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氨氮项改为以非离子氨浓度为依据,并规定了各类水质非离子浓度的限值.为了配套使用,引进了美国1976年公布的换算表,作为附表下发.该表列出了在不同温度和pH值氨的水溶液中非离子氨的百分比,由总氨浓度可换算出非离子氨浓度.由于该表温度、pH值数值间隔较大,用内插法计算起来麻烦,不少人提出了各种计算方法.关镜辉提出:E%=(0.020/c)×100……(1)吴国平提出:P=[1+10~F]~(-1)  相似文献   

2.
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已颁布实施。非离子氨未规定标准分析方法,执行标准时,须将以氮计的总氮(NH_3+NH_4~+)浓度,根据相应的pH值及水温换算出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执行换算时颇为烦琐,且易出差错。为执行标准的便利,现据有关氨的性质,提出如下计算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环境检测中氨氮浓度的测定多采用氨气敏电极法和纳氏比色法,测定结果以N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38—88)地面水环境标准修订说明》,测定结果要以非离子氨(NH_3)计,以便与标准进行比较。换算方法已有报道,但本人认为有不妥之处,下面以氨气敏电极法为例,讨论非离子氨浓度的换算方法。 水溶液中离子氨与非离子氨存在下列平衡:  相似文献   

4.
总氨与非离子氨换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氨氮的浓度以非离子氨提供基准实验资料,规定分析方法测试结果为总氨,必须进行换算。目前,我国换算利用美国环保局1976年公布的《氨的水溶液中非离子氨的百分比》表(以下简称“百分比表”)和《总氨NH_3+NH_4~+浓度换算表》,由于测试次数有限,不可能将能测得的pH和水温值都测算出非离子氨的百分比列于表中。事实上,表中只取水温等于5、10、15、20、25、30℃(摄氏度)六个数字和pH等于6.0,6.5,7.0,7.5,8.0,8.5,9.0,9.5,10.0九个数  相似文献   

5.
原国家环保局于1994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非离子氨换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两种非离子氨的换算法。一是由测定温度和pH值查氨的水溶液中非离子氨的摩尔百分比表得到f值,再根据氨氮浓度测值换算出非离子氨浓度;另...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于本刊发表过计算方法,后来又见到其他方法出现。为了正确应用科研成果,确立正确的方法,有必要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供仲裁参考。 由于废水中可能有氨络合物存在,计算更复杂,不在本文讨论。 一、附表《氨的水溶液中非离子氨的百分比》中给出的数据是指非离子氨与氨的水溶液(NH_3·H_2O)之比还是非离子氨与总氨(NH_3+NH_4~+之比? 文献均对此没有明确说明。不同的配对得出的结果相差极大,不明确这点该表提供的数据无法利用;文献给出的数据多而准确,以该附表作为基础进行验证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7.
国家环境保护局在1988年发布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列入了非离子氨这个参数,目的是用来保护水生生物.当氨溶于水时,一部份氨与水反应建立起有非离子氨(NH_3)、铵离子(NH_4~+)和氢氧离子(OH~-)的化学平衡:  相似文献   

8.
国外研究证明:氨的水溶液中起主要毒害作用的是非离子态氨。一些国家已将非离子氨作为地面水关系保护水生生物的参数而取代氨氮参数,我国去年四月发布GB 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应用该项成果设置该参数。具体换算原理及方法未见报导。 水溶液中的无机氨可分为离子态和非离子态,非离子态主要是氨合物,包括氨水合物(NH_3·H_2O)和氨络合物(主要是过渡金属离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将非离子氨作为水质指标之一,但目前非离子氨未规定标准分析方法,执行标准时需将氨氮换算为非离子氨,方法是查表得出非离子氨摩尔百分比α(pH,t),再用公式计算出非离子氨浓度。这种方法处理个别数据时简单方便,对大批量数据处理则有多次查表的麻烦,同时当PH值和水温超出表所给范围时,无法查表换算;而且只要pH值和水温之一不等手表值,就必须用差值法求解,过程繁琐且存在偏差。为此,我们根据α(pH,t)表中数据,求出氨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结合经典理论公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  相似文献   

