴露于过热或过湿的环境中,这意味着在运抵市场、商店或超市时,这些食物已经不再适合食用了。如今,英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传感器,可以减少“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球运输中浪费掉的数百万吨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内复杂的电磁场环境,容易对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形成各种干扰,不同程度地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列举了各种干扰源的性质,分析了各种干扰源对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影响方式,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干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全》2001,22(2):4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Fogarty基金资助下,将邀请环境与健康职业卫生暴露评价领域的多名美国和中国著名科学家,于2001年4月26日-28日在北京北科大厦举行高级科学家学术交流和研讨。本刊将陆续刊载有关科学家的论文发言。本期刊载的是4位美国科学家的论文摘要和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论文摘要。他们是:   Harvey Checkoway,Ph.D 美国华盛顿大学环境健康学院教授   发言题目:帕金森疾病的职业与环境因素分析   何凤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名誉所长   发言题目:化学暴露与末梢神经疾病——职业神经毒性评估   Thomas J.Smith,Ph.D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业卫生系教授   发言题目:柴油机尾气与死亡率之间关系的评估   Robert Spear,Ph.D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发言题目:复合化合物的职业暴露评价   Leslie Stayner,Ph.D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危险评估部主任   发言题目:从流行病学的观点评估硅土的职业暴露危害   唐孝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教授   发言题目: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特征   在新世纪的今天,环境与健康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职业卫生暴露评价越来越引起重视。此次中美科学家的交流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所选择的交通方式的不同,其暴露在受污染环境中的程度会发生很大变化。步行上班要好于乘出租车、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上班。研究人员分别对采用步行、骑自行车、驾驶私家车、乘坐出租车以及乘坐公交车5种不同交通方式出行的人们暴露在超微颗粒中的水平进行了考察。平均而言,乘坐出租车、公交车、驾驶私家车、骑自行车以及步行时,人们所处环境中的超微颗粒数量分别是每立方厘米10万个、10万个、5万个、8万个以及4万个。显然,从污染的角度来看,步行的确优于出租车、公交车或自行车。步行上班受污染少@英子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高压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等形成的电磁场会大大增加白血球数量,并明显增加脑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发生概率,对儿童尤其有害。 二战前,人们就认识到在高压电的强电磁场长时间作用下,人容易疲劳,容易诱发心脏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调。至60年代,世界工业大繁荣,输电线路、铁路、电气网线和地下铁道遍布各地时,高压电磁场危害人们健康的警告才真正多起来。对美国科罗拉多州因工业用电的电磁辐射引起一些儿童白血球增加的病案,科研人员对变电站、变压器、铁路输电线和高压输电线周围150米以内建筑物的电磁场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第一个(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在京经过专家技术审定,并有望在年内实施。噪声危害是影响面最广的职业有害因素之一。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不仅可造成人的听力下降乃至致聋,还可诱发其他心理与躯体的疾患,因而为高噪声环境中的职工提供安全卫生保障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措施。此次制定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定),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强调了工程设施等的环境降噪的同时,更注重对职工个人的防护。审定专家认为,(规定)所提出的把8小时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5分贝定为听力保护启动级,符合国际公认的噪声限值。(规…  相似文献   

18.
高频淬火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高频电磁场。本文对某高频设备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分两期进行了屏蔽和接地防护措施。在加强操作位的屏蔽和加强接地的二期防护措施后,电场强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均未超过87V/m国家标准,从而控制了高频电磁场的职业危害,保护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以某化工企业的聚氯乙烯分厂为研究对象,引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对不同作业任务(清釜、看釜、巡检和配料)工人的氯乙烯职业暴露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从非致癌效应来看,看釜、巡检和配料岗位工人暴露于VC引起肝细胞多态性的HI值均高于安全阈值1,其中看釜工的危害指数最大,引起的不利健康效应最严重。从致癌效应来看,清釜工暴露于VC引起肝血管肉瘤的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而看釜工患肝血管肉瘤的风险值R,达到可接受上限10-4对应的工作年限ED=1.91 a,因此,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该岗位的职业暴露。巡检和配料岗位的肝血管肉瘤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上限10-4时,对应的工作年限分别为4.36 a和9.33 a。由于健康风险评价更侧重长期暴露危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即使工作场所满足国标规定的浓度阈值,仍然存在工人长期暴露于低浓度致癌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居民日常涉水活动中,居民饮用水中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可通过人体消化道、呼吸及皮肤吸收3种途径长期暴露于人体,从而引起各种健康危害效应.对国内外饮用水DBPs水质标准及暴露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生在不同涉水过程中的暴露途径及影响暴露途径和暴露效率的因素,重点对3种暴露途径下的常用暴露估算数学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国内外暴露参数的研究现状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