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目前东北部城市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选取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鞍山、大连5个城市,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计算东北部各低碳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结果表明,能源因子、绿色因子、投资因子、宣传因子是决定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东北部各城市综合因子得分为:大连1.059 2、哈尔滨-0.058 38、长春-0.134 6、沈阳-0.403 0、鞍山-0.327 6、大庆-0.403 0,总体来看,大连、哈尔滨综合排名在前2位,重工业城市鞍山、大庆排名最后2位,东北部旅游城市在各个方面的低碳发展都优于重工业城市。东北部低碳城市发展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模型的安徽省城市旅游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测度2005 年和2010 年安徽省17 个城市旅游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利用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模型计算2005 年至2010 年安徽省各个城市的旅游效率变动情况;分析2010 年安徽省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上呈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分化的分布,采用变异系数(CV)分析城市旅游综合效率地域分异成因,城市旅游规模效率变异系数(0.266)小于旅游技术效率的变异系数(0.342),城市旅游技术效率是制约安徽省城市旅游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综合旅游资源、城市规模、经济基础、交通条件和接待能力等因素,分析皖北、皖中和皖南三大地区城市旅游效率差异原因;最后,根据DEA模型的投入优化目标值,探讨提高各城市旅游效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均方差决策方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综合承载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供需指数比普遍偏低,14个地级市中环境承载力供需指数比大于1的比例不足10%,资源承载力比例不足30%。不同城市各要素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连、沈阳综合承载力最高,本溪、丹东资源承载力最高,辽阳、盘锦环境承载力较低,沈阳和大连经济承载力较高,各城市社会承载力总体较高。此外,资源与经济承载力对研究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但是研究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环境,未来应着重根据各市环境短板确定未来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与管理体制,有效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全市地域面积1 2574平方公里,人口600万.全市海岸线总长度1906公里,共有226个各具特色的岛屿,海洋生物及滨海旅游、海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丰富.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达到3131亿元,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3.4%.  相似文献   

5.
论文针对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从白然、社会、经济的角度,选取了20个单项指标,构建了大连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并对大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地对大连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MapInfo软件生成大连市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图。结论为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中心城区、长海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优,金州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庄河市为良,普兰店市为中。  相似文献   

6.
1998年度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经过省级环保部门审核、国家环保总局初审,考核城市会审、专家审核、部分城市现场检查和最终核实六个阶段,最后经总局局务会审定,考核成绩也已确定,现分别按综合得分和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及环境管理得分予以公布。张家港、深圳、大连、珠海、厦门、威海、昆山、中山、烟台、莱州、荣成11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成绩优于其他考核城市,不参加考核排序。一、前10名城市综合得分:1.桂林2.海口3.汕头4苏州5宁波6.成都7温州8.青岛9.天津10.杭州环境质量;1.湛江2.连云港3.汕头4海口…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静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动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系统地分析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具有持续性的特征,总体上存在“路径依赖”的趋势;同时,旅游发展低水平区向较高/高水平区演变的概率较低,城市旅游发展存在“贫困陷阱”现象。(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类型演变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即与旅游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邻接,其向上级类型区转移的概率也越大;反之与旅游发展水平越低的城市邻接,其向下级类型区转移的概率也越大。(3)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受到市场化水平、资源禀赋、对外开放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针对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存在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1998,(11):12-12,14
一、考核结果1997年度国家对城市的环境综合考核结果汇总工作从1998年5月开始,经过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复核,国家环保总局初审,杭州会议会审,和专家组全面技术审核四个阶段.以及对部分城市的现场复核,最后经国家环保总局局务会审定,其综合得分和环境质量、污染控制、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管理的分类得分已经确定,现分别公布前10名结果如下:综合得分1.桂林;2.汕头;3海口;4成都;5宁波;6.天津;7石家庄;8.苏州;9烟台;10北京,(珠海、深圳。厦门、大连成绩优于其他城市.由于已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所以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连城市环境系统的考察,设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城市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经济和城市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在逐年提高的,但从2002年以来发展较为平缓。经济和城市化情况有较大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朱付彪  陆林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65-1576
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状况并探讨其机制。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区位商,显示区位商≥1的城市数目有增多趋势;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占都市圈整体平均百分比有下降趋势,2000年为19.76%,2008年下降至12.83%。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合理,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在时间上呈增强趋势。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选取2007年统计数据,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现状,发现其内部城市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即广州和深圳属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包括珠海和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和肇庆属第三等级。最后借助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互补性、可达性和替代性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