10.
自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将“非离子氨”作为水质评价参数列出标准值后,由于“非离子氨”没有直接测定方法,只能由实测的“氨氮”值换算得到.目前,在本刊及其它刊物上已见到几种不同的换算方法.我们曾谈过这个问题,现再作如下分析.一、所谓“非离子氨”  相似文献   

11.
非离子氨NH_3H_2·O对鱼类的毒性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地面水中非离子氨的含量达到一定限度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我们在处理污染事故中发现,水体中非离子氨浓度2.5mg/l时该水体中的鱼全部死亡。美国环保局的试验表明:不同鱼类的致死浓度在0.2—2.0mg/l之间,他们已将上述致死浓度十分之一即0.02mg/l,作为地面水中非离子氨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其实,就我们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水中非离于氨浓度的计算已有若干论文发表,并有总氨浓度和非离子氨浓度的换算表供查用.然而,对于非高于氨的计算公式和表格的含义及应用仍存在分岐,计算方法亦有争议,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一步讨论,以澄清业已引起混淆的概念.1.非离子氨的浓度分数氨溶于水,生成氨水合物.已知氨有两种水合物——NH_3.H_2O(m.p.为194.15k)和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程序法优化计算非离子氨浓度赵永根(浙江浦江县环境监测站,浦江322200)本文根据已公布的标准中非离子氨计算公式,用CAIOfx-180P或fx-3600P可编程计算器,编制出一套计算器计算非离子氨浓度的程序,只要按顺序输入实测数据,计算器就能...  相似文献   

14.
氨氮与非离子氨间的浓度换算方法已有许多报道。用SHARPEL-5100S型计算器编制一个简单运算程序,只须输入水温、pH及氨氮浓度测定值便可换算得非离子氨浓度值。 1.计算公式选定 根据酸碱离子理论在氨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平衡关系:NH_4(?)+H_2O=H_3O+NH_3.  相似文献   

15.
本刊自第2卷第1期发表《关于非离子氨的计算方法》一文后,引起了广大作者的兴趣(本刊发表了不同观点的文章)陆续收到众多作者的来稿,我们表示热情感谢!有关非离子氨浓度计算的公式及有关换算表格存在分歧和争论,有些甚至有错误.现将我们的观点概述如下:第一,非离子氨占离子氨和非离子氨的总浓度C_T百分比的公式为:  相似文献   

16.
对扬州市区9条主要江河20种金属元素总量浓度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初步得到了该地区地表水中金属元素总量浓度的现状值,并提出了该地区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区域及特征元素。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以《地表对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94—2006)中金属元素最严标准限值为评价标准,该地区水质级别为轻污染,总量浓度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7.
辽河铁岭段及其支流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04年铁岭市环境监测的数据,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辽河铁岭段和四大支流的水质进行现状及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有20个元素项目,相应配套了33种分析方法。结合环境监测实际,探讨了GB 3838—2002存在的主要问题:15个元素项目23种分析方法不能满足Ⅰ类地表水监测,8个元素对应的18种分析方法相互矛盾,70%的分析方法没有结合当今仪器技术的革新而修订;19个元素项目指标概念模糊,同时分析方法的国际化程度低。针对GB 3838—2002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启示性建议,为完善或修订GB 3838—2002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锰以重碳酸盐、硫酸盐和胶体有机物等形式主要存在于冶金、染料化学、人造橡胶、制革和电池生产等的排放废水中。根据GB8978—88和GB3838—88标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锰的允许浓度为2毫克/升,而地面水体锰的允许含量不超过0.1毫克/升,因此,研究水体中锰的快速分析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目前中国缺乏河口区划界和水质评价标准,河口区及其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标评价的方式,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对河口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保护不利。笔者系统分析了中国河口区划分及水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北部湾主要入海河口钦州湾为例比较了河口区营养盐背景值与海洋营养盐背景值,两者差异显著,认为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河口区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质量。因此依据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提出使用盐度等数据探讨河口混合区划定及建立河口混合区水质营养盐标准限值的方法。在钦州湾的应用案例中,河口混合区的划定和河口区营养盐标准限值确定,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用河口混合区营养盐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比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评价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可为河口区划界及水质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